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抗戰的回憶
(一)晉北戰線的形勢與山西在抗戰中的地位
當八路軍進入山西的時候,平綏線上的敵人已經攻破了南口、張家口,佔領了大同,正向晉北屏障——雁門關東西長城各口進攻,企圖乘勢攻破長城隘口,逼取太原。而在平漢線上亦正積極進攻保定,期與平綏之敵取得配合呼應,齊頭奪取石家庄。據平型關戰斗中奪取的文件說明,當時敵之主力還是用在晉北方面的。
因為雁門關及其東西附近地勢險要,而且構筑了比較堅固的國防工事,敵知正面攻奪之困難,仍以攻佔南口、大同之經驗,在正面以其一部向雁門關及其東西之楊芳口、茹越口佯攻,用其主力繞由蔚縣向國防工程較為薄弱之平型關進攻。企圖突破平型關繞至雁門關以南,則雁門關可不攻自破。
當時的形勢是嚴重的。因為前線退守雁門,長城各口的軍隊已相當疲勞,如果雁門長城各口被突破,敵有很大可能逼近甚至奪佔太原,這將要影響整個華北的戰局。
山西自雁門以南、井陘娘子關以西系高原多山,對保衛華北,支持戰局有極重大的意義。敵人要完成其軍事上佔領華北,非攻佔山西不可。如山西高原全境保持我軍手中,則隨時可以居高臨下,由太行山脈伸出平漢北段和平綏東段,威脅敵在華北之平津軍事重地,使敵向平漢南進及向綏遠進攻感到困難,故山西為敵我必爭之戰略要地。
依托山西寬闊而復雜的地形條件,不僅便利於防阻和遲緩敵之前進,且利於我們部分的消滅敵人。因為敵人的攻擊要依靠其重兵器——坦克、大炮、飛機,發揮其性能。這在山西的地理條件上,大大地減少了作用,甚至失去作用(如坦克、重炮在某種地形限制下不能使用),而極利於我們進行運動戰來打擊或部分地消滅其有生力量。在全國范圍來說,上海、津浦和平漢三方都是平原,交通便利,利於武裝齊備之日軍進攻,山西方面地形交通限制了敵人之長處,恰又補足我們的短處,便利於我們的防守、持久斗爭與打擊敵人。
如果我們從研究抗戰經驗教訓的觀點出發,我們覺得,在整個抗戰布置,至少是華北抗戰布置中,沒有清楚認識到保衛山西的重要戰略意義,而未能以更多的精銳部隊首先使用於山西的保衛,這是造成后來山西失利致使整個華北局勢處於不利的一個重要原因。否則,雁門關長城各口也不致那樣快就被突破,還可能在比現在有利的局勢下支持更長久的斗爭,並且可給敵以更多的打擊,華北局勢也必比今天不同。
(二)八路軍作戰的方針和平型關的勝利
八路軍是在支持華北抗戰的斗爭任務下開進山西的。它是編入第二戰區戰斗序列,協同該區內一切我國抗日友軍來進行戰斗的。
在晉北戰線嚴重局勢下,八路軍成為這一戰局的一支生力軍。所以八路軍入晉時,得到了群眾的熱烈歡迎與擁護,同時對於華北前線抗戰軍隊與全國人民是一種極大的興奮﹔並對我們寄托著極大的期望。路透社的電報也帶著警告式的口氣說,日軍還沒有開始與中國有名的紅軍作戰,而紅軍正准備著與日軍長期奮斗。
當時我們認為,與日本軍隊作戰是一種弱國劣勢兵器的軍隊與優勢兵器的帝國主義國家的侵略軍隊作戰,單純採取正面防堵,依靠堅固陣地與敵對戰是不適宜的,而且我們的消耗將比敵人還要大。我們認為應當採取新的戰法,求得能消耗敵人,使敵人疲於應付,使戰爭能持久,這就是利用山西有利的地形和群眾條件,發揮我軍歷史上養成的特長——機動、果敢、迅速、秘密的運動戰和游擊戰,同時組織和武裝廣大的民眾,開展廣泛的民眾游擊戰,以這樣的作戰方針來配合我國其他部隊,達到保衛山西、支持華北戰局的任務。
在這樣的作戰方針下,取得了平型關戰斗的勝利,以及在敵人側后取得了大大小小的戰斗的勝利。平型關戰斗,的確是給了敵人主攻方向以有力的打擊,部分的更動了敵人的作戰部署。可惜在這一戰役中的軍隊,沒有取得很好的配合,未能一舉將敵殲滅,使我們能夠順利地擴大戰果,繞擊進攻茹越口之敵。而茹越口終於在幾天后被敵人攻破。敵人從茹越口繞至雁門、平型險口之側,后使這些險口終不能保,晉北屏障乃為敵所佔。
平型關的勝利告訴我們,日軍並非是不可戰勝的敵人。它雖是組織完備有訓練有戰斗力量的軍隊,但是它仍有很多的弱點。它的步兵攻擊精神並不旺盛﹔它疏忽於側后的警戒﹔它佔的陣地並非不能攻破﹔它運動起來很遲鈍﹔在它輕敵的觀念下產生許多可乘之機。特別是山地作戰,以中國軍隊的勇敢犧牲精神,是可能給它以打擊和戰勝它的。平型關的勝利,給抗戰的軍隊和愛國人民一種很大的興奮,並且大大地提高了自信心。
敵在平型關受挫,發現勁敵是八路軍以后,也就不得不相當地改變自己的戰術。它常用的支隊包圍或遠離主力迂回我軍側后,逼我正面混亂撤退的戰法,因怕我們在運動中消滅它,也就不敢輕易採用了。當它久攻忻口不能突破的時候,也未曾採用兩側山地迂回的戰法,而在別種情況下是必然採用的。
(三)忻口抗戰的經過
在雁門關長城各口失陷后不久,保定、滄州相繼失陷,平漢線上的國民黨軍隊撤至正定、石家庄,敵進攻華北的第二步作戰計劃已完成,並開始了它的第三步計劃——攻佔太原、石家庄、德州,驅逐中國軍隊於黃河以南,完成其軍事佔領華北的侵略意圖。為著最后努力保衛太原,主力部隊於此時向晉北開進。在晉北之崞縣、原平、忻口的激烈戰斗相繼開始了。崞縣、原平都經過一星期的固守。我們對於崞縣,特別是原平守城的晉綏軍那種英勇壯烈犧牲精神是非常欽佩的。由於他們的英勇抵抗,從正面遲緩了敵人的前進,使增援的生力軍得有充裕時間集結於忻口,使忻口后來能夠堅持將近一月的抗戰。
敵深入雁門關以南作戰,其后方交通愈加延長。當時,不僅同蒲路北段因車輛南移不能利用,且平綏路因被破壞一時也不能利用,它依靠汽車和牛馬車的力量運輸。其主要運輸線是經雁門至大同和經平型關、靈邱、廣靈、蔚縣至張家口的兩條汽車路。敵人不僅要供給前線大量的彈藥、汽油(坦克車和飛機用),而且糧食、菜蔬也靠后方供給,因此,后方交通成了敵人前線軍隊作戰的重要生命線。
我們把擾亂敵之遠近后方,破壞、切斷敵之交通運輸,阻斷敵之接濟與增援,作為我們配合我國主要部隊作戰的主要任務,而以一部協同我主力軍作戰,以期陷敵於孤軍苦斗,求得在較長的斗爭中,削弱以至最后消滅其主力,從而改變晉北不利的戰局。
這時候,如果在晉北有充裕的生力軍,能夠抽出適當的精銳兵團組織得力的野戰軍,沿太行山伸出保定、南口間地區,作有力的活動,威脅敵平漢、平綏線策源地北平,斷絕敵后路,調動敵於運動中給以打擊,則是增加敵之困難,配合正面作戰最有效的辦法。在順利情況下,可以逼迫敵人改變其作戰計劃,引起戰局的變化,至少使敵難於迅速完成預定計劃。可惜,當時缺乏這種精銳兵團來組織這樣遠出的野戰軍。
敵曾以全力猛攻忻口,遭到了忻口抗戰部隊猛烈之打擊。忻口戰斗是華北抗戰中最激烈的戰斗,郝、劉兩將軍在前線陣亡,衛立煌將軍指揮下的全線部隊,雖遭受重大傷亡,毫未動搖。許多忠勇將士的英勇奮斗,是值得每個同胞永遠紀念的。
我深入敵遠后方,在平型關、靈邱以北及在崞縣、雁門關、大同間活動的部隊,經過無數次的戰斗,打擊敵之掩護部隊和運輸隊,奪獲很多輜重汽車,徹底破壞公路。首先,將平型關、蔚縣至張家口的交通線完全截斷,並乘勢克復平型關、繁峙、沙河、大營、靈邱、廣靈、淶源、渾源、蔚縣、陽原、易縣、完縣、唐縣、行唐、平山等廣大地區,進而搞亂與破壞平漢、平綏鐵路。在雁門南北活動的部隊,曾幾次佔領雁門關,將大同至崞縣之汽車道上的橋梁、險隘、電線盡行破壞,阻撓、遲緩敵之增援,襲擊敵之飛機場,迫使敵人疲於奔命,無法保持其安全。因交通中斷,敵輜重部隊亦不得不停止行動﹔或者用大的兵力,附工兵與重兵器掩護輜重部隊節節修路前進﹔然中途仍須遭受我們不止一次之襲擊,始能到達。待通過后,其交通聯絡仍被破壞如前。
敵攻忻口遭受嚴重打擊,后路又被截斷與擾擊,曾陷於非常孤立、困難狀況之中。彈藥和一部分糧食,依靠飛機運送。因為炮彈、汽油缺乏,大炮、坦克不能大肆活動。士兵依靠搶劫當地的小米雜糧充飢。它當時已無力量攻破忻口陣地。但同時,我守忻口部隊經過二十余天的戰斗,又無新的生力軍增援,要迅速消滅它亦不可能。但如果有長久的時日,逐漸消耗其力量,斷其后方接濟、增援,在我方增加新的生力軍的條件下,消滅其大部或逼其向后撤退,不是不可能的。
在晉北之敵處於危困待援的情況下,石家庄、德州相繼失陷。敵乃以平漢線上的全部力量及津浦線上之一部沿正太路向娘子關、太原進攻,以策應和解除晉北敵人之危,完成其攻佔太原的任務。由於晉東戰況日益嚴重,我八路軍為挽救東線危局,協同其他部隊保衛山西大部領土之完整,乃以一部主力由五台以北急向東線轉進。但在部隊尚未到達預定地區以前,娘子關,舊關已被敵突破。我軍雖有廣陽,估尚有幾日之戰斗,然已無法挽回戰局。壽陽失陷,太原已危,忻口抗戰軍隊乃自動撤退,東北兩面之敵得以會攻太原,太原亦相繼失陷。
(四)我們動員群眾的基本方針
對日抗戰是一種自衛戰爭,也就是一種革命的戰爭。隻有動員起全民族的力量,經過長期艱苦奮斗才能獲得最后勝利。因此,我們把動員、組織和武裝民眾,視為在抗戰過程中最重要的工作。幾個月來的努力,在戰區和敵人后方,發動了廣大的民眾,建立起大批的民眾游擊隊和義勇軍。這些民眾的組織和武裝,已逐漸成為抗戰中一支強大的力量。
根據幾月來的經驗,動員、組織和武裝民眾,雖然需要艱苦和深入下層群眾工作,但收到動員群眾的實效,並不是艱難的。
日寇的進攻,特別是日軍的殘暴,是我們動員、組織群眾最好的資料。
日寇在瘋狂的侵略政策下,採用一切征服殖民地最野蠻凶惡殘暴的行為來對待我被佔區域的同胞。每到一個城鎮,多將未逃走的居民殺去半數以上(崞縣縣城被殺者二千余人)。對政府職員和抗日領袖分子,則用火燒和活埋的方法處死。二、三歲的小孩亦為其俎上之肉。房屋大部被其焚毀。青年婦女幾無不被其輪奸,奸死者不知其數,未死者亦多遭殺戮。且大批強征青年婦女以汽車運去(僅朔縣維持會,就為日寇強征三千青年婦女)。最殘酷者,莫過於最近高邑縣之慘案。其經過是:十二月十九日,日寇到東塔鎮強奸婦女,激起當地群眾憤怒,群起抵抗。二十日,開來日軍,將該村群眾一百余人均以鐵鉤懸於樹上,割開肚子,提出腸胃,復將人頭擊破,灌以洋油,燃火焚之,然后將房屋焚毀而去。
這種悲慘殘酷的事實,是最能激發同胞的民族仇恨的。隻要我們能夠很好抓住這種日本的“王道”,加以“宣揚”,是容易把群眾發動起來的。
要把發動起來的群眾組成為武裝斗爭的力量,要使壯丁離開家庭參加游擊隊、義勇軍,要使婦女抽出時間參加洗衣隊、看護隊,要使群眾參加放哨、偵察,組織擔架運輸隊等。隻要有人去指導、推動和幫助,群眾是願意的。我們看到,山西的人民是負擔著繁重戰爭勤務的,然而要使他們參加抗戰的積極性提得更高,使他們無所顧慮地向前干去,則應從各方面減輕他們自身的經濟負擔,減少一些捐稅、地租和利息,在可能范圍內改善人民的生活,優待直接參加武裝斗爭者的家屬,這又成為發動、組織群眾堅持斗爭最重要的方法。
然而,要使抗戰的軍隊能夠成為動員群眾的組織者和領導者,首先決定於這個軍隊是否能夠為群眾所愛戴。如果這個軍隊處處脫離群眾,侵犯群眾利益,甚至搶劫奸淫,使群眾望而遠避,這就無法接近群眾,更無法進行動員、組織群眾的工作,而且對軍隊本身的行動增加許多困難。因此,嚴明軍隊紀律,使每個戰士都了解軍隊是人民的,自覺地愛護群眾,使群眾感覺為和藹可親的自己兄弟,這又是軍隊動員、武裝民眾的先決條件。
我們是本著這些方針與方法,協同當地政府、抗日團體與各軍去進行群眾動員工作的。在第二戰區及山西當局閻百川先生領導下,所頒布的一些進步法令和戰地動員的組織方式——戰爭總動員委員會,更給群眾動員工作以極有利的條件。
(五)敵人遠近后方的游擊戰爭與敵人對晉察冀地區的“圍剿”
有些人感覺抗戰中群眾動員工作是重要的,但總以為這非三個月半年之后不能見效,但事實上並非如此。我們到晉后不到一個月功夫,在東北和西北區極大地激發了群眾參戰的熱情,成立了大批游擊部隊。這些群眾武裝組織,今天還留在敵人的遠近后方,協同我們的正規軍隊在晉察冀地區、晉西北及正太路以南地區,進行著頑強的斗爭。他們已不僅能夠配合正規軍的游擊部隊行動,而且可以獨立行動打擊敵人。那些區域,可以說是軍隊與民眾親密結合起來,創立了與敵人持久斗爭的堅強根據地。
在那些區域活動的我軍及群眾武裝,開展了模范的游擊戰爭。由於他們的積極行動,不僅使敵人后方交通時刻受到破壞與威脅,而且在廣大的領域內,敵人無法建立其偽組織。敵人的小部隊不敢進入游擊區域,而游擊區域又隨著游擊部隊的積極活動更加擴大,游擊隊也繁殖得更多。幾百萬同胞,在這些武裝力量的掩護下保全了性命和財產,沒有遭受亡國奴的慘痛。
敵未攻入太原前,雖已感受到其遠近后方被破壞騷擾而帶來各種損失與困難,然而為著達成其攻佔太原的軍事計劃,不能分出大的力量以對付后方。在佔領太原以后,迫使它不得不以大的力量進行肅清后方的工作。它以將近兩萬人的軍隊,配備騎兵、大炮、坦克車、飛機,對晉察冀地區,分成八路,舉行“圍剿”,另以五個支隊向晉西北地區進攻,以若干支隊向正太路以南進擾,企圖消滅晉察冀地區的軍隊和游擊隊,驅逐晉西北及正太路附近的游擊部隊,以便將來向南繼續進攻。
一個多月的斗爭,我們部隊配合當地游擊隊,以靈活的游擊戰術,給進攻之敵以重大打擊。雖有某些城市已被敵人佔據,然而鄉村仍在我游擊部隊手中。每次戰斗的結果,敵人傷亡總是遠遠大過我們的。有些城市,敵來之時,進行了堅壁清野﹔敵進之后,被我游擊部隊四面包圍,斷其交通接濟,敵在非常困難與不斷削弱情況下,又將城市放棄。在那些區域,我們就是這樣地正在與敵相互爭奪著。
游擊隊在斗爭過程中,學得了許多戰斗的經驗。他們與當地群眾有親密關系,熟悉當地地形道路,能常常給敵人以奇襲。有一次,敵千余由壽陽向孟縣進攻,事前被孟縣游擊隊偵知。他們就埋伏於險道,待敵深入突然襲擊,敵傷亡五六十人,我游擊隊僅傷五人。敵人被迫停止前進。后敵查明是當地游擊隊,次日復進。然此時,附近正規部隊已得游擊隊之報告趕來增援,又給敵以嚴重打擊,敵傷亡百余人而退。這裡可以看出,游擊隊不僅是正規軍作戰最有力的助手,而且時常成為正規軍的耳目。
地方群眾在斗爭的過程中,也學習了許多斗爭的經驗。在敵人奸淫燒殺搶劫之下,群眾情緒愈加激昂。他們逐漸學會了堅壁清野和種種對付敵人、封鎖消息、肅清漢奸的斗爭方法。有一次,敵兩三千,以坦克為前導,由易縣向紫荊關方向進攻。沿途群眾堅壁清野,逃避於兩邊山地。敵進入后,正規軍隊襲擊其先頭,兩側群眾協同游擊隊登山襲擾。敵疑被我大軍包圍,倉惶后退。是役敵傷亡甚大,我繳獲步槍數十支,並奪坦克一輛。
在群眾斗爭開展的條件下,漢奸不敢抬頭活動。敵人進到之處,已不能順利地建立偽組織和偽軍隊。因為群眾相信可以與敵堅持斗爭,敵人無法欺騙,漢奸分子亦畏懼群眾力量,不願出頭組織。敵這次進佔淶源將近一星期,偽政權始終沒有建立,經過游擊隊配合群眾包圍襲擊,敵乘夜逃退。
晉察冀邊區乃太行山脈、恆山、五台山脈縱橫交接,復雜險要之廣闊地區,極利於游擊戰爭之開展,群眾已經發動起來,敵人的“圍剿”是無法征服我們的。相反,時日愈久,基礎必愈鞏固,將成為支持華北抗戰的一個堅固的堡壘。
就在這樣的形勢下,迫使敵佔太原后,不得不暫時停止南進,至少,這也是敵未即南進的一個重要原因。這就使得山西抗戰過於疲勞的部隊,得著機會收容整理與補充,保持晉南大塊土地,直到今天還是完整的。
(六)山西抗戰的幾個經驗教訓
幾個月的抗戰,雖然有些地區與城市暫時被敵人佔去,但是敵人還是付了很大代價的,而且佔領地區隻限於交通要道和重要城市,大塊地區仍然無法統治。抗戰的軍隊與人民中的自信心,卻在斗爭中大大的提高了。那種認為日寇為不可抵御之洪水猛獸的恐日觀念,逐漸消失。在山西抗戰的軍隊,大家思想著如何鞏固與加強抗戰力量,怎樣努力向敵人進行長期持久的斗爭。這的確是一個極大的收獲,將成為最后戰勝敵人的保障,中華民族解放的基礎。
戰爭的經驗告訴我們,要同日寇長期斗爭,必須改善我們的作戰方法。我們要依靠於持久抗戰去消耗敵人,來爭取最后勝利。單純防御的正面抵抗是不能達到目的的。由於在敵人側后積極活動的配合,忻口支持了將近一月的抵抗,而且還可以繼續支持。敵佔太原后不得不停止前進而去肅清其后方,這就使戰爭能持久,敵人的消耗愈大。平漢線的戰斗,以絕對優勢的兵力不能抵御敵人的進攻,如果當時將主力使用於平漢線之西,依靠太行山脈側擊或擾擊敵側后以配合正面抵抗,這種積極的防御,我們相信,敵人決不能在突破保定后能夠不遇抵抗地突進三百余裡,而達正定、石家庄。這樣不僅平漢線可以持久抗戰,而且能夠配合晉北抗戰獲得勝利,以扭轉華北的抗戰局勢。
敵佔南京、杭州、濟南后,中國不屈服投降,它是不會停止向華中、華南進攻的。但敵人戰線愈長,兵力愈分散,困難愈多,弱點愈容易暴露。根據山西抗戰經驗,我們認為今后的抗戰,除正面必須選擇要點,依托堅強工事,加以頑強抵抗外,應以精銳部隊組織野戰兵團,深入敵側后,抓住敵之弱點,求得運動戰給以打擊,或誘敵於運動中消滅之。戰爭的運動性增大,是隻利於我而不利於敵人的。
抗戰的軍隊要有堅強的統一的指揮,並且嚴格軍隊的作戰紀律,軍隊間應有堅強的互信心,以求作戰中切實協同與配合。抗戰軍隊,應在忠誠於民族國家前提下去執行自己的戰斗任務,一方面保障每一個命令的完成,同時又須要能夠見機而動,不失每一個能夠打擊敵人的機會。高級指揮機關應給前線指揮員以機動的可能,對其機動處置所得的勝利,加以表揚,稍有過失則不應責之過甚。
山西抗戰經驗又告訴我們,不僅在敵人后方可以發展人民的游擊斗爭,而且能夠收復廣大領土,成為持久抗戰中一個極為重要的力量。敵人以正規戰從正面擊退我軍比較容易,而肅清后方游擊戰爭則成為不可能。在今后抗戰過程中,要以更大的注意和努力開展群眾運動,特別是派出許多小的游擊隊,配帶大批民運和軍事工作干部,下定與人民同生死共存亡的決心,深入敵之遠近后方,領導組織民眾游擊戰爭,是一個急迫的戰斗任務。
抗戰軍隊與人民關系急須求得改進。軍隊侵犯群眾利益的現象,必須從加強部隊政治教育和嚴格軍隊紀律的方面去加以消除。紀律好的軍隊,要進一步在自己活動區域加緊地方群眾動員組織工作,要使一切抗戰軍隊不獨成為群眾親切愛戴的人民武裝,而且成為動員群眾的組織者和領導者,真正達到軍民合作,一致抗戰的要求。破壞群眾利益,客觀上幫助了敵人欺騙民眾。“這樣不如讓日本軍隊來”的怨言,足夠使我們警惕其危險!
最后,一切抗日軍隊必須建立健全的政治工作。應視政治工作是鞏固和增強戰斗力量的武裝,是抗戰軍隊的生命線。這首先要建立健全的政治組織,應把政治工作的基礎建立在連隊之中﹔要提高政治機關在部隊中的威信,這又依靠於政治機關自己負責的實際工作和軍事指揮人員對政治機關的重視與尊重去達到。政治機關應當對部隊進行系統的抗戰教育,提高戰士的勝利信心,保障戰斗任務的完成。應當發動和指導部隊進行居民中的工作和瓦解敵軍工作。
一九三八年一月二日 於山西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