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基路烈士紀念館(含林基路小學)

作者:    發布時間:2013-10-23    來源:中國共產黨歷史網
分享到 :
林基烈士陳列室外
林基烈士陳列室外

林基路烈士紀念館(含林基路小學)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庫車縣熱斯坦街道辦事處林基路社區林基路街19號。

林基路(1916-1943),原名林為梁,廣東台山人。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2月,受中共中央派遣到新疆迪化(今烏魯木齊市)工作。曾任新疆學院(今新疆大學)教務長、阿克蘇地區教育局局長、庫車縣縣長、烏什縣縣長等職。林基路在庫車任縣長的兩年多時間裡,積極宣傳中國共產黨的主張,努力開展抗日救亡活動﹔整頓財稅,澄清吏治,興修水利,發展經濟,修路架橋,改善交通,興辦文化教育事業,深受庫車各族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愛戴。1942年盛世才投蔣,統一戰線破裂,林基路在迪化被捕入獄。在獄中,林基路寫下了著名的《囚徒歌》。1943年9月27日,林基路與陳潭秋、毛澤民一起被盛世才殺害,年僅27歲。

林基路紀念館建於1975年,1977年正式開館。佔地面積約21.667平方米。紀念館由“烈士事跡陳列室”和“烈士故居”兩部分構成。“烈士事跡陳列室”佔地面積350平方米,為長方形土木平房建筑。室內靠北牆豎立著一紅色長屏,上面燙金臨摹著毛澤東手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長屏前方擺放著一尊林基路烈士半身塑像,被鮮花和鬆柏簇擁著。展室內共展出照片75張,圖片6張,影印件41張,版畫1幅,油畫2幅,連環畫故事19套,沙盤模型2具[即烈士生前在庫車縣主持修建的“團結新橋”、 “林基路大壩” (也稱“北山龍口大壩”)],實物9件,書籍4種,中央領導人題詞16幅,說明牌186塊。內容分為《少年有志》、《投身革命》、《延河洗禮》、《奔赴新疆》、《庫車剪影》、《不屈囚徒、獄中斗爭》、《緬懷英烈、寄托哀思》等幾大部分。

“烈士故居”佔地面積154平方米,三面由陽台環繞,正面陽台前有一花園,載有各種花木。故居分為前室和后室,前室為臨時會客室,內有1張辦公桌,4把俄式黑漆木椅,1把俄式帶茶幾靠背椅。后室為林基路夫婦臥室,兩張單人床相對而置,臥室西側有一嬰兒床,林基路之子庫爾班阿洪(現名林海洪)就出生在這裡。整個故居風格自然古朴,顯示出林基路艱苦朴素、清正廉潔的工作作風。

庫車縣林基路小學維語學校

庫車縣林基路小學維語學校位於阿克蘇地區庫車縣林基路紀念館旁。

學校始建於1936年8月,原名庫車縣第四國民小學。1939年5月,林基路任庫車縣縣長期間,大辦學校,開展勸學運動,促進了庫車文化教育事業的大發展。同年9月,林基路對第四國民小學進行改(擴)建,並動員庫車縣工商界人士捐資辦學,修建一座磚木結構的二層樓校舍,將其創建成為庫車縣第一所維吾爾語、漢語綜合小學,受到新疆省政府的傳令嘉獎。10月,中共黨人陳茵素(林基路妻子)由延安經迪化到阿克蘇地區庫車縣任第四國民小學教師兼庫車縣婦女會主任。

由林基路創建的學校校舍一直使用到1976年。1976年在原址上重建,並正式命名為林基路小學。1998年,林基路小學在自治區黨委原副書記克尤木·巴吾東的親自倡導下,在校舍原址新建教學樓(面積15842平方米),校舍總面積4902平方米。學校建有林基路烈士事跡展廳,陳設了林基路烈士生平事跡及大量照片、愛國詩詞、工作生活用品等。旨在弘揚烈士精神,告慰烈士英靈,把學校建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民族團結和精神文明教育基地,1999年10月竣工。時任自治區黨委書記王樂泉題寫校名“庫車縣林基路小學”。

庫車縣林基路小學漢語學校

庫車縣林基路小學漢語學校,原名庫車縣第四小學(維吾爾語、漢語合校),位於阿克蘇地區庫車縣文化路西26號。佔地面積21929平方米。

庫車縣第四小學建於1936年8月,1939年9月中共黨員陳茵素任庫車縣第四小學教師兼婦女會主任,協助丈夫林基路發展教育事業,使該校面貌發生了根本變化。學校后來數次易名,1949年被命名為庫車縣第四國民小學。為紀念林基路烈士,1999年10月12日更名為庫車縣林基路小學漢語學校。

林基路烈士紀念館(含林基路小學)於2003年2月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公布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公布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林基路烈士事跡陳列室內一角
林基路烈士事跡陳列室內一角
林基路漢語小學外景
林基路漢語小學外景
林基路烈士紀念館大門外景
林基路烈士紀念館大門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