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川會議的召開

作者:    發布時間:2014-02-11   
分享到 :

洛川會議紀念館

全國抗戰一開始,中國共產黨就號召全國人民總動員,主張開放民主,改善民生,廣泛發動群眾,武裝群眾,實行全體人民參加戰爭、支援戰爭的全面抗戰路線,亦即實行人民戰爭的路線。隻有實行這樣的路線,才能引導中國的抗戰取得最后勝利,並使這個勝利成為人民的勝利。

1937年7月23日,毛澤東發表《反對日本進攻的方針、辦法和前途》一文,指出對付日本的進攻有兩種方針和兩套辦法,也有兩個前途。一個是堅決抗戰的方針,一個是妥協退讓的方針。在堅決抗戰的方針下,必須實行全國軍隊和人民的總動員以及革新政治等一整套辦法。在妥協退讓的方針下,就會實行相反的一套辦法,即不動員軍隊和人民群眾,不給人民以民主自由,不改良人民生活,保持官僚買辦豪紳地主的專制政府,破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等等。實行前一套辦法,其前途就一定是驅逐日本帝國主義,使中華民族得到自由解放。實行后一套辦法,就不可能堅持抗戰,結果必定是日本帝國主義佔領全中國、中國人民做牛馬當奴隸的前途。中國共產黨人願同國民黨人和全國同胞一道為保衛國土流盡最后一滴血,反對一切游移、動搖、妥協、退讓,實行堅決的抗戰。

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陝北洛川馮家村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即洛川會議),討論制定動員全國軍民開展民族解放戰爭,實行全面持久抗戰的方針,進一步確定黨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任務及各項政策。會議由張聞天主持。毛澤東作軍事問題和國共兩黨關系問題的報告。關於軍事問題,毛澤東指出,根據中日戰爭中敵強我弱的形勢和敵人用兵的戰略方向(以奪取華北為主),抗日戰爭是一場艱苦的持久戰。紅軍在國內革命戰爭中,已經發展為能夠進行運動戰的正規軍,但在新的形勢下,在兵力使用和作戰原則方面,必須有所改變。紅軍的基本任務是:創造根據地,牽制消滅敵人,配合友軍作戰(主要是戰略配合),保存和擴大紅軍,爭取共產黨對民族革命戰爭的領導權。紅軍的作戰方針是: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爭,包括在有利條件下集中兵力消滅敵人兵團,以及向平原發展游擊戰爭,但著重山地。獨立自主是相對的,是在共同抗日的統一戰略目標下的獨立自主的指揮。游擊戰的作戰原則是,游與擊結合,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分散發動群眾,集中消滅敵人﹔著重於山地,是考慮便於創造根據地,建立起支持長期作戰的戰略支點。關於國共兩黨關系問題,毛澤東指出,要堅持統一戰線,鞏固擴大統一戰線﹔同時要保持共產黨在政治上、組織上的獨立性,記取1927年大革命失敗的教訓,對國民黨的反共傾向保持高度的警覺性。總之,必須堅持統一戰線中的無產階級領導權。

會議就國共關系、戰略方針和出兵等問題進行了討論。張聞天、周恩來、朱德等就有關問題作了報告和發言。會議確定八路軍的戰略方針是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爭。但由於時間緊迫,對游擊戰與運動戰的主次關系問題,未能充分討論。雖然這時國民黨還沒有發表中共中央關於國共合作的宣言,正式承認共產黨和陝甘寧邊區的合法地位,但是鑒於華北危急,會議仍然決定立即出動紅軍主力到山西抗戰前線。

會議通過了《中央關於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決定指出:中國的抗戰是一場艱苦的持久戰。爭取抗戰勝利的關鍵,在於使已經發動的抗戰發展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戰。而國民黨實行的是片面的抗戰路線,即堅持國民黨一黨專政,隻實行單純政府和軍隊的抗戰,並拒絕一切有利於抗日的根本改革,不給人民以抗日所必需的民主自由權利,不改善工農大眾的生活,防止人民力量在抗戰中發展,反對抗日戰爭成為人民大眾的抗戰。這一路線包含著極大的危險性,必然招致嚴重的失敗。因此,在今后的抗戰過程中,可能會發生許多不利的情況。共產黨及其領導的民眾和武裝力量,應該站在斗爭的最前線,使自己成為全國抗戰的核心。

會議通過《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和毛澤東起草的宣傳鼓動提綱。十大綱領是:1.打倒日本帝國主義﹔2.全國軍事的總動員﹔3.全國人民的總動員﹔4.改革政治機構﹔5.抗日的外交政策﹔6.戰時的財政經濟政策﹔7.改良人民生活﹔8.抗日的教育政策﹔9.肅清漢奸賣國賊親日派,鞏固后方﹔10.抗日的民族團結。這是實行全面抗戰路線的綱領。實行這些綱領,就能爭取抗日民族解放戰爭朝著有利於人民勝利結局的方向發展。

會議討論並決定了在全國抗戰到來的新時期中黨的基本行動路線和工作方針。這主要是:在敵人后方放手發動群眾,開展獨立自主的游擊戰爭,配合正面戰場,開辟敵后戰場,建立抗日根據地﹔在國民黨統治區,廣泛發動群眾性的抗日救亡運動,推動桂系和川軍等地方實力派擁蔣抗日﹔在有利於動員全國人民參加抗戰的前提下,爭取人民應有的政治經濟權利﹔以減租減息作為抗戰時期解決農民問題的基本政策﹔保衛、鞏固和建設陝甘寧邊區,使其成為抗日民主的模范區。

會議決定組成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簡稱中央軍委),以加強黨對軍事工作的領導。中央軍委由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彭德懷、任弼時、張浩、葉劍英、林彪、賀龍、劉伯承、徐向前11人組成,毛澤東為書記(亦稱主席),朱德、周恩來為副書記(亦稱副主席)。會議期間,中央政治局常委會還決定設立中央軍委前方軍分會。同時決定建立長江沿岸委員會,周恩來、秦邦憲、葉劍英、董必武、林伯渠為委員,周恩來為書記。

洛川會議是在全國抗戰剛剛爆發的歷史轉折關頭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制定的黨的全面抗戰路線,把實行全民族抗戰與爭取人民民主、改善人民生活結合起來,把反對外敵入侵與推進社會進步統一起來,正確處理了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的關系。會議通過的《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十大綱領》闡明了黨在抗日戰爭時期的基本政治主張,指明了堅持長期抗戰、爭取最后勝利的具體道路,這是同國民黨領導集團所實行的片面抗戰路線不同的正確的抗戰路線。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著:《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上冊,中共黨史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