1957年毛澤東為什麼要親自
率領中國黨政代表團出席莫斯科會議?
1957年毛澤東訪蘇時對中國留學生講話
斯大林逝世后,赫魯曉夫雖然當上蘇共中央總書記,但他的地位還不鞏固。1956年和1957年,赫魯曉夫的日子不好過。赫魯曉夫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採取了兩大舉世震驚的行動:首先,1956年2月,他在蘇共二十大上大反斯大林,借以動搖斯大林留下來的政治遺產,樹立自己的權威。結果事與願違,卻引發了波蘭、匈牙利事件,使大批原本擁護蘇聯的世界和平人士大為不滿,這自然影響了蘇聯在社會主義陣營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的領導地位。其次,1957年6月22日至29日,赫魯曉夫召開蘇共中央全會,通過了《關於馬林科夫、卡岡諾維奇和莫洛托夫“反黨”集團的決議》,把馬林科夫等人打成“反黨集團”,將他們逐出蘇共中央主席團。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進一步穩固自己的地位,赫魯曉夫迫切需要毛澤東的支持。7月5日,赫魯曉夫派米高揚來中國。不巧,毛澤東當時在杭州,於是,米高揚又馬不停蹄地直奔西子湖畔。見到毛澤東后,米高揚向他詳細介紹了蘇共中央全會經過,希望中國共產黨能支持以赫魯曉夫為首的蘇共中央。毛澤東答應了米高揚的要求,並以中共中央政治局決議的形式對赫魯曉夫給予了支持。
毛澤東之所以支持赫魯曉夫,是因為赫魯曉夫上台后在發展中蘇友誼方面採取了較為積極的態度。1954年9月,赫魯曉夫訪華時主動提出增加15個援華項目,使蘇聯援華的項目總數由原來的141個增加到156個。此外,赫魯曉夫還把蘇聯創辦的中蘇有色金屬公司、中蘇石油公司、中蘇造船公司和中蘇民用航空公司等四個公司中的蘇聯股份全部轉讓給中國,並且同中國簽訂了52億盧布長期貸款的協定。所以在毛澤東看來,赫魯曉夫執行的政策對中國比較有利。
赫魯曉夫在援助中國問題上顯得如此大度,無非是想得到毛澤東的支持。毛澤東對赫魯曉夫在中蘇關系上所表現的積極態度很滿意,所以也願意繼續支持他。毛澤東在概括當時中蘇關系的狀況時說:“目前蘇聯需要中國的支持,中國需要蘇聯的幫助。”在毛澤東看來,赫魯曉夫很會給自己出難題,是一個“多災多難的人”,所以“應當給他相應的幫助。”為此,毛澤東採取了一項重大行動,決定親自率領中國黨政代表團赴莫斯科參加慶祝十月革命40周年活動,以支持赫魯曉夫。
1957年11月2日上午8時30分左右,在北京南苑機場,毛澤東信步登上飛往蘇聯的大型客機,開始了他的第二次,也是他有生之年最后一次莫斯科之行。
選自《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1000個為什麼》
韓廣富 曹希嶺 主編
中共黨史出版社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