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學習和認識黨的歷史

作者: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 曲青山    發布時間:2014-05-12   
分享到 :

黨的十八大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向全黨發出“學習黨的歷史”的號召。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種場合、多次講話中強調了學習黨史、國史的重要性。那麼,究竟如何正確地學習和認識黨的歷史?從學習的成效來說,把握好學習的基本遵循、根本要求和科學方法至關重要。

一、以習近平同志關於黨的歷史的重要論述為指導和遵循,學習和認識黨的歷史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其中許多講話涉及黨的歷史問題,加之十八大之前他對黨史研究和黨史工作的論述,形成了習近平同志完整系統的關於黨的歷史的重要論述。這些論述,既給我們學習和認識黨的歷史提供了科學的歷史觀和方法論,也為我們學習和認識黨的歷史給出了新的正確判斷和結論。從科學的歷史觀、方法論和正確判斷、結論上講,這些論述,為我們起到了“望遠鏡”、“放大鏡”、“顯微鏡”、“解剖刀”和“鑰匙”的作用。

學習和領會習近平同志關於黨的歷史的重要論述,我們可以看到這樣幾個顯著的特點:

一是著眼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對近代中國歷史特別是黨的90多年奮斗歷史進行了新總結。習近平同志反復強調,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最為可歌可泣的篇章。90多年來,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完成和推進了“三件大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總結歷史經驗,不斷艱辛探索,終於找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這條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二是著眼於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對黨執政60多年來自身建設的歷史進行了新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以更大的決心抓黨的建設,針對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借鑒黨的建設的歷史經驗,制定了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推出了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等一系列重大舉措,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要求。這些新思想、新觀點、新要求,為新的時代條件下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指明了方向。

三是著眼於推動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對改革開放30多年的歷史進行了新總結。習近平同志回顧改革開放30多年的歷程,強調必須堅持正確方向,沿著正確道路推進﹔必須堅持正確的方法論,在不斷實踐探索中推進﹔必須堅持全面改革,在各項改革協同配合中推進﹔必須堅持改革發展穩定的統一,在確保社會穩定中推進﹔必須堅持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堅持在黨的領導下推進。這“五個必須”,深化了黨對改革開放規律的認識,成為新的歷史條件下堅定不移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的根本原則。

四是著眼於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世界社會主義500年歷史,特別是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的歷史進行了新總結。習近平同志全方位回顧社會主義 500年來從無到有、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從外國到中國,尤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艱辛探索到破浪前進的歷史進程,深刻闡明了我們黨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進程中,是怎樣經過反復比較和總結,歷史地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社會主義的﹔是怎樣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獨立自主地走自己的路的﹔是怎樣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

五是著眼於黨員和干部隊伍的思想現狀,強調了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重要性,對學習黨史、國史提出了新要求。他說:“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

六是著眼於認識歷史本質,把握客觀規律,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對黨的歷史的重大問題進行新的探索,給出新的結論。他指出:“以正確的立場、觀點、方法對待黨的歷史,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實現黨的執政使命的必然要求,是應對意識形態領域挑戰,抵制西方敵對勢力西化、分化圖謀的必然要求,是開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新局面的必然要求,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關系我國社會主義前途命運。”他強調,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有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后兩個歷史時期,這是兩個相互聯系又有重大區別的時期,但本質上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

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以宏闊的世界眼光和深遠的歷史視野,對中國共產黨90多年歷史進行的新的科學總結,對黨史研究和黨史學習提出的新的要求,體現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崇高的歷史擔當和使命追求,代表著中國共產黨人對自身歷史認識的新水平,標志著我們黨對歷史發展規律的認識和把握進入新境界,為新的時代條件下,我們學習和認識黨的歷史提供了指導和遵循。

二、以黨的不同歷史時期為線索和脈絡,學習和認識黨的歷史

從黨的歷史的發展線索和脈絡來學習和認識黨的歷史,要求我們要了解黨的歷史的全部面貌,也就是說要從整體上了解黨的歷史是怎麼發展過來的,黨是怎樣走過來的。從黨成立至今,我們黨已經走過了90多年的光輝歷程。黨的90多年歷史,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個歷史時期:

第一個歷史時期即黨在新民主主義時期的歷史。細分可以分為5個時期:一是黨的創立時期,從1921年7月黨成立到1923年6月黨的三大召開之前﹔二是黨在大革命時期,從1923年6月黨的三大召開到1927年7月大革命失敗﹔三是黨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從1927年8月南昌起義和八七會議召開到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爆發之前﹔四是黨在全民族抗日戰爭時期,從1937年7月全面抗戰爆發到1945年8月15日本帝國主義宣布投降﹔五是黨在全國解放戰爭時期,從1945年8月重慶談判到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

第二個歷史時期即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歷史。細分可以分為4個時期: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實現,從1949年10月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56年9月黨的八大召開之前﹔二是社會主義建設全面展開和對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艱辛探索,從1956年9月黨的八大召開到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爆發之前﹔三是“文化大革命”的內亂和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的覆滅,從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爆發到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四是在徘徊中前進和實現偉大的歷史轉折,從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開展揭批運動到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之前。

第三個歷史時期即黨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歷史。細分也可以分為4個時期。由於這個時期的歷史正在進行之中,我們將中國共產黨成立90年作為一個歷史節點,下限暫時放到2011年7月。這個時期:一是實現偉大的歷史轉折和改革開放新時期的開啟,從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到1982年9月黨的十二大召開之前﹔二是改革開放全面展開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開創,從1982年9月黨的十二大召開到1992年初鄧小平南方談話之前﹔三是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階段,從1992年初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到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召開之前﹔四是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從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召開到2011年7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

可以說,在黨的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有許多重要的歷史坐標和節點,一個個坐標和節點連接和串通了黨的歷史的一個個重要事件和人物,點面結合則蘊含了黨的歷史的全部內容。

三、以黨成立以來所做的三件大事為綱目和要領,學習和認識黨的歷史

以黨成立以來所做的三件大事為綱目和要領學習和認識黨的歷史,要求我們要了解黨的歷史發展是怎樣改變了中國面貌的,怎樣對中國未來產生影響的。從而了解和掌握我們黨在每個歷史時期為國家、為民族、為人民所付出的犧牲、所作出的貢獻。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胡錦濤同志在講話中對我們黨的歷史作了精辟深刻的概括。他指出: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書寫了人類發展史上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史詩,集中體現為完成和推進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經過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黨和人民經過28年浴血奮戰,打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制度向人民民主制度的偉大跨越,實現了中國高度統一和各民族空前團結。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中華民族發展進步從此開啟了新的歷史紀元。第二件大事,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我們創造性地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使佔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東方大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我們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積累了在中國這樣一個社會生產力水平十分落后的東方大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經驗。第三件大事,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進行了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開創、堅持、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們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經驗,同時借鑒國際經驗,以巨大的政治勇氣、理論勇氣、實踐勇氣實行改革開放,經過艱辛探索,形成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全方位對外開放,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這三件大事,是在黨的三個歷史時期所做的。前兩個歷史時期結束了,兩件大事做成了,第三個歷史時期正在進行之中,第三件大事還正在做,還沒有做完。但是,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實現“兩個一百年”的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奮斗目標。

三件大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具有重要裡程碑意義的偉大創舉,每一件大事都大大推進了中華民族復興的步伐,不可逆轉地結束了近代以來中國內憂外患、積貧積弱的悲慘命運,不可逆轉地開啟了中華民族不斷發展壯大、走向復興的歷史進軍,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歷史的中國面貌煥然一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回顧我們黨所做的三件大事,說明“90年來,我們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一代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同人民一道頑強拼搏、接續奮斗的結果”。因此從整體上看,三件大事是中國共產黨探索和奮斗歷史過程中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具體來看,第一件大事是后兩件大事發生的前提。沒有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沒有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就不會有后兩件大事的發生。第二件大事是第一件大事的必然走向。由新民主主義社會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這是中國革命的必然結果。建設社會主義社會,是我們黨成立后就確定的目標。但基於我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我們黨確定實現社會主義必須分兩步走的戰略,第一步是民主革命,第二步是社會主義革命。新中國成立后,隨著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歷史遺留任務的完成,社會主義因素不斷發展,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完成第二件大事成了必然。第三件大事是第二件大事繼續探索的偉大成果。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后,我們黨領導人民不斷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出現了曲折,給黨和人民造成了巨大損失。正是我們黨吸取了社會主義探索的經驗教訓,才進行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抉擇。所以說,三件大事是不可割裂的關系,我們黨做的第一件大事革命,是為了“救國”﹔做的第二件大建設,是為了“興國”﹔做的第三件大事改革,是為了“強國”。它們共同成就了我們黨的偉大歷史貢獻,也成就了“四個歷史選擇”、“兩個不愧為”,即事實充分証明,在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壯闊進程中,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選擇了改革開放。事實充分証明,中國共產黨不愧為偉大、光榮、正確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愧為領導中國人民不斷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

四、以黨的歷史的主題主線和主流本質為方法和邏輯,學習和認識黨的歷史

什麼是我們黨的歷史?其基本內涵是什麼?2010年頒發的《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史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指出:“黨的歷史,是黨領導全黨同志和全國各族人民不斷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不懈奮斗的歷史﹔是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和建設道路,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進理論創新的歷史﹔是黨加強和改進自身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不斷經受住各種風險和挑戰考驗、發展壯大的歷史。”對此我們進行了一個概括,叫“不懈奮斗史”、“理論探索史”、“自身建設史”,而這“三個歷史”則構成了黨的歷史發展的主流和本質。

“不懈奮斗史”是黨的歷史的主體。翻開黨的歷史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這個問題。毛澤東同志在總結中國革命成功經驗時曾強調指出:“有無群眾觀點是我們同國民黨的根本區別”,“共產黨的路線就是人民的路線”。我們黨在民主革命時期從挫折中的奮起也能說明這個問題。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我們黨面臨極大危險。毛澤東在七大預備會議上指出:“第一次大革命的七年當中,黨員的最高數字不超過六萬人,被人家一巴掌打在地上,像一籃雞蛋一樣摔在地上,摔爛很多,但沒有都打爛,又撿起來,孵小雞。”

“理論探索史”是黨的歷史的靈魂。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必須有兩個條件,一個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傳播,一個是獨立的工人運動的發生。黨的一大在上海召開時,我們黨寫在自己旗幟上的理論指導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劉少奇曾說我們黨早期理論准備不足,這是我們黨的缺陷。但是,到了黨的七大時,我們黨有了自己的思想理論成果,在黨的旗幟上,寫上了毛澤東思想。改革開放后,我們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到黨的十五大,我們黨在旗幟上又寫上了鄧小平理論,在黨的十六大、十七大,我們黨又在旗幟上先后寫上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斷推進理論創新,並善於進行理論創新。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跟進一步,並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一個特點和優點。

“自身建設史”是黨的歷史的紅線。特殊的國情,決定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必須有“特殊的政黨”來領導。在舊中國經濟文化十分落后、農民佔人口絕大多數的社會裡,在長期被敵人分割的農村根據地的環境中,建設一個全國范圍的、廣大群眾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辛亥革命后,在中國政壇出現了大大小小200多個政黨和政治團體,以至於有一個史料記載,當時在北京,人們相互見面,不是問一聲吃飯了沒有,而是問你加入了什麼黨派。中國共產黨成立時,隻有50多名黨員、13個代表,沒有一句話的新聞報道,開會時暗探闖入,使會議中斷,被迫轉移到嘉興的南湖繼續開會。當時代表平均年齡28歲,毛澤東這一年的年齡就是28歲。就是這樣一個政黨的成立,成為中國歷史開天辟地的大事件。美國哈佛大學中國問題專家費正清在一本研究著作中曾講到,在大革命時期,中國國民黨也是蒸蒸日上的、充滿活力的黨,但是,很快腐化了,人心轉向了中國共產黨。事實証明,中國的山溝溝裡不僅能夠創造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而且能夠鍛造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毛澤東同志曾豪邁地把黨的建設稱之為“偉大的工程”。改革開放后,我們將之稱為“新的偉大工程”。當年毛澤東曾將黨的建設列為我們取得勝利的三大法寶之一,今天我們要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依然在黨。

從一定意義上說,黨的90年“不懈奮斗史”,就是中華民族在黨的領導下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黨的90年“理論探索史”,就是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探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並創新理論的歷史﹔黨的90年“自身建設史”,就是在人民的支持下,黨通過加強自身建設,不斷鍛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領導力量的歷史。中國共產黨的全部歷史,闡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崇高價值追求,展現了黨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人民謀福祉的博大胸懷,高高豎起了把各族人民緊緊凝聚在一起、團結在一起、共同創造美好未來的鮮艷旗幟。

來源:《黨建》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