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為什麼要恢復高考制度?
1979年鄧小平與幾位大學生合影
1977年7月,中共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恢復鄧小平的職務。鄧小平上任后分管科技和教育工作。8月4日,鄧小平召集有30多位科學家、教育家參加的座談會,座談當前的教育現狀。清華大學一位教授反映,該校有的工農兵學員隻有小學程度,在大學還要補習半年到一年中學課程,接著讀大學,三年就畢了業。鄧小平插話說,那就應當稱清華中學、清華小學。會上,有的教授提出,應該推倒十六字招生方針,建議改變現行招生制度。鄧小平表示同意恢復高考。鑒於1977年的招生會議已經開過,鄧小平提議再開一次,在1977年恢復高考。
8月8日,鄧小平在座談會結束時發表講話。他說:今年就要下決心恢復從高中畢業生中直接招考學生,不要再搞群眾推薦。8月13日至9月25日,全國招生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9月19日,鄧小平召見教育部長劉西堯,尖銳批評教育部思想不解放。談到招生問題時,他說:“1971年全國教育會時,周恩來同志處境很困難。1972年,他和一位美籍中國物理學家談話時,講到要從應屆高中畢業生中直接招大學生。在當時的情況下,提出這個問題是很勇敢的。這是要教育部門轉彎子,但是教育部門沒有轉過來。為什麼要直接招生呢?道理很簡單,就是不能中斷學習的連續性。18歲到20歲正是學習的最好時期。過去我和外賓也講過,中學畢業后勞動兩年如何如何好。實踐証明,勞動兩年以后,原來學的東西丟掉了一半,浪費了時間。”他還說,毛澤東同志的“7•21指示”要正確地去理解。“7•21”大學、勞動大學,各省自己去搞,辦法由他們自己定,畢業生不屬國家統一分配范圍。但是,清華、北大不能這樣辦,並不是所有大學都要走上海機床廠的道路。
1977年10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討論新的招生文件。10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准了教育部《關於1977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意見》、《關於高等學校招收研究生的意見》,恢復了“文化大革命”前延續了17年的高考制度。
選自《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1000個為什麼》
韓廣富 曹希嶺 主編
中共黨史出版社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