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團大戰

作者:    發布時間:2014-05-30    來源:中國共產黨歷史網
分享到 :

1940年夏,日本乘德國軍隊在歐洲迅速推進,英、美無力東顧的機會,一面加緊誘迫國民黨政府投降,一面加強對敵后抗日根據地的“肅正”討伐,企圖徹底摧毀抗日根據地,除去其南進的后顧之憂。為了粉碎日軍的圖謀,打破其“囚籠政策”,克服國民黨政府對日妥協投降的危險,華北八路軍(不含山東)所屬部隊乘青紗帳和雨季,對日軍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進攻作戰。隨著戰役的展開,八路軍參戰部隊達到105個團約20余萬人,故稱“百團大戰”。

這次戰役的主要意圖是破襲日軍在華北的交通線。早在1940年春,彭德懷、左權、劉伯承、鄧小平和聶榮臻等就共同討論確定了破擊正太路的計劃。7月22日,八路軍總部向晉察冀軍區和第一二○、第一二九師下達《戰役預備命令》,並報中共中央軍委。命令簡要地分析1940年夏季的中國抗戰形勢,明確提出發動此戰役的目的是:“徹底破壞正太線若干要隘,消滅部分敵人,收復若干重要名勝關隘據點,較長期截斷該線交通。”要求各部隊對其他各重要鐵路線,特別是平漢、同蒲等鐵路“應同時組織有計劃之總破襲,配合正太鐵道戰役之成功”。8月8日,八路軍總部下達《戰役行動命令》,對作戰兵力作了具體部署,同時確定8月20日為戰役發動時間。

百團大戰經歷了兩個主動進攻階段和一個反“掃蕩”階段。戰役第一階段(8月20日至9月10日)是交通總破襲戰,破壞敵人在華北所佔領的主要交通線,重點是正太鐵路。8月20日夜,參戰部隊、游擊隊、民兵同時發起攻擊,破擊正太、同蒲、平漢、德石、平綏、北寧、津浦、白晉等鐵路交通線,殲滅大量日、偽軍。敵人猝不及防,倉皇應戰,顧此失彼,損失慘重。八路軍攻佔許多據點和車站,破壞日軍佔據的華北重要燃料基地井陘煤礦,並截斷正太鐵路一個多月。第二階段(9月20日至10月5日),繼續襲擊交通線兩側敵人和摧毀深入根據地內的敵據點,並發動淶(源)靈(丘)、榆(社)遼(縣)等戰役。在淶靈戰役中,晉察冀軍區主力部隊攻佔淶源縣城外圍三甲村、東團堡等重要據點10多處,殲敵1100余人。為策應淶靈戰役,冀中軍區主力發動任(丘)河(間)大(城)肅(寧)戰役,殲滅日、偽軍1400余人,攻克據點29處,破壞公路150余公裡。第一二九師在榆遼戰役中,連續攻佔榆遼公路沿線據點多處,並攻下榆社縣城,繳獲大批武器,殲敵900余人。第一二○師繼續破擊同蒲鐵路北段,使該鐵路線再次中斷。第三階段(10月6日至12月5日)是反“掃蕩”作戰。從lO月6日起,日軍調集重兵,對華北各抗日根據地進行瘋狂的報復性“掃蕩”。10月19日,八路軍總部下達命令,華北根據地軍民轉入反“掃蕩”作戰。第一二九師主力在山西新軍的配合下,粉碎日軍對太行和太岳根據地的“掃蕩”。晉察冀軍民先后擊退日軍對平西和北岳地區的“掃蕩”。第一二○師粉碎日軍2萬余人對晉西北的“掃蕩”。百團大戰共進行大小戰斗1824次,斃傷日軍20645人、偽軍5155人,俘日軍281人、偽軍18407人,日軍投降47人,偽軍反正1845人﹔破壞鐵路474公裡,公路1500多公裡,橋梁、隧洞和火車站260多處,摧毀大量敵堡和據點﹔繳獲各種炮53門,各種槍5900余支和一批軍用物資。

長期在抗戰前線的彭德懷等將領直接指揮的百團大戰,打出了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抗日軍民的聲威。它使全國人民看到,八路軍在極為困難的條件下,不僅發展壯大起來,而且能夠給敵人以強有力的打擊。這次戰役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以事實駁斥了國民黨頑固派對共產黨、八路軍“游而不擊”的誣蔑。從戰爭全局看,百團大戰具有積極的戰略意義。它牽制了日軍的兵力,推遲了日軍“南進”的時間,並對支持正面戰場作戰,遏制妥協投降暗流,爭取時局好轉,起了積極的作用。日軍在遭受打擊后,驚呼“對華北應有再認識”,並由華中抽調兵力,對華北抗日根據地實施“更大規模的報復作戰”。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著:《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下冊,中共黨史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