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當兵變重要影響和歷史意義學術研討會上的講話

(2013年10月9日)

作者: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 李忠杰    發布時間:2013-10-25    來源:甘肅日報
分享到 :

國慶長假剛過,由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省委黨史研究室、甘肅日報社、隴南市委聯合舉辦的兩當兵變學術研討會就在革命老區兩當縣隆重召開了。我首先代表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向研討會的順利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來參加研討會的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表示熱烈的歡迎!

參加這次研討會,我的主要任務是向大家學習。借此機會,也談幾點意見,供大家參考。

一、從三個視角把握這次研討會的內容和意義

這次研討會內容比較豐富,也很重要。開好這次研討會,需要把握三個方面的視角。

首先,這次研討會是紀念習仲勛同志誕辰100周年的活動之一。

習仲勛同志是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我黨、我軍卓越的政治工作領導人,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者之一。今年10月15日,是習仲勛同志誕辰100周年。按照有關規定,中央對有關紀念活動進行了安排,將由有關部門召開紀念座談會。在此前后,將播放六集《習仲勛》電視文獻紀錄片,出版《習仲勛文集》、《習仲勛紀念文集》和《習仲勛畫冊》。習仲勛同志戰斗、工作過的地方也進行適當規模的紀念活動。此前,《習仲勛傳》下冊也已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

陝西、甘肅兩省都是習仲勛同志生活、戰斗過的地方。而且今年恰逢陝甘邊照金革命根據地創建80周年,所以,在9月13日,陝西省舉辦了紀念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和照金蘇區創建80周年座談會,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與中共陝西省委黨史研究室、銅川市委聯合舉辦了學術研討會。甘肅方面,早在2009年9月,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甘肅省委宣傳部、甘肅省委黨史研究室和甘肅省慶陽市委,就在甘肅慶陽聯合召開了“陝甘邊根據地與中國革命”學術研討會。當時我說這是一次具有標志性意義的會議。今天上午,中共甘肅省委、省政府舉行了紀念習仲勛同志誕辰100周年暨兩當兵變歷史地位座談會。下午又接著召開兩當兵變學術研討會。所有這些,都是紀念習仲勛同志誕辰100周年的重要活動。

這次研討會的內容,一個是緬懷、研究習仲勛同志為中國革命不懈奮斗的光輝業績﹔再一個是研究兩當兵變在西北革命史、中國革命史上的地位和貢獻。因為習仲勛是兩當兵變的領導人,所以這兩個議題又是統一的。召開學術研討會,有助於深化對習仲勛同志的研究,也有助於深化對兩當兵變的研究。通過這次研討會,我們要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地展示習仲勛同志的奮斗歷程、光輝業績、崇高品德和精神風范,滿懷深情向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表達崇高的敬意,以習仲勛同志的精神、品德和優良作風,激勵我們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而奮斗。

第二,這次研討會是推動研究兩當兵變的重要舉措。

1932年4月2日,習仲勛、劉林圃等人,在陝甘交界地區組織和發動了著名的兩當兵變。兩當兵變是習仲勛同志領導開展武裝斗爭的重要起點,也是西北革命史以及中國革命史、人民軍隊史上的光輝一頁。習仲勛同志是兩當兵變的主要領導者,兵變爆發時還不滿19歲。以兩當兵變為標志,習仲勛同志開始了他的軍事生涯。並由原先一個主要從事學生運動的革命青年向一個職業革命家轉變。陝甘地區的革命斗爭以兵變、起義為重要形式,不斷在曲折中前進、發展,終於一步步創建陝甘邊根據地、又與陝北根據地一起組成陝甘根據地(也叫西北根據地),從而成為中央紅軍長征的落腳點和八路軍奔赴抗日前線的出發點。

研究兩當兵變,對於研究西北革命斗爭的歷史經驗和習仲勛同志的光輝業績都有重要的意義。但由於種種原因,如同對陝甘邊根據地一樣,過去對兩當兵變的研究是很薄弱的。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對歷史上各種人和事的認識都更為客觀。兩當兵變也逐漸走入了人們的視野。去年,兩當兵變80周年,甘肅有關方面就與中央黨史研究室聯系,開始籌備召開兩當兵變研討會。由於種種原因,這個會沒有在去年召開,而到今年召開了。不管是去年開,還是今年開,應該說,都是推動兩當兵變研究的一個重要標志。各地專家學者對這次研討會非常重視,踴躍撰寫和提交論文,對兩當兵變進行了比較全面的、多視角的研究,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觀點,特別是比較集中地探討了兩當兵變的歷史地位和習仲勛同志從事兵運工作的光輝業績。會議期間,專家們還要圍繞兩當兵變問題展開深入和活躍的討論。相信通過這次會議,我們不僅能開創兩當兵變歷史研究的新局面,而且能從一個重要的角度進一步深化對習仲勛同志的研究和認識。

第三,這次會議為正在開展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提供了鮮活教材。

這次研討會是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已經開展的情況下召開的。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黨的十八大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新形勢下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加強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的重大舉措,對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和執政基礎具有重大意義。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証明,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能否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決定著黨的事業的成敗。

兩當兵變歷史,深刻印証了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也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兩當兵變的一個重要經驗,就是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關注和代表人民群眾的意願。同時也善於爭取、團結和組織連隊中的士兵群眾。習仲勛等人,將重心和基礎放在基層,積極爭取下級軍官和士兵,從關心士兵的生活入手,同士兵群眾打成一片,成為士兵群眾的知心朋友。通過扎扎實實的工作,爭取了人心,團結了士兵,成為賴以發動兵變的基礎。諸如此類的歷史經驗,都是我們今天進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生動教材。這方面的歷史經驗還有很多。通過這次會議,我們要進一步挖掘和研究,使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創造的優良傳統在新的時代條件下不斷發揚光大。

二、認真總結兩當兵變的歷史經驗,進一步深化對兩當兵變的研究

這次研討會得到了專家學者們的支持,據負責研討會組織工作的同志介紹,共收到論文132篇。經過兩輪評審,確定49篇入選。從收到的論文情況看,研究探討的范圍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兩當兵變的重要影響和歷史意義﹔兩當兵變的歷史背景和過程﹔參加和領導兩當兵變的人物﹔習仲勛與兩當兵變﹔紅色資源的開發利用及青少年教育,等等。應該說,這是研究兩當兵變成果的一次比較集中的展示。我翻看了大家的論文后,感到很受啟發。

我們知道,在陝甘紅軍和陝甘革命根據地建立過程中,兵運工作發揮了很大作用。當時,黨在陝甘兩省領導、發動了數十次兵變或起義。它們各有特點。兩當兵變的特點是什麼呢?根據專家們的研究,比較突出的:

一是深入做好群眾工作。兵變是在當時西北地區老百姓受壓迫較深、生活比較困難、又遭受天災的背景下發生的。兵變的士兵群眾不滿情緒也非常強烈。習仲勛同志等,有計劃有步驟地爭取士兵群眾,逐漸團結掌握了部隊中的士兵群眾,為舉行兵變打下堅實的基礎,也為舊軍隊向黨領導的革命軍隊轉變創造了條件。

二是切實加強黨的組織建設。習仲勛等同志將全營最初的3個黨員發展到三四十個黨員,三個連都建立士兵支部,並建立營黨委。這或許是兩當兵變最大的特點和亮點。在著名的南昌起義中,黨的支部還只是建立在團一級上。毛澤東在三灣改編中確定了“支部建在連上”的原則。這些做法當然比兩當兵變要早幾年。習仲勛等同志在舊軍隊中還能夠將黨的秘密支部建在連上,並在支部之上建立了營黨委,形成了黨的組織系統,這是很了不起的。

三是重視發揮統一戰線的作用。習仲勛等同志參加革命斗爭后,就很重視統一戰線的工作。西北地區革命斗爭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注意發揮統一戰線作用。在大革命時期,我們黨是高度重視統一戰線工作的。但到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特別是南方地區,統一戰線工作大大削弱,甚至錯過了很多機會。但在陝甘邊根據地,這項工作一直堅持了下來。甚至,西北地區的很多恩恩怨怨,最初就是從如何看待這些統一戰線工作開始的。幾十年來,習仲勛同志都始終堅持做好統一戰線工作,這在“左”的錯誤不時發生的情況下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四是從實際出發確定武裝斗爭的戰略策略。1931年秋冬,陝西省委巡視員先后兩次要求舉行兵變,習仲勛等同志認為條件不具備。直到1932年春,部隊要換防,士兵的革命要求達到了頂點,習仲勛等同志選擇在部隊開拔途中發動兵變,取得了成功。兵變后的目標明確,決定與劉志丹領導的紅軍陝甘游擊隊會合。並將部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游擊隊第五支隊”。在陝甘邊根據地創建過程以及隨后幾十年中,習仲勛同志都始終堅持了這種從實際出發的精神。

雖然,兩當兵變后部隊改編的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游擊隊第五支隊在北上途中很快失敗了,但仍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這是黨在西北地區通過兵運工作建立人民軍隊的一次重要嘗試,是西北革命史尤其是甘肅革命史上的一個重要事件。這次兵變播下了革命的火種,喚醒了貧苦人民群眾的覺醒,鼓舞了革命者的斗志,培養了一批黨的武裝斗爭骨干,為黨在西北地區開展武裝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當然,目前對兩當兵變的研究還是非常初步的。今后還要進一步加強研究。當年,黨在陝甘地區曾領導過數十次兵變。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黨十分重視兵運工作。周恩來在中共六大作的軍事工作報告中,把兵運工作作為六大后黨的軍事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在中共六大上,劉伯承還專門作了《關於反動軍隊的工作》的報告。研究陝甘地區的兵運工作,要研究當時的大背景、大環境,了解共產國際關於中國開展兵運工作的指示、黨中央對兵運工作的指示、部署。要深入研究陝甘地區的兵運工作,並同其他地區的兵運工作進行比較。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軍隊戰場紛紛倒戈,其中有些起義,還是黨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兵運工作打下的基礎。習仲勛同志本人在解放戰爭初期成功領導的胡景鐸部橫山起義,就是一個著名的范例。

研究兩當兵變,歷史資料是基礎。過去,黨史部門曾收集過一些資料,但比較分散,不系統。因此,要深入研究陝甘地區的兵運工作,就必須進一步加強資料的收集、整理。要收集我們黨關於兵運工作的歷史檔案資料。包括共產國際給中共中央的指示,中共中央給各地黨組織的指示,各地黨組織關於兵運工作的文件,各地黨組織和從事兵運工作的同志給上級的報告、匯報,等等。要收集整理回憶錄和口述史料。由於數十年已經過去,當年的老同志所剩已經不多。但一些老同志的后代可能還保存一些父輩留下的資料,一些沒有發表過的文章、日記、自傳,等等。這些老同志的人事檔案、干部檔案中,有可能還有一些相關的信息。總之,能搜集到的盡量搜集,能挖掘到的盡量挖掘。另外還可查尋舊社會保留下來的檔案、報紙中,有沒有涉及這方面的內容。

研究歷史是為了面對現實、面向未來。今年6月25日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體學習會時,習近平同志指出:“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這個講話,把學習中共黨史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重視黨史、學習好黨史,能夠通過黨成立92年來的光輝歷史,進一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我們黨史工作者要給各級領導干部、廣大黨員以及各界群眾、青少年提供各種類型的科學性、思想性都很好的黨史讀本和政治導向正確的各類黨史宣傳產品。包括要加大對兩當兵變的宣傳。

三、利用紅色資源,加快革命老區發展

當年的革命老區,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和犧牲。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非常關心革命老區的發展。但是,由於地理環境、自然條件等原因,革命老區雖有所發展,但同其他地區比較而言,速度明顯有很大差距。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家的跨越式發展,經濟實力越來越雄厚,因此,對革命老區的扶持力度逐漸加大。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對革命老區和少數民族地區、貧困地區、邊疆地區要加大扶持力度。隨著國家的大力扶持,革命老區的發展將迎來一個快速發展的新時期。

革命老區是經濟欠發達地區,或者說是后發地區。但后發地區也有有利一面。從一些革命老區的情況看,有的大山之中可能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有的有很好的綠色資源、水利資源、人文資源等。由於是后發,可以科學地制定發展規劃,吸取先發地區的經驗教訓。

紅色資源始終是老區發展重要資源之一。促進革命老區發展,就必須高度重視開發和利用紅色資源。

第一,繼承弘揚革命傳統,推動革命老區建設發展。

近幾年,國家對革命老區的扶持十分重視,2012年4月19日,經國務院批准,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公布了陝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6月28日,國務院出台了《關於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中央黨史研究室為這些振興發展規劃也做了自己該做的努力。這些規劃,體現了黨和國家對革命老區的關懷。今后,國家還會對其他革命老區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革命老區要用多種形式,宣傳當年革命前輩、先烈在這裡浴血奮戰的事跡,傳承他們敢於向舊世界挑戰的大無畏英雄精神,鼓舞廣大人民群眾的士氣,像當年共產黨人那樣,將自己的家園建設得更加美麗。

第二,科學開發革命遺址遺跡,大力發展紅色旅游。

革命遺址遺跡是革命歷史的重要載體之一,是革命先輩留給我們的珍貴財富。隨著紅色旅游業發展,革命遺址遺跡的開發和利用,在革命老區經濟、社會、文化發展中地位越來越重要。近幾年來,在中央黨史研究室部署和指導下,各地對革命遺址遺跡進行了一次普查。基本上摸清了全國革命遺址、遺跡的狀況。兩當兵變紀念館就是革命遺址遺跡保護和利用的精品之作,是紀念習仲勛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弘揚革命精神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輻射甘、陝、川三省紅色旅游經典景點。我相信,這個紀念館會在兩當縣經濟、社會、文化發展中起重要作用,也會對隴南現代化建設起重要作用。希望陝甘兩省把這樣的紅色景點建設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踐中發揮重要作用。

第三,積極做好黨史成果的轉化工作。

黨史研究的根本目的在於服務現實,服務於黨的中心工作,服務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開放以來,黨史事業蓬勃發展,碩果累累。在繼續深化黨史研究的同時,要做好黨史成果的轉化工作,使黨史研究成果廣為傳播。要重視創作還原和反映真實歷史的紀實類作品,包括紀實類的黨史普及性讀物和新媒體黨史作品。同時,還要重視推出在歷史基礎上進行藝術加工的黨史文藝作品,如電視劇、廣播劇、曲藝、音樂、歌曲、舞蹈、美術、小說、詩歌等。也包括以黨史為題材的動漫、3D電影的新形式。今天上午我們看到小學生們運用非遺技藝如剪紙、隴繡等創造反映習仲勛等老一輩革命家的藝術品,就是很好的做法。革命老區的紅色資源豐富,如果在這方面下功夫,做得好,做得出色,一定能提高本地在全國的知名度,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上述看法供大家參考。祝學術研討會取得圓滿成功,祝與會專家學者在兩當愉快!祝陝甘兩省黨史研究取得更多的成果,祝兩當縣、隴南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取得更大成績,隴南大地更加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