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自主的游擊戰爭方針

作者:    發布時間:2014-02-18   
分享到 :

人民軍隊是中國共產黨實現自己的政治路線的基本依靠力量。在全國抗戰的新形勢下,要使這支力量承擔起貫徹執行黨的全面抗戰路線的任務,關鍵是實行黨的軍事戰略的轉變,即從國內正規戰爭向抗日游擊戰爭的轉變。從抗日戰爭中敵、友、我三方面的具體情況出發,實行這種轉變是必要的。這時,敵人是奉行軍國主義的日本,它是一個資源貧乏的小國,卻是一個軍事上的強國,擁有數十萬經過長期“武士道”教育和以現代武器裝備的、多兵種組成的常備軍,並有一二百萬經過訓練的預備補充兵員,能夠在短時期內動員強大的進攻力量。友軍是昨天的敵人國民黨軍隊,它雖然擁有200萬正規軍,多數官兵也有抗戰愛國熱情,但是訓練裝備較差,內部又不統一,其上層領導集團對抗日仍有動搖,實行片面抗戰和消極防御的方針,並力圖限制和削弱共產黨的力量。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政治素質好,但數量太少,武器裝備更差,即使全部集中起來打正規戰,也不能對日本侵略軍構成大的威脅。但是,人民軍隊有一種在長期革命戰爭中鍛煉出來的特長,即善於一面打游擊戰,一面發動群眾。隻要人民軍隊發揮這種特長,將正規軍變成游擊軍,分兵發動群眾,同戰區和敵后的廣大人民群眾緊密結合,開展游擊戰爭,迅速地普遍地發展民眾運動,擴大人民武裝,建立民主政權,創建敵后抗日根據地,就會在敵人后方開辟貫徹黨的抗日救國綱領的廣闊天地,充分地發揮人民戰爭的偉大力量。這樣,就將給日軍造成嚴重的威脅,並將逐漸發展成為最后戰勝日本帝國主義的決定性力量。因此,人民軍隊實行從運動戰向游擊戰的戰略轉變,是充分發揮自己優勢的一種最佳選擇,也是貫徹執行黨的全面抗戰路線的基本途徑。

全國抗戰爆發前后,中共中央就開始醞釀、討論紅軍的作戰方針和戰略轉變問題。1937年8月1日,張聞天、毛澤東致電周恩來等,指出:關於紅軍的作戰原則,“在整個戰略方針下執行獨立自主的分散作戰的游擊戰爭,而不是陣地戰,也不是集中作戰,因此不能在戰役戰術上受束縛。隻有如此才能發揮紅軍的特長,給日寇相當打擊”。紅軍正式改編后,經與蔣介石、閻錫山商定,八路軍在對日作戰中充任戰略游擊支隊,執行側面戰、協助友軍、擾亂與鉗制日軍大部,並消滅一部的作戰任務。在總的戰略下,八路軍實行獨立自主的游擊戰爭,其原則是:(一)有依照情況使用兵力之自由﹔(二)有發動群眾、創造根據地、組織義勇軍之自由,地方政府與鄰近友軍不得干涉﹔(三)國民政府隻作戰略規定,八路軍有執行此戰略之一切自由﹔(四)依傍山地,不打硬仗。

洛川會議后,8月下旬至9月初,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和第一二O師先后經陝西韓城芝川鎮渡過黃河,挺進山西前線。隨后,第一二九師也沿著這條路線進入山西。根據原來的商定,八路軍准備進入恆山地區配合友軍保衛山西,拱衛華北。但從8月下旬起,日軍迅速佔領南口、張家口后,分數路向華北廣大地區進攻:一路沿平綏路西進,一路沿平漢線南下,一路沿津浦路進攻山東。日軍的作戰主力在平漢線,同時以一部兵力從右翼迂回奪取太原,企圖首先佔領有重要戰略地位的山西,威脅平漢線方面的國民黨軍隊和河南、山東的側背,最后完成對整個華北的佔領。

根據形勢的變化,中共中央及時決定改變八路軍的部署。9月16日、17日,毛澤東在給八路軍總部的電報中指出:過去決定紅軍全部集中在恆山山脈創造游擊根據地的計劃必須改變,否則將處於敵人右翼迂回包圍中而陷於被動。八路軍三個師應逐次分別配置在晉東北的恆山、五台山,晉西北的管涔山,晉西南的呂梁山和晉東南的太行山、太岳山。這樣的部署,是為了使八路軍處在戰略上展開於日軍側翼的機動地位,向著進佔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的敵人取四面包圍態勢。當日軍進攻時,可以配合友軍作戰,從側后鉗制、打擊敵人﹔而當正面友軍向南撤退時,又能依托有利地形,進行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爭,廣泛發動群眾,創造敵后根據地,堅持長期抗戰。毛澤東在9月21日致彭德懷的電報中指出:“今日紅軍在決戰問題上不起任何決定作用,而有一種自己的拿手好戲,在這種拿手戲中一定能起決定作用,這就是真正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不是運動戰)。”9月25日,毛澤東在給周恩來及北方局的電報中又強調指出:“整個華北工作應以游擊戰爭為唯一方向。”“要設想在敵整個佔領華北后,我們能堅持廣泛有力的游擊戰爭。”

以劉少奇為書記、楊尚昆為副書記的中共中央北方局正確貫徹執行中央的戰略方針,積極配合八路軍,動員和組織廣大民眾,實行全面抗戰。1937年9月21日,朱德、任弼時、鄧小平、左權等率八路軍總部到達太原時,北方局立即同總部主要領導人一起,討論了華北抗戰形勢和八路軍的行動方針。劉少奇在會上明確指出:華北有全部淪陷的危險,我黨我軍要准備廣泛發展游擊戰爭,擴大

八路軍到擁有數十萬人槍的強大集團軍,建立起很多根據地,這樣才能擔負起獨立堅持華北抗戰的重大任務。他還強調要立即部署山西、河北、山東等地的人民抗日武裝斗爭。10月16日,劉少奇發表《抗日游擊戰爭中的若干基本問題》一文,指出游擊戰爭是今后華北人民抗日的主要斗爭形式,強調建立根據地和組織抗日民主政權的重要性。

戰略統一下的獨立自主的游擊戰爭,是在抗日戰爭條件下發揮人民軍隊政治優勢和軍事優勢最好的作戰形式。首先,獨立自主的游擊戰爭,是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原則規定下,服從於民族革命戰爭的總體戰略。所謂獨立自主,即在政治上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也包含人民軍隊在作戰中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行動與自主指揮。其次,抗日游擊戰爭是廣大民眾的革命戰爭。分散的作戰形式,便於廣泛發動群眾,動員群眾參加戰爭,這是任何集中作戰很難辦到的。其三,抗日游擊戰爭有利於在黨的統一領導下,實行軍民結合、軍政統一,創建抗日根據地,壯大革命力量,實現有根據地、有后方的持久作戰。抗日戰爭的實踐証明,獨立自主的游擊戰爭,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堅持持久抗戰的唯一正確的方針。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著:《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下冊,中共黨史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