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歲月今憶
井岡山革命博物館
1997年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70周年。每當回首那段難忘的歲月,總是心潮起伏,不能自己。隨著歲月的流逝,健在的井岡山老戰士已不多了,我有責任盡可能地回憶那一段崢嶸歲月的片片斷斷,作為留給后人的精神財富。
第一次見到“毛師長”
我第一次見到毛澤東是在井岡山。那時,指戰員們對他的稱呼不是早期大家習慣的“毛委員”,也不是后來全黨全軍都習慣的“毛主席”,而是除了井岡山戰士之外都很陌生的“毛師長”。
1928年4月20日前后,蕭克率領宜章獨立營在資興縣東南三四十裡的龍溪洞地區與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會合了。我們是湘南暴動部隊中最先與毛澤東部隊會合的部隊。蕭克頭一件事就是打聽毛澤東是否在這支部隊裡。他首先遇到的是連長陳毅安,陳連長說毛澤東正在這裡迎接宜章獨立營,便領著我們十幾個人去見毛澤東。走了幾裡路,遇見了師部派來的通訊員,他又把我們領到前面村落有幾間鋪子的小街上,並大聲喊道:“宜章獨立營來了!”
鋪子兩邊跑出許多人來歡迎我們,蕭克迫不及待地問:“毛師長在哪裡?”
一個同志指著人群中一位身材魁梧、滿臉笑容的人對他說:“這就是毛師長!”
毛澤東和站在他旁邊的師黨代表何挺穎走上前來與大家握手,並熱情地說著歡迎的話語。毛澤東詳細地向蕭克詢問了獨立營的情況,並告訴他說:“朱德同志的隊伍向東轉移了,我們在這裡迎接你們一起上井岡山。”
大家聽了蕭克的傳達,知道毛澤東在部隊裡,都很高興。因為我們早已聽到過關於毛師長的許多傳說,現在見到這位傳奇人物,並在他的麾下戰斗了,心情特別興奮!
朱毛會師慶祝大會
在宜章獨立營與毛澤東率領的部隊在龍溪洞會師的時候,朱德等正率湘南農軍第一師、第四師轉戰安仁、茶陵等地,並向酃縣沔渡靠攏。4月26日,朱德率部到達寧岡礱市。4月28日,朱德、毛澤東兩支部隊在寧岡礱市勝利會師。5月4日召開了慶祝大會。
這一天,天高氣爽,雄偉的井岡山滿山青翠,山明水秀的礱市,像被水洗過一樣清新明麗。隻見到處都是紅旗、紅臂章、紅纓槍,閃爍耀眼,真是滿眼一片紅啊!威武整齊的部隊和湘南農軍一萬多人,同簇擁的井岡山鄉親,匯聚成了人山、旗海,歌聲笑語如同春雷震蕩。
毛澤東、朱德、陳毅、王爾琢都來到了設在南邊草坪的會場。上午10時,由黨、政、軍、工農各界組成的主席團在熱烈的掌聲中走上主席台。主席台是用門板和竹竿搭起的,雖然簡陋,但被兩旁的紅旗和標語板簇擁著,也很成氣象。
大會司儀高聲宣布:“大會開始!放鞭炮!”從樹頂直垂地面的長挂鞭炮,剎時炸響,硝煙騰騰,經久不息。排列在主席台前的司號員一齊吹響軍號,號音嘹亮,山應谷鳴,撩撥得人群熱血沸騰。
軍樂一停,大會執行主席陳毅首先宣布:兩軍會合后改編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王爾琢任參謀長,陳毅任教導大隊長。
朱德接著講話。他說,我們黨領導的兩支革命武裝的會合,意味著中國革命的新的起點。參加這次勝利會師大會的同志,一定都很高興。可是,敵人卻在那裡難過。那麼,就讓他們難過去吧。我們不能照顧他們的情緒,我們將來還要消滅他們呢!這次勝利會師,我們的力量擴大了,又有了井岡山根據地,我們就可以不斷地打擊敵人,不斷地發展革命根據地。
“現在,請毛黨代表講話!”陳毅聲若洪鐘,回蕩山谷。
這時,毛澤東站了起來,千萬雙眼睛注視著他。他身材高大,目光炯炯,長長的頭發背向腦后,顯得風度不凡。他的講話,通俗易懂,生動有趣。他在講完會師的意義后,明確地規定了紅軍的任務:我們紅軍不光要打仗,還要發動群眾,組織群眾。現在我們雖然在數量上、裝備上不如敵人,但是,我們有馬列主義,有群眾的支持,不怕打不敗敵人。
他還形象貼切地講了孫悟空與如來佛的故事。他說,敵人沒有孫悟空的本領,即使有的話,也不是我們的對手,因為我們有如來佛的本領,他們逃不出我們的手掌。他還講了戰術問題,說十個指頭有長短,荷花出水有高低,敵人也是有強弱之分的,“雷公打豆腐,專揀軟的欺”,隻要我們抓住弱的猛揍它一頓,打勝了立即分散,等強的來了,我們就同它玩“捉迷藏”。這樣,我們就掌握了主動權,可以把敵人放在我們手心裡玩啦。
他生動的講話,激起了陣陣掌聲和歡笑聲。
朱、毛兩軍的會師,在中國革命史和中國軍事史上都意義非凡。這保存了一批優秀的紅軍政治干部和軍事干部﹔聚集了湘贛邊界武裝力量的精華,壯大了井岡山根據地的武裝力量﹔堅定了邊界黨政軍民建立和發展羅霄山脈中段政權的信心與決心。
慘痛的“八月失敗”
井岡山的“八月慘敗”,要從永新聯席會議談起。
1928年6月23日的龍源口大捷后,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進入鼎盛時期。毛澤東、朱德趁熱打鐵,派出紅二十八團開往安福,二十九團開往蓮花,三十一團駐扎永新的石灰橋、吉安的天河一帶,分兵發動群眾,開展土地革命,建立紅色政權,擴大紅軍和地方武裝。
正在井岡山軍民撒大網抓大魚的高興勁頭上,湖南省委和湘南特委澆一盆冷水過來。
1928年6月下旬,湖南省委先后派袁德生、杜修經,分別帶了《中共湖南省委對湘贛特委和四軍軍委的工作決議案》和6月19日、6月26日的兩封指示信到達永新。決議案和指示信指責邊界黨有“保守主義”的觀念,存在對敵人力量估計過低、對革命力量估計過高的“左”傾冒險思想,要紅四軍主力攻打永新敵軍后,殺出一條血路,打回湘南,解決經濟給養問題,要毛澤東擔任赴湘南作戰的前敵委員會書記,隨軍出發。
毛澤東對於錯誤指示當然不會“毫不猶豫”地執行。6月30日晚,他在永新縣城商會樓主持召開了湘贛邊界特委、四軍軍委、永新縣委聯席會議,研究湖南省委的決議案和指示信。毛澤東分析道:現在是統治階級政權相對穩定時期,我們的戰略必須是逐漸推進的,波浪式推進的,決不能分兵冒進,不應改變“對統治勢力比較強大的湖南取守勢,對統治勢力比較薄弱的江西取攻勢”的正確策略。會議贊同毛澤東的分析,一致通過不執行湖南省委錯誤意見的決定,部隊不去湘南,繼續留在井岡山作鞏固和發展根據地的工作,並向省委寫了報告。袁德生、杜修經當時也參加了這一會議。會上他倆並無異議,同意了大家的意見。
會后,杜修經卻利用二十九團部分官兵家鄉觀念濃厚的情緒,誘導他們並力主打回湘南,動搖了軍心,為二十九團的潰散埋下禍根。
1928年7月初,敵人開始對根據地實行又一次聯合“會剿”。湖南敵人吳尚部從酃縣、茶陵進攻永新﹔贛敵胡文斗、王均、金漢鼎部由吉安、安福進攻永新,兩敵夾擊永新,妄圖達到“清剿”目的。
7月12日,為打破湘贛兩敵的會合,紅二十八團、二十九團按計劃攻克了酃縣縣城。向永新進攻的湘敵大吃一驚,隨即調頭回救。當贛敵趕到永新時,湘敵已經離開19個小時了。如果紅軍大隊此時能進攻茶陵,然后返回永新夾擊贛敵,粉碎敵人“會剿”是手到擒來的事。
事實卻讓人傷心,問題就出在二十九團的潰散上。
二十九團是由湘南農軍組建的,普遍存在濃厚的家鄉觀念。部隊打到酃縣后,湘南近在咫尺,戰士們的回鄉觀念變成了無紀律行動。他們不通知上級官長和黨代表,自發召開士兵委員會,提出了極有誘惑力的口號:“打回老家去,回家割稻子!”甚至連向導都找好了,准備7月13日擅自回湘南。
朱德、陳毅得知此情,立即召開了軍委擴大會和士兵代表會,千方百計解釋勸阻,但沒有效果。陳毅將酃縣發生的情況迅速報告了在永新的毛澤東。毛澤東接信后,立即回信告訴部隊,贛敵已駐永新,並准備進攻寧岡,要求部隊不能去湘南,應揮戈東指,援救永新,解寧岡之困。陳毅及時傳達了毛澤東的信,勸說部隊先回去解寧岡之圍,再考慮開往湘南事。這才勉強調動部隊,開到沔渡。到了沔渡,二十九團又變卦,堅持回湘南家鄉。二十八團雖然反對去湘南,卻也不願回永新,而要去贛南。
7月15日,軍委擴大會又在沔渡召開,討論部隊行動計劃。會上,杜修經跳到前台,堅持部隊要開往湘南,強調這是省委指示。會議議而難決,部隊情緒嚴重混亂。兩種針鋒相對的意見一直吵到水口,各支部又派代表開會。會上,當二十八團團長王爾琢激烈地發表意見反對去湘南時,杜修經竟指責說:“是你聽省委的,還是省委聽你的?!”二十九團黨代表龔楚也是贊成回湘南的,他在暗中鼓動,與杜修經串通一氣,使部隊情緒更難掌握。
在支部討論時,我發言反對回湘南,也遭到圍攻。主張回家鄉的人罵我“怕死”,“家鄉都不要了,沒有良心!”
我反駁他們說:“不是怕死,但不能無謂地去送死。湘南的反動勢力強大,我們都有體會,中途回去的同志差不多被殺光。毛委員講了,建立根據地要波浪式發展嘛,發展到湘南的時候再回去不遲。現在留在井岡山革命最好。”
他們反駁說:“我們要回到湘南去革命,不在這裡革命!”
農軍回鄉情緒太普遍,太可怕,不贊成回鄉的遭到孤立。
由於杜修經的堅持,軍心已散,軍委隻好同意二十九團回湘南,先打彬州。考慮到二十九團孤軍行動危險,二十八團也跟隨掩護。
打郴州,二十九團是前衛,士氣很高,每天行軍一百多裡。二十八團是不贊成打郴州的。二十九團雖打得勇敢,但守敵范石生部隊的武器裝備好,沒有打進去。二十八團增援上去,才打垮敵人,佔領郴州,繳獲不少武器。黃昏,敵人就反攻合圍上來了,敵我力量懸殊,隻好撤軍。
撤軍的場面可慘了,不是撤軍而是潰散。二十八團一聽到敵人的槍聲,各部都蜂擁到了街上,沒有命令,沒有指揮,官不管兵,兵不問官,建制混亂,不集合就向南跑。南面是湘南,就是往家鄉跑。誰也制止不住。胡少海團長試圖集合,由於沒有來得及打掃戰場,少數敵人散兵還躲在暗處對集合的隊伍放冷槍,給二十九團集合撤退帶來很大麻煩,幾次集合好了,冷槍一響,又被敵人打散了,潰不成軍。最后胡少海團長下了嚴厲命令,士兵才跟著走。但有些意志薄弱的就落伍掉隊了,有的干脆溜掉了。胡少海又派人回去找。由於隊伍散了,人心亂了,東奔西逃,找不回幾個人來。和我同村出來的幾個人都不見了。
隻有蕭克採取連長抓排長,排長抓班長,班長抓士兵“層層節制”的辦法控制了一百多人的隊伍。胡少海帶回團部和特務連、通訊排八九十人。這樣,一個一千多人的二十九團隻剩下不到兩百人回到井岡山。二十九團潰散的指戰員,一部分跑到廣東樂昌被土匪胡鳳璋消滅﹔一部分星散在郴宜地區,多數被消滅。
幸虧二十八團損失不大,還能打回井岡山。但在回井岡山的途中,也出了事:二十八團二營營長袁崇全叛變投敵。
袁崇全當時帶領幾個連和軍部的機槍連、五連打前衛。8月25日,當部隊到達崇義新地圩時,他突然改變行軍路線,伙同副營長向敵劉士毅部投降。開始得到這個消息后,朱德、陳毅、王爾琢等就商量對策。我參加了會議,作記錄。我清楚地記得,朱德主張派部隊把袁崇全“打”回來,王爾琢則主張“喊”回來。朱、陳考慮到袁崇全崇拜個人,對王爾琢原來很崇敬,遂決定派王爾琢帶領軍部警衛排去追。那時被袁裹脅的叛變部隊已登山了,准備打仗,一聽到王團長高聲喊話,沒任何抵抗就回來了。當時袁崇全正在廟裡打麻將,聽到喊話,一出來就碰上王爾琢,二話沒說,拿著駁殼槍對准王爾琢一連打了幾槍,正打中胸部。王爾琢當場犧牲了。袁崇全隻帶著幾個人投敵了。
聽到王爾琢犧牲的消息,干部戰士非常悲痛。第二天,朱德為他主持追悼大會時流下了眼淚。陳毅也悲痛地講了話。當時,我們就把王爾琢埋在上猶縣附近的一個地方。
經過郴州受挫、王爾琢犧牲之后,部隊情緒很低落,灰溜溜的抬不起頭來。途中休息時,朱德講話,勉勵部隊,鼓舞士氣。陳毅也講了話。他的詩人氣質使他的講話不同凡響,富有鼓動性和感染力。他高喉敞嗓地說:我們革命是要經過艱難困苦的,在困難的斗爭中,有些同志英勇壯烈犧牲了。我們永遠懷念他們!但不管怎樣,革命是一定要勝利的。打個敗仗要什麼緊!再干就是。打到隻剩下一個團,朱德當團長,我當團黨代表﹔剩下一個連,朱德當連長,我當連黨代表﹔剩下一個班,朱德當班長,我當班黨代表。打到沒有槍的時候,就用刀砍,刀沒有,還有拳頭,還有牙齒嘛!總之,一句話:革命到底!
他把失敗講到頭了!他號召大家要經得住失敗的考驗,要敢於當失敗的英雄。朱德、陳毅的講話,對部隊士氣是極大的鼓舞。部隊到了桂東打了一個勝仗。
在我們下山后,毛澤東很不放心,一直惦著我們的消息。當聽說二十八、二十九團在湘南吃了敗仗后,立即親率三十一團一個營到桂東接應我們。
一天,我和文書李兆魁正在吃飯,看到窗外有部隊走過,趕緊出來,一問,原來是毛委員派來的,心裡格外高興。大家嚷嚷著:“這下有辦法啦。”
經歷劫難,我們又回到了井岡山。二十九團隻剩下一百多人,已不成“團”,被取消編制,所有人員編入二十八團。團長胡少海到二十八團當了一營營長。我到二十八團任黨委秘書。
一天,我正在路上走,迎面碰見毛澤東,他親切地問我:“你也回來了?”
我說:“毛委員,我回來了!那時我就不同意去湘南的。我是擁護建立根據地的思想的,也曾同他們爭辯過。他們罵我怕死,連家鄉都不要了。”
“好啊,好啊!”毛澤東又很關心地問我工作分配沒有,當我告他已分配了時,他很高興,囑我要好好工作。
失敗后更顯英雄本色
我們從湘南失敗回來,聽到了井岡山守山勝利的傳奇故事。
紅二十八團、二十九團開赴湘南后,留守井岡山的紅軍隻有一個營。不久,敵人以數倍於我的兵力來進攻。部隊採用毛澤東“以少勝多”的戰術,在黃洋界上英勇抗敵,激戰一整天,打得敵人狼狽逃竄。贛敵被擊傷營長一名,士兵數十名﹔湘敵傷亡更重,死傷數百。黃洋界保衛戰挫殺了湘贛兩敵“會剿”的威風,振奮了井岡山軍民的士氣,挽救了“八月失敗”。毛澤東得知黃洋界保衛戰勝利的消息,寫下了《西江月•井岡山》,歌頌了人民戰爭的勝利。
最有趣的是,部隊中的幾個秀才仿照京劇“空城計”的唱腔編了一段“空山計”,把毛澤東比喻成孔明。“空山計”很快在部隊傳唱開來,有幾句唱詞我至今還記得:“我站在黃洋界上觀山景,忽聽得山下人馬亂紛紛。舉目抬頭來觀看,原來是蔣賊發來的兵…來!來!來!我准備著南瓜紅米、紅米南瓜,犒賞你的眾三軍!來!來!來!請你到井岡山上談談革命…”
這幾句唱詞,在部隊流傳甚廣。我也喜歡哼唱。
杜修經對“八月失敗”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毛澤東看到他時,狠狠批評了他。可他認識並不深刻。毛澤東給中央、湖南省委的信中建議給他處分,並請以后不要再派像杜修經這樣不懂事的“學生娃子”來。不久,杜修經搞地方工作去了。
總結了“八月失敗”的教訓,部隊有了很大發展,一些規章制度逐漸建立起來了,如:“進一步宣布革命軍隊的三大任務:打仗消滅敵人﹔打土豪籌款子﹔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幫助群眾建立革命政權”,“支部建在連上,小組建在班排”,“三大紀律、六項注意”等等,都有了明確的規定。在軍事斗爭上,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提出了“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十六字方針。這些舉措和經驗,都閃爍著毛澤東、朱德的智慧。
毛澤東在講解“集中以應付敵人,分散以發動群眾”的軍事斗爭原則時,形象比喻說:“這就像漁翁打魚一樣,撒網就是將部隊分散下去,收網就是將部隊集中起來,集中起來干什麼?抓魚!”
生動幽默的比喻,輔以手勢,使大家聽得津津有味。對於開展土地革命,建立蘇維埃政權的工作,毛澤東提出採取波浪式前進,不搞同時開花,以免群眾受到損失。
井岡山上的毛澤東,既是我們尊敬的師長,又是普通一兵。他是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模范。有次開會時,毛澤東和他的弟弟毛澤覃有了意見分歧,毛澤覃生氣地走出去了。毛澤東有些火了,追上去吼一聲:“站住!”
毛澤覃邊走邊嘟囔:“共產黨不是家長制!”
聽了這話,毛澤東停住了腳步,有些后悔。事后,毛澤東為此多次做自我批評,說:“我得罪了兩個人,其中一個就是我弟弟毛澤覃。”
這件事,對大家教育很大。
毛澤東有淵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注重調查研究,善於把馬列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他深深了解中國革命的特點,是“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他認為要領導革命取得勝利,就必須發動農民在農村進行土地革命,建立人民武裝,開展武裝斗爭,建立革命根據地和革命政權。毛澤東創立的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就很好地體現了這些思想。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對后來革命的發展很重要,可以說,中國革命勝利的曙光,就是從這裡升起的。
(摘自: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中共黨史資料》,中共黨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