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冀豫抗日根據地

作者:    發布時間:2014-03-25   
分享到 :

晉冀豫抗日根據地黨政軍領導在一起

以太行山為依托的晉冀豫地區,西起同蒲鐵路,東至平漢鐵路,北接正太鐵路,南臨黃河北岸,向東可直下冀魯豫平原,是華北的戰略要地之一。太原失守后,1937年11月13 日,八路軍第一二九師在山西和順縣石拐鎮召開干部會議,傳達中共中央和毛澤東關於創建以太行、太岳山脈為依托的晉冀豫抗日根據地的指示,布置開展廣泛的游擊戰爭的任務。會后,師參謀長倪志亮、政治部副主任宋任窮等率領工作團和部分武裝,分別到沁縣、長治、晉城、武鄉、襄垣、平順、沁源、安澤、屯留等地,在中共地方組織及山西犧盟會、決死隊的密切配合下,通過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政策,開展改造舊政權、減租減息、合理負擔等工作,調動了人民群眾的抗戰熱情。很快在晉東南和冀西地區建立了各種形式的抗日武裝和抗日民主政權。

1938年1月,鄧小平接替張浩任第一二九師政治委員。2月初,第一二九師在遼縣先后召開軍政委員會和團以上干部會議,對進一步實行戰略展開、開展游擊戰爭、創建抗日根據地等工作,進行了部署。2月下旬,第一二九師派出部分干部協同中共晉豫邊特委,發展抗日游擊武裝。至此,晉冀豫邊區的抗日游擊戰全面展開。

晉冀豫抗日根據地的開辟,對日軍構成重大威脅。日軍為維護后方交通,鞏固佔領區,調集大批軍隊進攻根據地。1937年12月下旬,第一二九師在壽陽、昔陽地區打退敵步騎兵7000余人的六路圍攻。1938年1月中旬,第一二九師第三八六旅副旅長陳再道率東進縱隊挺進冀南,發展冀南地區的抗日游擊戰爭。1938年2月,為策應晉南、晉西友軍作戰,第一二九師和第一一五師第三四四旅多次向正太鐵路日軍據點出擊。3月中下旬,第一二九師在徐向前指揮下,於邯(鄲)長(治)公路線上的潞城縣神頭嶺和涉縣響堂鋪,取得兩次伏擊戰的重大勝利,共殲敵1500余人,擊斃與繳獲騾馬700余匹,擊毀敵運輸汽車180余輛。

4月初,日軍調集3萬余兵力分九路向晉東南抗日根據地大舉圍攻。八路軍和山西新軍積極進行反圍攻作戰。八路軍採取以廣泛的游擊戰阻滯、疲困敵人,集中主力擊破其一路的作戰方針,同日、偽軍周旋。4月16日,第一二九師主力等部將日軍一部包圍於武鄉縣長樂村地區,殲敵1500余人。各路敵軍相繼被迫回撤。4月下旬,日軍的九路圍攻被打破。這次反圍攻作戰,共殲敵4000余人,收復縣城18座。以太行山為依托的晉冀豫抗日根據地進一步鞏固和擴大。

從4月下旬開始,第一二九師分兵進入冀南、豫北等平原地區。到8月初,已在冀南大部分縣站穩了腳跟。8月中旬,召開冀南區軍政民代表大會,成立了冀南區行政主任公署,楊秀峰任主任,宋任窮任副主任。在豫北,8月下旬至9月上旬,第一二九師一部為牽制日軍進攻潼關、洛陽,開辟漳河以南地區,進行漳南戰役,消滅偽軍7800余人,收復滑縣、浚縣等城鎮,並協同當地黨組織建立了安陽、內黃、湯陰等數縣的抗日政權。至此,奠定了冀魯豫邊區抗日根據地的基礎。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著:《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下冊,中共黨史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