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時期的“趙佔魁運動”
趙佔魁是抗日戰爭時期陝甘寧邊區的特等勞動英雄。黨中央、毛主席曾號召邊區和各抗日根據地的工廠企業職工“向模范工人趙佔魁學習”。趙佔魁愛廠如家、艱苦創業的事跡曾名揚國內外。在他的帶動下,陝甘寧邊區廣大職工提高了工人階級的主人翁覺悟,發展了工業生產,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戰爭。
1938年10月,我於中央黨校畢業后,被分配到中央職工運動委員會籌委會,在張浩領導下工作,同時在抗大二大隊(職工大隊)一隊學習並兼任抗大二大隊的聯絡員。趙佔魁當時在二大隊三隊學習,是我們重點了解對象。1939年3月,我同趙佔魁一起調到工人學校,他在建設隊學習、生產,我在組織科任科長。同年6月,趙佔魁又調到邊區農具廠工作。我因曾搞過兵工生產,當1942年邊區農具廠擴建為溫家溝兵工廠時,被派往兵工廠任廠辦公室主任和黨支部書記。因此,我對趙佔魁同志十分熟悉,現將延安大生產運動時期的“趙佔魁運動”的情況作一些回憶。
在黨的培養下成長
趙佔魁出生在山西定襄縣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2歲時就同兩個哥哥一起當雇工,到十六七歲時他學會了打鐵,在太原銅元廠當過壯工,近30歲時又到兵工廠當翻砂工,后來被工廠裁減,到同浦鐵路介休車站當鐵匠。抗日戰爭開始后,日寇佔據了同浦鐵路,趙佔魁流亡到了西安。1938年初,安吳堡青訓班招收有志抗戰的職工,他報名來到設在陝西涇陽縣雲陽鎮的安吳堡青訓班職工大隊學習。同年5月,他隨職工大隊到延安,在抗大二大隊學習。
趙佔魁起初的目的是找活干,當他和從同浦鐵路同來的崔鎖貴一起領到了抗大發給他們的軍衣軍帽時,以為是叫他們去當兵,便非常傷感地說:“人家都說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過去打鐵打釘的事讓咱們攤上了,如今來到延安,沒想到還讓我們這40開外的人當兵!”他們認為自己命苦,甚至想離開抗大另找工做。這件事讓當時中共中央職工運動籌委會負責人兼任安吳青訓班職工大隊長的張浩知道了,便找他倆談話,耐心地對他們說:舊社會,我們工人是為了謀生打鐵,當牛作馬。延安是共產黨領導的新社會,是工人的家。這裡穿軍衣的都是工人、農民和學生,是共產黨領導的工農武裝,是人民的子弟兵。我們是為了不當亡國奴而努力抗戰,這和舊社會為官僚資本家當兵賣命完全不同。他還說,到延安參加革命的是有覺悟的工農,是新社會的主人,舊社會說的那兩句話應當改為﹔好鐵要打釘,好男要當兵。你們現在穿上軍衣,在抗大學習文化、政治、軍事,畢業后將根據工作需要和你們的特長分配工作,如到兵工廠去修造槍炮,這也是抗戰的需要。抗戰勝利后,還要建設新中國,工人階級要成為工廠和國家的主人。張浩說服了他們安心在抗大學習。這一年的12月,他們兩人都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9年初,黨中央在延安東郊橋兒溝成立了工人學校,由張浩兼任校長。抗大職工大隊的大部分職工調到了工人學校。工人學校組成了以技術工人為主的建設隊,其中有紡毛、印刷、肥皂、制鞋等生產組,趙佔魁和崔鎖貴等組成了烘爐組。他們自己動手修爐子、安風箱,很快就打出了镢頭、鋤頭、鐵勺、鐵鏟等用具,解決了農業生產、教學和生活的需要。
1939年6月,趙佔魁和崔鎖貴被分配到邊區農具廠工作。臨行前,張浩又找他倆談話,語重心長地說:咱們是老熟人了,現在調你們去邊區農具廠,你們一定要以廠為家,要把這個家當好。你們已經是共產黨員了,是受過教育的工人干部,但不能把這些當成金字招牌,要做實際行動的模范。你們首先要堅持參加生產、管理生產,把工廠的生產和生活搞好,要做到名副其實的為工廠當家做主。這些話給趙佔魁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后來經常感慨地說:我在工作上做出些成績,都是黨的培養和張浩教導的結果。
趙佔魁在農具廠,先當化鐵工,后來擔任了翻砂股股長。他不論大事小事、別人的事自己的事,都以極大的熱忱努力干好。由於他以廠為家,艱苦創業,處處起模范帶頭作用,成績卓著,多次被評為本廠和邊區的模范工人和“特級勞模”。1943年他被選為代表工人的參議員,出席了邊區參議會,1945年出席了黨的第七次代表大會。
1948年夏天,趙佔魁作為西北工會代表團成員出席了在哈爾濱召開的全國第六次勞動大會。由於他是抗日戰爭中著名的勞動模范,影響很大,新華社曾專門發表社論,號召全國工人向他學習。此后,趙佔魁多次被選為中華全國總工會執行委員會委員。他還是第一屆、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西北軍政委員會勞動部副部長,西北總工會和陝西省總工會副主席,為我國的工人運動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
延安大生產運動中的溫家溝兵工廠
1941年到1942年,抗日戰爭進入相待階段,日寇集中主要兵力對我黨領導的敵后各抗日根據地進行“掃蕩”,實行“三光政策”。國民黨頑固派也加緊反共活動,對抗日根據地實行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我黨我軍面臨極大困難。為了堅持抗戰,黨個央、毛主席號召邊區軍民自力更生,開展大生產運動,保衛陝甘寧邊區、保衛延安。這時,中央決定將原邊區農具廠與原來紅軍的兵工廠、陝北紅軍修械所、延安何家岔的槍廠、安塞茶坊的手榴彈廠合並,擴建為延安溫家溝兵工廠。兵工廠當時的任務很重,要承擔復裝子彈,制造手榴彈、擲彈筒,修理槍炮等任務,而工廠的設備又極其簡陋。兵工廠由於是幾個工廠合並起來的,工人和技術人員有的是老紅軍,有的是從敵佔區沈陽、鞏縣、太原兵工廠來的,有的來自各抗日根據地,有的來自大后方,還有的是海外歸來的華僑。大家的思想覺悟和生活習慣都不相同,但絕大多數職工能夠為了抗戰大局,艱苦奮斗,不計報酬,服從分配,為抗戰做出自己的貢獻。其中趙佔魁就是具有工人階級主人翁態度和先進思想的典型代表。
當時為了適應戰爭需要,上級決定把剛合並到兵工廠的原茶坊手榴彈廠遷往黃河邊的葭縣去,那裡接近前線,既可減少運輸又便於分散機動。可是當時擔任廠工會主任的狄建德卻不顧大局,利用修改集體合同的機會提出無理要求,煽動部分職工鬧事,致使工廠中一些職工思想混亂,嚴重影響了支援前方作戰的生產任務。這時,趙佔魁與那些鬧事的人截然不同,他帶領工人按時上班堅持生產,給青年工人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並主動團結那些跟狄建德跑的落后分子。中央職工運動委員會鄧發派李劼伯和邊區總工會章萍等到兵工廠深入調查研究,處理問題,及時表揚了趙佔魁的主人翁思想,批判了狄建德的落后思想,並對其做了組織處理,使廣大職工提高了覺悟,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手榴彈廠由梁平帶領順利地遷往葭縣,延安溫家溝兵工廠也穩定下來,逐步擴大了生產。
為了加快和擴大軍工生產,上級領導機關非常重視兵工廠的工作,擴充了職工隊伍,加強了材料的供應,加強了行政技術領導和政治思想工作。從中央機關、學校、部隊抽調了一批干部到兵工廠工作。任命徐馳、湯欽訓為正副廠長,許雲峰、王立為工務科長,羅坦為總務科長。工科大學生佟浪、徐繼剛、蕭淦、余俠平,以及李震、陳傳標、楊碩昆等專業人員都成為廠裡的技術骨干。此外還從黨校、抗大、工人學校的學員中選調了一些干部,從膠東、晉東南來的一批青年充實了工人隊伍。中央職工運動委員會派章智、梁平、駱鶴士和我到兵工廠加強了黨務等各部門的工作,由我兼任支部書記。在中央職工運動委員會、軍工局、邊區總工會的領導下,兵工廠的領導和黨組織收集和總結了趙佔魁愛廠如家、艱苦創業的主人翁精神與模范事跡,逐步開展了向趙佔魁學習的群眾運動。
趙佔魁的模范事跡和趙佔魁運動的開展
延安《解放日報》等報刊先后報道了許多趙佔魁的模范事跡,這些事跡給人感觸最深的是:他以實際行動堅持抗戰到底的大方向,勤勤懇懇,埋頭苦干,艱苦創業,參加生產和領導生產,大公無私,舍己為人,始終如一。
趙佔魁以廠為家,具有新的主人翁勞動態度。他多年如一日,堅持早上班、晚下班,沒有假日,有時還連續上兩個班甚至三個班。他長期安心干最苦最臟最累的活。他常在上千度高溫的化鐵爐旁工作,終日汗流浹背,還得穿上濕棉襖代替石棉工作服。日晒火烤把他的臉變成了紫黑色,他從不叫苦叫累。有一次,他左手指受傷,醫生要他休息,他仍堅持用一隻手干活。有一次,一個工人違反操作規程打翻了鐵水,他為了搶救別人被燙成重傷,住進了醫院。他把上級和老鄉慰問他的食品送給別的病號,自己剛能下床就拄著拐杖上班。他說:“前方戰士打鬼子流血犧牲,輕傷不下火線,我這點傷沒什麼了不起。”
趙佔魁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他用心鑽研技術,能虛心向大學生、技術人員求教,並經常主動提出改進生產的建議。例如他曾建議用大飛輪帶動的鼓風機代替人力拉的大風箱,后來又改為用汽車發動機燒木炭來帶動鼓風機,解決了當時生產上的大問題。
趙佔魁以身作則,努力培養育年工人。他培養教育人的特點,一是凡是叫別人做的首先自己做到﹔二是在生產上以及生活上,隨時幫助青年,並且誠懇、耐心、從不訓斥。有的青年工人怕苦怕累不安心,他就帶頭苦干,教育青年工人樹立為了抗戰勝利,為工人求解放的信念。他手把手地教育年學技術,告誡他們節約。一個青年因嫌熔爐太烤用涼水澆身以致感冒,他就為他找醫生治療,並親自送水送飯,關懷備至。因此青年工人都很尊重他,願意向他請教,說他是親如兄長的好師傅。不少后進青年在他教育下變為先進。
趙佔魁擔任工會生活勞保委員、伙食委員會主任和農業生產指導員,關心改善職工的伙食,經常征求職工對伙食的意見,利用業余時間幫食堂干活、研究改進伙食的辦法。他還抽空指導養豬、種菜。他很注意搞好工廠和附近農民的關系,他常用自己節余的錢幫助農業合作社發展生產,逢年過節請鄉親們來工廠看文藝演出,組織工農聯歡。他在調解附近農村發生的民事糾紛方面很有些名氣,附近大人小孩沒有不知道他的。他說﹔“我是參議員,應當為大家多做點事。”
趙佔魁在榮譽面前謙虛謹慎,從不驕傲。他常說﹔“這都是黨的教導和大家努力的結果,自己為工農大眾做點事是應當的。”
趙佔魁的事跡都不是什麼非常驚人的事,但他確實是“寓共產主義精神於平凡的工作中”。他也有弱點,如文化水平低,開會不積極發言,缺乏斗爭經驗等,但他正視自己的缺點,並制訂出個人計劃,提出改進措施。
兵工廠的黨、政領導和工會總結和宣傳了趙佔魁的模范事跡。他的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事跡確實值得大家學習,而且人人都可以學習。向趙佔魁學習的群眾運動首先在他所在的班、股,進而在全廠逐步開展起來。軍工局、邊區總工會、中央職工運動委員會也都相繼發出號召,在延安和全邊區的職工中開展趙佔魁運動,並派干部到中央印刷廠、茶坊機器廠、延安被服廠等工廠廣泛宣傳趙佔魁的模范事跡,組織推動開展趙佔魁運動。1942年9月11日,邊區總工會正式發出《關於開展趙佔魁運動的通知》。同年12月,毛主席發出指示:“應改善職工會的工作,發展趙佔魁運動於各工廠。”《解放日報》記者穆青、著名音樂家賀綠汀以及魯迅藝術學院的作家、詩人們紛紛來兵工廠採訪,編寫了“學老趙、唱老趙,老趙是工人的好代表”等歌曲和文藝節目,在邊區廣泛宣傳趙佔魁的事跡。從此,全邊區各公營工廠都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學習趙佔魁運動。
1943年初,鄧發在中央職工運動委員會召開座談會,請兵工廠的黨、政、工會干部以及趙佔魁本人參加,分析了趙佔魁運動開展的情況,討論制訂了進一步廣泛深入地開展這個運動的措施。鄧發指出﹔“開展趙佔魁運動就好比開動一部機器,所有的部件、各個環節都要動起來,行政管理部門、技術部門、生活部門、黨支部、工會、青年等都要動起來,既要抓生產技術,又要搞好生活,生產才能持續地發展。”會后,兵工廠的各車間、各部門以及黨群組織研究了存在的問題,找出薄弱環節,制定了進一步開展趙佔魁運動的計劃。廠領導先幫趙佔魁制訂了生產和群眾工作等方面的具體計劃,然后帶動全廠職工制訂出向趙佔魁學習的計劃,並在全廠公布,以便相互監督。從此,趙佔魁運動在兵工廠更深入扎實地開展起來。
1943年4月,趙佔魁和兵工廠工會向邊區各工廠發出挑戰書,各工廠紛紛響應。接著,黨中央號召各抗日報據地公營企業的職工都要向模范工人趙佔魁學習。各根據地也先后掀起了學習趙佔魁運動的熱潮。同年7月,鄧發到兵工廠蹲點調查研究,檢查深入開展學習趙佔魁運動以及落實中央職工運動委員會座談會精神的情況,幫助趙佔魁修訂了個人計劃,進一步總結了趙佔魁運動的經驗,提出了勞動模范的基本標准,並把生產數量和質量提高到新的水平,為使趙佔魁運動全面持久地開展,提供了具體辦法和措施。這些經驗很快傳播到全邊區以及各抗日根據地,推動了趙佔魁運動持續不斷地深入發展。
(摘自: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中共黨史資料》,中共黨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