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中共十五大
是世紀之交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大會?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31   
分享到 :

江澤民在中共十五大上作報告

中共十五大,是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時期召開的具有重大意義的大會,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保証全黨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堅定不移地沿著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正確路線勝利前進的歷史性大會。大會高舉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偉大旗幟,回顧一個世紀以來中國人民的奮斗歷史,展望下世紀50年的發展前景,認真總結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特別是十四大以來的實踐經驗,對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跨世紀的發展作出全面部署,選舉產生新的中央領導機構,動員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抓住機遇,開拓進取,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21世紀。

大會深刻論述了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第一次把它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寫進黨章。這充分表明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繼承鄧小平同志遺志、沿著鄧小平開辟的正確道路勝利前進的信念和決心,充分反映了全黨全軍全國人民的共識和心願,是時代發展的迫切需要,是全面推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迫切需要,是實現民族振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迫切需要。這對於保証我們黨領導人民堅定地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十五大在認真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圍繞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深刻論述了什麼是以及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有中國特色的經濟、政治、文化。第一次科學地概括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明確提出,這些基本目標和政策,有機統一,不可分割,構成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指出這個綱領,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內容,是黨的基本路線在經濟、政治、文化方面的展開,是這些年來最主要經驗的總結。毫無疑問,這對我們澄清思想上的種種疑惑,深刻認識我國的基本國情,正確把握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始終把發展社會生產力作為考慮一切問題的出發點,把“三個有利於”作為檢驗一切工作的根本標准,按照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腳踏實地地把政治、經濟、文化建設全面推向新世紀,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長遠的歷史意義。

因此,中共十五大是保証全黨沿著鄧小平開辟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繼續前進的一次極為重要的大會。

選自《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1000個為什麼》

韓廣富 曹希嶺 主編

中共黨史出版社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