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的最后一仗

作者:李靜    發布時間:2014-06-09    來源:中國共產黨歷史網
分享到 :
金城戰役后志願軍押送大批俘虜
金城戰役后志願軍押送大批俘虜

1953年6月,朝鮮戰場的形勢是,敵在我夏季反擊戰的打擊下,李承晚的戰爭叫囂有所收斂,板門店的談判也出現了轉機。停戰初步達成協議,按照雙方實際控制線重新劃分軍事分界線的工作接近完成,即將簽署停戰協定。我當時是志願軍第二○○師師長,部隊正轉移到金城以北的風堂、束沙洞、地峴裡地區休整。

激戰前夜

為了促進停戰的實現,聯司於6月15日19時發布了命令:“從6月16日起,各部隊一律停止主動向敵人攻擊”。這時我們收到六十七軍轉志願軍司令部(以下簡稱“志司”)的電報,從中了解到朝鮮戰場形勢又發生了新的變化、板門店談判出現了曲折。本來我夏季反擊作戰的第二階段,重點打的是南朝鮮軍,先后對敵5個團以下陣地進行了65次進攻作戰,給了敵第六師、第八師以殲滅性打擊。在北漢江兩側攻佔了敵3個團正面12公裡、縱深3—6公裡的防御陣地,擴大陣地面積58平方公裡,共斃傷俘敵41000余名。這次進攻作戰,李承晚軍的損失比哪次都大,按說應該“老實些”,可是它死不認輸,正當停戰達成協議准備簽字之際,李承晚集團於6月17日夜,以“就地釋放”戰俘為名,扣留了我方被俘人員27000余人。並繼續叫囂要“單獨干”!要“北進”!破壞停戰協定的實現。

李承晚集團這一公然破壞遣俘協議的行為,立即引起了國際上的強烈反響。參加“聯合國軍”的各國紛紛譴責李承晚是“出賣和平的叛徒!”“破壞聯合國司令部權限”。甚至要求美國“換馬”,撤掉這個傀儡。美國則竭力推卸責任,表明此事與已無關。鑒於這一形勢,毛澤東主席於6月19日指出:此時帝國主義陣營內部的爭吵和分歧正在擴大,“我們必須在行動上有重大表示方能配合形勢,給敵以充分壓力……”為此,我方除致函“聯合國軍”司令克拉克提出抗議和譴責外,彭德懷司令員於6月22日建議推遲停戰協定簽字時間,“再給李承晚集團以嚴重打擊,再消滅南朝鮮軍15000人。”毛主席同意這一建議。志願軍首長乃決定,立即組織夏季戰役第三階段的進攻戰役,狠狠打擊李承晚集團。

6月底7月初我先后參加了第二十兵團和第六十七軍的作戰會議。戰役決心、部署和作戰方案以及各部隊擔負的任務逐步地明確起來。第二十兵團遵照志願軍首長的指示,以現有的4個軍(第六十七、第六十八、第六十、第五十四軍)及加強的第二十一軍,共5個軍,分成中、西、東3個作戰集團。在金城西南牙沈裡至北漢江間22公裡的正面上發起進攻。以拉平金城以南戰線,殲滅守敵首都師、六師、八師、三師共8個團另1個營為戰役目標。首先殲滅梨實洞、北亭嶺、梨船洞及金城川以北之敵,爾后視情況繼續向三天峰、赤根山、黑雲吐嶺、白岩山之線發展進攻。並准備打敵三至四個師的反扑,在打敵反扑中繼續大量殲滅敵人。

從金城正面進攻的中集團,由第六十七軍、第五十四軍的一三五師、第六十八軍的二○二師(欠1個團)組成。在官垡裡至轎岩山地段實施突擊。第一步首先攻殲轎岩山、官垡裡地區和雞岩東山之敵,得手后迅速向南發展,殲滅開野裡、東山裡、商山裡一帶之敵。第二步協同東、西集團由北向南攻殲梨船洞之敵。

從金城西南向敵之左翼進攻的西集團,由第六十八軍(欠二○二師)、第五十四軍的一三○師組成。在外野洞至灰古介地段實施突擊。第一步首先殲滅522·1高地、552·8高地及其以北諸高地之敵,得手后繼續攻殲梨實洞、北亭嶺、月峰山、南屯裡一線以北之敵。第二步協同中、東集團由西向東攻殲梨船洞之敵。

從金城東南向敵之右翼進攻的東集團,由第六十軍、第二十一軍(欠1個師,另配屬第三十三師)及第六十八軍之六○五團組成。以第六十軍在鬆室裡、龍虎洞地段實施突擊。第一步首先攻殲鬆室裡、龍虎洞西山守敵,爾后迅速向廣大洞、細硯洞方向發展,控制金城川橋梁、渡口及金城至華川公路,打敵反扑和增援。第二步協同中、西集團由東向西攻殲梨船洞之敵。第二十一軍接替北漢江以東防務,以鞏固現有陣地為主,選擇數個排以下目標進行反擊,牽制當面之敵,不使其西援。

為確保第二十兵團右翼的安全,志司還指示第九兵團之二十四軍攻殲金化以西注字洞南山、杏亭西山之敵,控制上下九井,阻止金化之敵東援。

在二十兵團召開的師以上干部作戰會議上,大家對這次反擊作戰,群情振奮,信心十足。認為:這次進攻是以敵四個師的陣地為目標,而且是對敵經營兩年來的堅固筑城陣地的突破,進攻縱深至少要佔領敵一線師的全部陣地﹔我直接參加進攻作戰行動的達5個軍,參戰火炮(82迫擊炮以上)1100余門,坦克20輛。在敵我相持的陣地戰時期,對敵實施這樣規模的進攻是空前的,真是“我軍越戰越強了!”“仗是越打越大了!”同時,大家也深感責任重大,覺得這很可能是朝鮮戰場上的最后一仗,為實現毛主席“配合形勢,給敵方以充分壓力”的指示,必須圓滿地實際這一仗的意圖和決心,把這一仗打好,使敵人認輸,迫使它在停戰協定上簽字。大家基於以上認識和理解,會上紛紛表示,打好最后一仗,堅決完成任務。但在討論中也反映出一個共同擔心的問題,根據南朝鮮的情況和特點,在我強大攻勢面前,會不會邊打邊撤。因而提出要加強東、西集團從兩個翼側攻擊的力量,提高其進攻速度,以便迅速截斷金城至華川的公路,斷敵退路,殲滅更多的敵人,奪取更大的勝利。

兵團首長在作戰會議結束時說:“戰役很快就要打響,准備時間不多,要晝夜突擊,全力以赴。”傳達了兵團作戰會議之后,我們師從師領導機關到各團隊全面投入了戰役准備工作。

緊接著,我又參加了中集團召開的作戰會議。

中集團進攻地幅位於金城以南,正面寬約9公裡,縱深約10公裡,是南朝鮮軍第六師和第八師的防守陣地。金城至華川的公路貫通其間,將整個陣地分為東西兩個部分。東面為轎岩山,高約600余公尺,正面寬約四公裡,縱深約三公裡,由西(主峰)、中、東三個主要山峰組成,山勢陡峭,是瞰制金城以南的主要制高點,是金城川以北地區的重要屏障,是東線偽二軍團的主要陣地之一,易守難攻。西面為官岱裡以南地區,由高約350公尺左右的若干個山頭組成,山間溝壑縱橫,地形復雜,溝深谷寬,大都有急造軍路環繞,並有官岱裡至開野裡一條支線公路斜插其間,便於我穿插分割。北隔金城川,是以梨船洞為中心的山區,主峰高達720公尺,東西寬6公裡,南北長4公裡,山形象東西走向,呈半環形山脊,狀如“椅子圈”,兩側地形開闊,各有公路通向縱深,是敵縱深的一個咽喉要地。

中集團的作戰方案是,以第一九九師、第二○O師為一梯隊。第一九九師配屬六○三團、火炮77門,首先攻殲轎岩山地區之敵,得手后迅速向南發展,直插商山裡,與第二○○師會合﹔第二○○師配屬火炮37門、坦克1個連(坦克9輛),首先攻殲官岱裡西南高地之敵,爾后迅速插向敵縱深,攻殲駕鶴裡、東山裡、鬆浦地區之敵,得手后協同東西集團攻殲梨船洞之敵。以第二○一師、第一三五師為集團的二梯隊。

這個方案的根本點是,第一梯隊兩個師並肩突擊,將主攻方向直接指向轎岩山。

在這次作戰會議上,中集團首長反復強調了擔負這次戰役主要突擊任務的是我們中集團,責任重大,而完成任務的關鍵又在於盡快奪取轎岩山。轎岩山是要害,攻克了它,敵整個防御體系就會被打亂。金城戰役的成敗,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能否迅速攻佔轎岩山。因此,中集團的主要突擊方向應指向這裡。對此,大家在討論中,曾有不同的看法,認為:著眼於迅速奪取轎岩山是完全對的,這是中集團的全局,必須全力以赴。但是,正是為了迅速攻佔轎岩山,就不一定將主突方向直接指向轎岩山的正面。因為不論從地形還是從兵力來看,轎岩山是個硬釘子,它是要害,可不是弱點。將主要兵力從正面進攻轎岩山,敵人依托堅固工事,在優勢炮火支援下,不是那麼容易奏效的。如果當夜不能攻克它,形成僵持狀態,那將對整個戰役不利。因此,不如將主突方向指向官岱裡。官岱裡雖然不是敵整個陣地的要害,但從地形、敵情來看,它是個弱點。而且是與轎岩山這個“要害”相關聯的“弱點”。將主突方向選在這裡較之從正面突擊轎岩山對我有利條件多些。突破后可沿金城至華川的公裡插入敵縱深,進入轎岩山側后,與從正面進攻轎岩山的部隊配合,可能以較小的代價,達到迅速攻佔轎岩山的目的。

由於會議時間短,對主突方向的討論沒有展開,即結束了會議。

7月26日我們師召開了師黨委會,研究和確定師的作戰方案。大家認真分析了地形和敵情。認為:師突擊正面之敵為南朝鮮軍第六師十九團全部及七團的一個加強連,成兩線配置。在師突破地段正面三公裡、縱深兩公裡內,有敵第六師的兩個營部、7個步兵連、兩個火器連及兩個搜索排,兵力密度相當大﹔敵除自身的火炮外,還能得到位於縱深的5個重炮營(90門)和一個坦克連(18輛)的火力支援,火力相當強﹔敵在一線陣地上已構成了由坑道、蓋溝、明暗火力點相結合與塹壕、交通壕相連貫的支撐點式的環形防御體系,各支撐點形成了上中下三層能互相支持的火力網,並在前沿前設有4—5道鐵絲網和200米縱深的布雷場,工事更是堅固的。敵第六師之所以把防御重點放在一線陣地,除准備依托這堅固的設防地帶挫敗我之進攻外,更主要的是,金城川及其支流割斷了敵六師的防御陣地,一旦主抵抗線崩潰,隻能撤到金城川南岸防守。因此,他把主抵抗線這個“外殼”經營得特別強。

大家認為,完成任務的關鍵是迅速突破其主抵抗線,並不失時機地向敵縱深猛插分割,在特定的空間和時間內,協調一致地完成自己的任務。夏季陰雨連綿,道路泥濘,部隊經常處於運動中,爬山涉水,供應補給困難,是異常艱苦的。必須從上述情況出發,來安排戰役的各項准備工作,包括戰時政治思想工作等。

會議確定,師成兩個梯隊,以五九八團為一梯隊,擔任突破任務,攻殲官岱裡西南高地、雞岩東高地及陵洞北高地守敵,為師主力向敵縱深穿插打開缺口﹔以六○○團(配屬五九九團一個營)為二梯隊,在598團突破敵前沿的同時,分兩路沿公路向東山裡方向和開野裡方向猛插,迅速消滅該地區之敵,攻佔商山裡,截斷轎岩山之敵的退路。爾后強渡金城川,並乘勝向縱深發展進攻﹔以五九九團(欠一個營)為師預備隊,准備攻佔東山裡、開野裡之線后加入戰斗,協同東西集團會攻梨船洞之敵。

戰役的各項准備工作在全線緊張而又有秩序地進行著。在全兵團的范圍內擔任進攻的12個步兵師的部署要調整﹔配屬給部隊的7個炮兵團另14個炮兵營、6個工兵營、2個坦克連以及渡河器材、通訊器材要從各地調往戰場﹔爾后還調集了10個汽車團共2000輛汽車趕運15000噸作戰物資,其中炮彈70萬發,炸藥124噸﹔還組織了13個步兵團、60個工兵連修筑連接戰場的急造軍路。這樣大規模的軍事活動,盡管是在夜間並採取若干隱蔽保密措施進行的,但是,在敵各種偵察手段現代化的條件下,特別敵空中偵察受不到任何限制的情況下,是很難不被敵發現的。所以,當時敵人已察覺到我將發動大規模的攻勢,逐步地採取了若干措施。主要是加強了其主要抵抗線的力量。首先是調整了部署,敵第六師將二梯隊第二團全部調到主抵抗線,接替了轎岩山的大部陣地,將十九團和七團一部集中配置在官岱裡地區,七團主力則據守岩川裡、烽火山等地。這樣就將第六師的兩線配置變成三個團並列展開的一個線配置﹔還將位於史侖裡擔任美第八集團軍預備隊的第十一師前調,並將其第九團配屬給第六師,接替了其左翼部分陣地。其次是加強了炮兵的火力,在通向華川的公路及其兩側的敵我前沿間,又增設了五道彈幕集中區和炮火攔阻地帶,以上,這些兵力、火力的調整,就大大增強了敵人金城正面第一線兵力和火力的密度,使這個堅硬的外殼就更加堅硬了。增加了我突破其主抵抗線的困難。

根據敵情的變化,經與五九八團研究決定:一、為彌補我大口徑火炮的不足,增強我突破地段的平均炮火密度,縮小了我之突破地段,把口子開小,將原來三公裡突破口改為一公裡半。同時,加強各突擊連的伴隨火炮,充分發揮其運動方便、不受地形氣候限制、命中率高、射速大的特點。這樣,使我突破正面每公裡的火炮(包括8迫擊炮)增加到100門。這樣我兵力火力就更集中了﹔二、將縮小的突破地段,選在我突擊地段的左翼,靠近轎岩山。此處突擊成功,可直接威脅轎岩山的翼側,有利於迂回轎岩山的后背,也便於我沿通華川的公路向敵縱深穿插進攻﹔三為便於及時通知在敵前沿潛伏部隊我炮火准備開始的時間,規定了用報話機“吹風”的密語信號。同時,潛伏部隊盡量利用已構筑的工事、敵前沿死角,並採取疏開配置,以減少傷亡。

突破敵“主抵抗線”,割裂敵第六師防御體系

師指揮所設在慶坡山東558·7高地的坑道內。這裡原是一個營指揮所。坑道成馬蹄形,作戰室、炮兵室都配置在內。通訊樞紐部設在高地右側的一個坑道裡,因無觀察設施,師參謀長隻好組織工兵晝夜突擊,在山頂的一塊岩石旁構筑了一個小觀察所。選在這裡作為師指揮所,條件雖不夠理想,但離前沿近,便於掌握部隊、觀察戰場,不致因部隊向縱深發展而頻繁地轉移指揮所。

7月,朝鮮已進入雨季。幾天來,天總是陰沉沉的,洒著毛毛細雨。敵機活動受到了限制,各部隊利用這個天氣,抓緊落實了尚未完成的一些戰前准備工作,師指揮所也選擇和修筑了幾條較隱蔽的小路,暴露地段上挖了交通壕,並進行了偽裝,整個指揮機構——指揮、通信、觀察和后方都連接起來了,活動方便多了,山頂岩石旁的坑道觀察所挖進了三公尺,為觀察戰場提供了方便條件。

這時我們又接到了兵團的命令:為協調各突擊師的行動,將戰役總攻開始時間向后推兩個小時。

7月13日晚,天陰得像鍋底一樣,伸手不見五指。毛毛細雨變成了陣陣急雨。21時整,我軍在金城南敵突出部24公裡的正面,在各個突擊地段開始了炮火准備。但見火光沖天,遠處炮聲響如沉雷,近處炮聲響如地裂,震憾著整個大地。我們站在山頭岩石旁觀察所注視著整個戰場。此時,我方炮兵已向敵縱深延伸,敵后方陣地上的探照燈又開始左右搖晃著照射起來,在一線陣地上還不時地將照明彈射向天空,一個個落下去,又一個個升起來,把敵我前沿照得通亮。緊接著敵炮也開始還擊了,一排排的炮彈落在敵我陣地之間,猶如一堵火牆。轎岩山方向隆隆的炸藥爆炸聲、短促猛烈的“達達”的自動步槍聲和手榴彈哐哐的爆炸聲交響在一起,兄弟部隊已向敵陣地發起沖擊,正在進行激烈的拚殺。看來,全線6個一線突擊師,隻有我們這個一線突擊師尚未接到向敵突擊的命令。突擊越晚,對我們越不利。作為一個一線突擊師指揮員怎麼不懸心焦慮呢?

陣雨過去了,變成了毛毛細雨。

作戰科長向我報告說:“五九八團李團長報告,我潛伏地域落了一些炮彈,部隊有無傷亡還不清楚。並問:我們這裡何時開始突擊?”

我對他說,要沉住氣,自己卻有點沉不住氣了。大家對“越晚越不利”的擔心是很自然的。由於敵炮火在突破地段前沿的加強,昨晚部隊向潛伏地域進入時就有些傷亡,現在又遭到炮擊。而這4個突擊連、800余名勇士在突破時要打頭陣,事關重大,怎能不叫人擔心呢!我捺不住內心的焦慮,要參謀長請示中集團領導,我們這裡何時開始突擊。中集團介紹了進攻轎岩山的情況后說:“轎岩山局勢未定,望能耐心等待,時間不會很長。”我們從這個答復中完全體會到此刻中集團首長的心情。

我們回到了指揮所,刺眼的汽油燈光照射著坑道四壁,桌上馬蹄表滴滴達達地響著,偶爾響起電話鈴聲,坑道內顯得很靜寂。而這時全師指戰員就像賽跑運動員那樣,在起跑線上拿好了架子,處於“弓上弦、刀出鞘”“盤馬彎弓箭未發”的狀態,時間過得慢極了。終於在23時10分中集團告知:“23時36分向官垡裡方向轉移火力!”這樣,我師突擊時間比全線總攻時間晚了兩個半小時。

師指揮所立刻忙碌起來,進入緊張狀態。

23時36分,我炮兵對官垡裡西南、雞岩東南諸高地敵各支撐點實施了15分鐘的火力急襲后,在我炮兵火力向敵縱深轉移的同時,五九八團各突擊連分別向各支撐點發起沖擊,經半個小時的激戰,我攻佔了敵大小9個連排支撐點的表面陣地。有的進入坑道作戰,有的向敵縱深繼續發展進攻。由於敵炮攔阻火力的加強和我炮兵夜間轉移火力影響了命中率等原因,我突擊部隊在接敵運動和發起沖擊時傷亡較大,但部隊打得異常英勇頑強。副連長負傷仍率20人向727號(陣地編號)東無名高地沖擊,激戰40分鐘全殲守敵﹔該連連長率29人攻上727號主峰后壯烈犧牲,此時全連僅剩14人,連排干部全部傷亡,司號員張常林挺身而出代理指揮,因已無力進入坑道作戰,乃組織9名輕傷員封鎖敵四個坑道口,並發出請求支援的信號,營二梯隊趕來即迅速全殲守敵。各突擊連都採取了迂回切斷、包圍分割、突擊側后、果敢進入坑道內作戰等戰術手段,經4個小時的激戰,該團攻殲了官垡裡西南、雞岩東南諸高地的15個支撐點,斃傷俘敵800余,在敵主抵抗線上打開了缺口,為向敵縱深穿插作戰創造了條件。

師二梯隊六○○團以4個營的兵力,在五九八團攻佔敵表面陣地的同時,於14日零時5分分兩路插向敵縱深,一路沿芳坪裡、雞岩東山向東山裡方向﹔一路沿官垡裡、陵洞、駕鶴洞向開野裡方向。他們沿公路兩側溝邊運動,利用草叢和流水聲作掩護,盡量保持部隊行動的隱蔽。沿途幾經激戰,擊退了敵步坦編隊在公路上的堵截,繞過了敵火力點的阻攔,以勇猛動作擊潰了遭遇之敵,始終不為小股敵人的襲擾所迷惑,保持了前進的方向。首先截斷了敵主陣地與二線陣地的聯系,制止了敵人向前機動增援,爾后又迅速插向金城川北岸。至14日5時,我攻佔了龍岩裡、東山裡地區,割裂了敵第六師的整個防御陣地,進入轎岩山、烽火山的側后,使之受到嚴重威脅,敵陷入一片混亂之中。敵本想在主抵抗線上即挫敗我之進攻,沒有料到在這樣短的時間裡他們一再加強的“主抵抗線”即被突破。因此,不得不下達向金城川南岸(敵稱之為“冰島線”)撤退的命令,這時敵已潰不成軍,紛紛南逃。

強奪東山裡鐵橋

本來可以徒涉的金城川,由於連日陰雨,河水暴漲,江流湍急,奔騰咆哮,將兩岸交通隔斷。位於東山裡東南的鐵橋,橫跨金城川兩岸,是金城——華川公路伸向敵縱深的唯一通道。敵第六師為阻止我渡過金城川,以便在金城川南岸組織抵抗陣地,以其第七團的一個營佔領鐵橋兩側高地,一面控制這個咽喉要點,一面掩護部隊撤退。並以師憲兵連在橋頭設交通管制所維持交通秩序,師工兵營攜帶炸藥,隨時准備炸橋。

14日5時,擔任攻奪鐵橋的我六○○團第五連穿插到東山裡。在距橋頭1000公尺處被守備該橋位於601高地的敵人所阻。敵憑借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形,集中輕重火力控制了公路及其兩側,五連連續兩次沖擊都未成功。連長范仁合機智果敢,帶部隊沿公路左側佯攻敵人,牽制敵人火力,命令機槍班長潘昌義帶機槍組乘機沿著公路右側壕溝沖過去,設法佔領橋頭或以火力控制橋頭。

當潘昌義的機槍組與三面之敵進行鏖戰時,連長率領部隊突破了601高地的攔截,趕到橋頭與潘昌義的機槍組匯合了。他們立即向敵人發起了沖擊,全殲了從轎岩山潰退下的一個營和從烽火山潰退下來的一個多連。還沒有來得及將俘虜押走,我后續部隊猶如滾滾向前的金城川水,源源不斷地涌了過來,跨過金城川鐵橋,插向敵人縱深。

搶佔梨船洞,搗毀敵第六師師部

13日午夜至14日凌晨,師指揮所裡的空氣異常活躍。電話裡頻繁地傳送著五九八團攻克一些敵支撐點及俘虜、繳獲的消息,無線報話機中不斷地報告著六○○團穿插作戰的情況。參謀們一面接電話一面在圖上作標記。人們在談論著:“打開了大門,干的干淨利索!”戰況的發展對我們極為有利。敵第6師的陣地防御體系已為我打亂,敵人處於潰退中,我已基本上控制金城川以北地區。當前的關鍵是迅速強渡金城川,不讓敵人在金城川北岸即所謂“冰島線”上設防。為此,必須加強在敵縱深穿插作戰的后勁。我們立刻將五九九團投入戰斗,適當調整了部署,由五九九團(原配屬六○○團的一個營歸建)、六○○團渡過金城川分別由西南、東南兩個方向向敵縱深要點梨船洞發動進攻﹔五九八團繼續肅清金城川以北地區的殘敵,打掃戰場,並擔任師二梯隊。

與此同時,西集團突破了敵首都師防線,佔領了芳洞裡、梨實洞、北亭嶺、下榛峴之線以北地區,東集團突破了敵第三師的防線,佔領了北漢江川西汝文裡至732·3高地。整個戰役已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五九九團渡金城川后,先頭營在梨船洞西北山腿的戰斗中,殲滅了敵一個連,並俘虜了該連連長和三名美炮兵觀察員。俘虜供稱:敵原計劃憑江固守金城川南,由於我軍來勢猛、發展快,隻好退守赤根山、黑雲吐嶺一線(敵稱為“懷俄明”線)。團長張宗慧得知這一情況后立即下定決心強佔梨船洞,果斷地命令前面的兩個營並肩展開,以勇猛的動作向梨船洞發起了進攻。敵在梨船洞主峰憑險頑抗,我從兩翼迂回敵側后全殲其一個連,其余倉皇向南逃竄。至14日18時止梨船洞已被我全部控制。

敵第6師師部位於梨船洞東北的后洞裡。我五九九團第7連直插敵第6師師部。他們跨過東山裡鐵橋,沿著通華川的公路急速前進,進到斤洞東南的公路山埡隘口,右側山壁陡峭,左側金城川波浪翻滾,公路夾在中間,這就是號稱天險的梨船洞東口。此時天已大亮,天空陰沉沉的,已由暴雨轉為蒙蒙細雨。尖兵班被設置在隘口右側的兩挺重機槍封鎖無法通過,由於地形限制而又無法繞過。連長范仁合面對這一情況,十分焦急,而直插第6師師部的任務是不容許拖延時間的。當他仔細觀察機槍的密集火力射向公路及兩側的彈著點時,突然發現彈著點的分布並不均勻,山腳下還有一個小小的死角。他立刻打定主意,帶領六○炮班,利用這個死角,身體緊貼山腳石壁上一個一個地蹭了過去。班長胡先鵬將六○炮架到山腳南的凹部,接連發射7發炮彈,敵兩挺重機槍被毀,變成了啞吧!大家稱贊說:“小六○炮,辦了一件大事!”七連又飛速地繼續向前突進了。

后洞裡位於梨船洞東北的一個山溝裡,敵第六師師部就住在這裡。沿山溝東向有一條簡易公路連接金城至華川的干線公路。溝口附近的一塊開闊地上敵人修筑了通訊飛機和直升飛機的降落場。當七連到達后洞裡時已是14日黃昏,他們稍作准備,即利用夜暗和樹叢隱蔽地接近了敵師部,勇猛沖向敵人。頓時激烈的槍炮聲和高昂的沖殺聲響成一片,敵人在突然襲擊下,被打的懵頭轉向,措手不及,丟盔卸甲,狼狽不堪。有的在掩蔽部被掏了出來,向溝口逃竄的敵人也被擋了回來。經過半小時的圍殲,徹底砸爛了敵第6師師部。山溝裡到處都是橫倒豎臥的敵尸體,公路上排列著裝得滿滿軍用物資的30余輛汽車,有的鑰匙還插在方向盤上,有的馬達還在轟鳴,顯然,這是准備逃跑。遍地撒滿了敵人遺棄的槍彈和文件。七連一面打掃戰場,清查武器彈藥和軍用物資,一面集中審訊俘虜,據一位中校作戰軍官供稱:第6師少將師長白仁燁已於下午3時帶著他的幾個心腹坐著三輛吉普車離開了師部,行前對他們說,中共軍隊不容易渡過金城川的,我到軍團部開會,就是要商討如何反擊收復金城以南的失地問題。真遺憾,這個白仁燁,在南朝鮮軍被稱為能攻善守的將軍,本來南朝鮮軍總部曾下令將他“保送美國學習深造。”,接替他的金點坤准將也已到他的師部報到。后來,由於金城前線形勢緊張,南朝鮮軍總部又決定白仁燁“暫不交指揮權”,“仍由白仁燁少將指揮全師”。現在,居然讓他逃掉了。

15日拂曉,敵為阻止我向南發展,奪佔后洞裡北山,以兩個營的兵力向我七連進行反扑。敵人從荊棘叢生的山谷裡向谷口的開闊地涌來,直奔直升機降落場。大概是想首先奪取那架因發生故障沒有能起飛逃竄的通訊飛機。我七連連長范仁合在離我主力較遠、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抓住敵在運動中的這個有利時機率領部隊立刻佔領了溝口的一個高地,居高臨下,組織了7挺輕機槍、兩挺重機槍、3門六○炮、兩具火箭筒,同時向敵突然開火。頓時如暴風驟雨,開闊地上的敵人忽拉拉地倒了一片。此時,他們又以一個排的兵力立即向敵發起了沖擊。一場鏖戰,敵尸橫山野,殘敵倉惶南竄。我七連又以傷一亡一的代價取得了殲敵201名的戰果,七連圓滿地完成了搗毀敵第六師師部的任務。戰后結合其入朝作戰以來的歷次戰績,七連榮立集體一等功,並榮獲師“機智勇敢、九戰九捷”錦旗一面。連長范仁合榮立一等功。

15日雨停了。天空仍陰雲密布,濃霧籠罩著大地。從觀察所望去,在霧海裡一個個山頭時隱時現,盡管敵機還在氣急敗壞地狂轟亂炸,但因看不清目標,作用大為降低。各級指揮所利用這一有利時機積極組織力量搶修道路,迅速推進炮兵陣地,趕忙前送糧彈物資及熟制食品。這對支援梨船洞地區的作戰起了重要作用。但是,由於山洪繼續凶猛地涌入金城川,幾座新架的木橋被沖垮,東山裡鐵橋也被敵機集中力量以重磅炸彈高空定點轟炸的辦法所炸毀。部隊被江水阻隔,一些物資堆集在金城川北岸,大口徑炮兵也隻能在金城川北岸佔領陣地。此時,進到梨船洞地區的部隊除五九九團、六○○團外,還有一九九師的五九七團和一三五師的四○四團,對這些部隊的補給和支援增加了困難。為妥善地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派工兵主任帶領工兵部隊趕赴金城川突擊架設幾座新橋。

攻佔了梨船洞,已完成了戰役第一步的任務,我們正在考慮如何繼續向前發展進攻的問題。我接到了中集團邱蔚軍長的電話,他說:“志願軍首長鑒於戰役第一步發展順利,為貫徹‘穩扎穩打’的方針,令二十兵團以主力鞏固既得陣地,准備打敵反扑,以若干有力的支隊,乘敵混亂之際向南發展。兵團指示中集團的發展方向為赤根山、注坡裡。我們決定以五九九團、六○○團擔任向南發展任務,以四○四團、五九七團控制在梨船洞地區,構筑防御陣地,准備打敵反扑。以上4個團統由你組織指揮。”並囑咐說:“這是乘敵混亂之際相機向前發展,要穩妥,不能冒進。”

這時已是15日21時了。

緊張急促地作了一些准備,我帶著由作戰、偵察、通訊3位科長和幾個參謀以及1個警衛排、電台等組成的簡便指揮所出發了。行前作戰科長在隊前宣布:我們的代號叫“小分隊”。

天仍是陰沉沉的,雲層比較低。但霧消了,公路兩側的山頭已清晰可見。公路上彈坑累累,裡面積滿著水,被毀的敵坦克、汽車在路邊橫躺豎臥著,被破壞的鐵絲網東斜西歪的殘留在地面,敵機仍連續不斷地在公路上空投下一串串的照明彈,照得如同白晝一樣。幾批敵機在公路拐彎處和交叉點輪番轟炸,一位報話員和一位警衛戰士因用身體掩護電台而光榮地獻出了生命。我們這個“小分隊”利用敵機照明和轟炸間隙,時而急步、時而臥倒,用了兩個小時走完了4公裡的路程,抵達金城川江邊。我們見到組織架橋的工兵主任。他介紹情況說:“金城川是敵機和敵遠程炮兵的重點封鎖區,工兵作業經常遭到傷亡,運來的架橋器材有的也被炸毀。架橋很困難,進展很慢。”我對他說:“架橋確有種種困難,工兵部隊也在流血流汗。但前面部隊還在浴血奮戰,迫切需要糧彈,更需要炮兵有力支援,我們還要向前推進,一定要千方百計,於明天上午完成架橋任務。”他堅定地回答:“如無意外情況,明天上午10時一定完成架橋任務。”我意識到他說的“意外”是指架起來的橋或架半截的橋被敵機炸毀,我是理解這一點的。我問他:“這裡能不能徒涉?”他說:“金城川是條時令河,連續幾天暴雨,山洪急瀉而下,目前正是高峰時刻,水深流急,根本不可能徒涉。”

任務緊迫,不能有片刻拖延。我焦急地望著江水,敵炮正在向江中射擊,一排排的水柱從水中涌起,工兵們正在激流中緊張而又吃力地拖著木筏把它系在對岸的木樁上。我忽然想起為什麼不利用木筏過江呢!?經與大家商量,一個利用木筏渡江的方案形成了:不會游水的同志坐在木筏上,並指定4個人專門保護電台,會游水的同志推著木筏向對岸前進。真是眾志成城,盡管水深流急,旋渦回轉,但在大家奮力推動下,順利地到達對岸,“小分隊”稍作整理,即踏上梨船洞北山山麓。

出人意料的是,當我們到達梨船洞北山坡的林間小路時,突然敵炮一排燃燒彈落在“小分隊”旁邊,頓時樹木燃燒起來,形成了一條火線,有的人身上也著了火。我立即大聲喊道:快點散開,跑到沒火的地方去,躺在地上打滾。於是大家抱著頭在地上滾來滾去,不一會,扑滅了身上的火。有的衣服被燒了幾個洞,有的帽子被燒了半邊,有的鞋被燒壞了一隻,我穿著的棉大衣也被燒了幾個窟隆。兩個警衛戰士因怕電台被燒,將身體趴在電台上而不能在地面滾動而被燒傷。有的同志光榮地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我們到達梨船洞主峰與各團團長會面時,已是午夜了。確定兩個團並列展開,各以一個營為前衛,向赤根山方向邊偵察、邊前進,主力展開成戰斗隊形交替向前推進。部隊在前進中同前來堵缺口、搶要點的南朝鮮軍第十一師的一個團遭遇,我先敵展開、先敵佔領要點、先敵開火。經40分鐘激戰,殲敵400余名,乘勝攻佔602·2高地及其以南無名高地和元寶山等要點。四○四團也乘機攻佔了巨裡室北山。此時,突然從無線電話裡傳來表示“停止”的密語命令,我意識到情況有變,即電告各團停止待命,就地構筑工事。把撤收不久的電台又架起來,並告通訊科長盡快恢復上下間有線通訊聯絡。事后得知:在我中集團向前推進的同時,西集團已前推陣地至新木洞、北亭嶺公路北側﹔東集團佔領了黑雲吐嶺、白岩山以東高地之線。我軍已完成全部進攻任務。14日美第八集團軍司令泰勒飛抵前線,決定為堵住缺口迅速調整部署:將位於金化正面的美三師接替南朝鮮軍首都師,第九師防務東伸,以增強金城以南防線,並將其擔任戰役預備隊第十一師和第七師調臨戰場。同時,由於金城川仍繼續暴漲,我方炮兵前推和前線運輸、通訊聯絡均發生困難。因此志願軍首長決定我軍轉入防御,准備抗擊敵之反扑。

反復爭奪寸土必爭

7月16日,侵朝軍總司令克拉克在美第八集團軍司令泰勒陪同下飛抵前線,召開高級軍官會議,聲言要發動最大反攻,奪回金城以南失地。敵先后糾集南朝鮮軍、第七、第九、第十一師和美三師以及南朝鮮軍第三、第六、第八師殘部全力向我反扑。

夏委反擊作戰中,我針對敵“有失必反”的特點,把打敵反扑作為進攻戰的一個重要階段。我依托改造后的敵陣地,以逸待勞,以小的代價換取更大的勝利。人們稱之為“一箭三雕”。一可大量殲滅敵人,二可鞏固已得陣地,三在必要時還可向敵發展進攻。而這次金城戰役的打敵反扑更有特殊的意義,因為敵我雙方都想在停戰后控制更多的前沿要點,形成對己方陣地的有利態勢。所以,這次打敵反扑實際上是前沿要點的爭奪戰。

敵人所謂的“大反攻”是16日開始的。反扑重點首先指向東集團之黑雲吐嶺、白岩山一線。敵集中6個團的兵團,在100余架次飛機和大量炮兵支援下向該陣地猛攻。激戰終日,我殲敵3000余人,除個別高地失守外,其余陣地屹立未動。兵團鑒於該陣地過於突出,又處於背水作戰,炮兵支援和運輸補給問題一時不能解決,經志司批准,乃令東集團除留少數部隊控制要點外,其余部隊於當夜撤至金川江以北。從18日起,敵之反扑重點乃轉到中集團正面的602·2高地和巨裡室北山一線陣地上,敵先后展開1個營至3個團的兵力,在480余架次飛機,100余輛次坦克和猛烈炮火掩護下,反扑達320次。有時是對全正面的反扑,有時是對某一前沿要點的反扑。我打敵反扑的兵力,先后使用了6個團。除師建制的3個團外,還有一三五師的四○四團、一九九師的五九七團和二○一師的六○三團。部隊在僅有少量工事的新佔陣地上打得非常英勇頑強。有602·2高地、元寶山、巨裡室幾個要點上同敵反復爭奪多次,上午丟了,下午反擊奪回﹔白天丟了,夜間反擊奪回。有的山頭被炸成的鬆散土石深達尺許,真是一場激烈鏖戰。這時板門店正在重新核對雙方的實際軍事控制線,志司要求各部隊每天早晚向上各報告一次我軍前沿位置,有時在1/50000的地圖上數著曲線來核對我控制的陣地。有一次,值班參謀為核對一個班的觸角陣地在電話上嚴厲地批評下面的同志,質問:“昨晚報告我前沿在左山腿的第四條曲線上,夜裡沒打仗,為什麼現在又說是第三條曲線了?”我聽不到對方講了些什麼,隻聽值班參謀又高聲說:“同志,要負責,事關大局,能馬虎嗎!”顯然是對方出現了差錯。的確,人們此刻的心情是隨著“敵反扑被打退”、“某陣地被敵攻佔”、“某陣地又被奪回來”等情況的變化而變化的。問題的關鍵是一定要在停戰簽字之前,把有利的陣地控制在我們手裡,留給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如果陣地丟了,一旦停戰簽了字,想反擊奪回來也不可能了。所以出現了連續的反復激烈爭奪的局面。

19日、20日和23日是敵反扑的高潮。反扑的特點是:兵力由小到大、火力集中猛烈、輪番連續攻擊、持續時間長,有時從拂曉直到夜晚反扑次數達20次以上。五九九團的陣地日記這樣寫著:

“19日,敵十一師第十三團全部對我602·2高地的連陣地輪番反扑,上午敵6次反扑均被擊退。12時又集中兵力在坦克炮兵支援下猛攻,一度佔領我主峰,被我五連陣地反沖擊奪回。17時敵再以兩個團的兵力連續集團沖擊,致使主峰與第二峰失守。敵在連續反扑中傷亡慘重,第十三團被迫后撤,由第二十團接替。當晚我以一個加強連的兵力對該陣地反擊,由於步炮協同密切,部隊動作勇猛,15分鐘全部攻佔該陣地,斃傷敵188人,俘敵2人,繳輕機槍5挺、卡賓槍37支、火箭筒3具、六○炮2門及通訊器材一部。

“七連奪回602·2高地后,連夜搶修工事,調整部署,積極做好次日打敵反扑的准備。20日上午,敵以一個團的兵力在12輛坦克配合下,連續向我7連反扑5次,均被擊退。下午3時許,敵又以兩個團的兵力,在12架次飛機的輪番轟炸和猛烈炮火的支援下,連續集團沖擊我陣地。工事全部被毀,戰士們在炮彈坑中跳來跳去,以沖鋒槍、手榴彈、刺刀來抗擊敵人的集團沖鋒。戰斗最激烈的是扼守前沿突出部的七班,打退敵1個排至1個連的3次反扑之后,彈藥所剩無幾,有的槍支被泥土堵塞,一時不能使用,乃用從敵尸體傍撿來的槍和子彈,又打退了敵3次反扑。這時,全班隻有兩顆手榴彈、一顆手雷和兩根爆破筒,班長趙忠良組織大家搬石頭放在身傍,並規定,不到5個以上的敵人不准投手榴彈,不到1個排的敵人不准用爆破筒,主要用刺刀和石頭消滅敵人。當敵又以一個連沖到陣地時,他們即用一塊塊石頭砸向敵人,躍出彈坑同敵拚刺刀,並將一根爆破筒投向敵群,傾刻敵倒下了一片。就這樣,他們又打退了敵第7次反扑。這一天,僅在七班陣地上就殲敵80余人。”

7月23日南朝鮮總統李承晚飛抵前線視察,並勒令其部隊奪回失地。南朝鮮“國新社”廣播吹噓說:“拿下三黃山(即我602·2高地)向總統獻禮。”這一天戰斗異常激烈。在師的防御正面上敵展開了3個團。僅在6022高地正面即展開了4個營。敵首先以8架飛機輪番轟炸,繼之以12輛坦克和數十門重炮向我陣地猛烈轟擊,陣地已成為一片焦土。由於我炮兵此時已全部推過金城川以南佔領了陣地,即同敵展開了炮戰,打敵步兵與壓制敵炮兵同時進行。在步炮密切配合下,敵三次進攻都被粉碎。於10時敵又組成兩個梯隊輪番向我沖擊,激戰兩個小時敵佔領了我602·2高地,守備該陣地的第三連,除一排長帶三個戰士仍堅守側翼陣地外,余均壯烈犧牲。此時我乘敵立足未穩,立即召喚炮兵對佔領我陣地之敵進行了火力急襲,第二連乘機向敵發起了沖擊,一舉又奪回了602·2高地。這一天,全師正面各點共打退敵之反扑達26次,斃傷敵1220人,在我陣地前敵棄尸200余具。

自7月19日夜我將炮兵陣地前推至金城川以南之后,炮兵發揮了重大作用。師指揮所經常接到來自炮兵群的報告,他們表示:“隻要准確地提供目標(敵人)的具體位置,我們就能給它以殲滅性的打擊!力爭敵步兵不能同我步兵老大哥見面。”7天來,在敵320次大小反扑中,有140次是被我炮火擊退的。最典型的一次是20日:敵以3個營在后洞裡東北側展開向我巨裡室北山陣地進攻,當敵進行炮火准備時,我以野炮一個營對敵炮兵進行壓制射擊,敵炮陣地起火,引起彈車爆炸,濃煙迷漫諸山頭。同時,我以3個炮營的火力對向我運動的敵人實施了猛烈的急襲,以一個喀秋莎火箭炮營實施了一次“齊放”,炮彈在敵群中開了花,敵4輛坦克被擊毀,棄尸300余具,余皆潰散。我嚴守陣地的步兵未發一槍,即粉碎了敵人的這次進攻。步兵在陣地上高呼:“向炮兵老大哥學習!”“向炮兵老大哥致敬!”幾天來,師指揮所不斷地接到各步兵團的電話,稱贊炮兵說:“炮兵真打神了!指到哪、打到哪,我們要求炮兵支援的電話剛傳過去,炮彈就落到了敵人頭上,請師黨委為他們立功!”

就這樣,敵人的反扑,除損兵折將外,一無所獲。后來,敵向我陣地的反扑更是有氣無力。我軍已取得這次戰役的完全勝利。

這次戰役,我一舉突破了敵4個師的堅固陣地,僅21個小時突入敵縱深9.5公裡,給敵以嚴重打擊,共斃傷俘敵78000余人,繳獲坦克45輛,汽車279輛,飛機1架,各種炮423門,各種槍7400余支,收復土地178平方公裡。特別是密切配合了談判斗爭,有力地促進了停戰協定的實現。

中央、軍委於7月25日發出“祝賀志願軍夏季反擊勝利”的電報中指出:“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入夏以來向敵展開有重點的戰役性質的反擊作戰,迄今已獲得重大勝利。……尤其是7月13日開始的金城戰役,在東西30余公裡的正面向敵4個多師所據守的陣地進行突破,屆至18日止,五天殲傷俘敵28000人,擊潰敵四個師,共攻佔敵縱深10公裡約170平方公裡的陣地,繳獲了許多裝備和物資,給了李偽軍以嚴重打擊,有力的配合了停戰談判,使我在突破敵堅固設防地帶的作戰中獲得極寶貴的經驗,特電祝賀。希全軍指戰員防止驕傲,在停戰簽字並生效后,仍應提高警惕,一面自己嚴格執行停戰協定,一面防止敵人可能作出的破壞和挑舋。”

7月26日,歷時兩年之久的朝鮮停戰談判完全達成協議。27日雙方代表團的首席代表在板門店正式簽署了停戰協定﹔交戰雙方的最高指揮官,“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和金日成元帥、彭德懷司令員都分別在停戰協定上簽了字。金日成元帥和彭德懷司令員並發布了停戰命令:“自1953年7月27日22時起,即停戰協定簽字后的12小時起,全線完全停火。”命令還要求朝中部隊堅決遵守停戰協定,並保持高度戒備,防止來自對方的任何侵襲和破壞行動。

簽字停戰協定的消息和停戰命令傳達到部隊后,整個部隊沸騰了。

轎岩山上話短長

7月27日22時停戰協定生效了。29日我師將陣地交給五十四軍一三五師,轉移到平康以北洗浦裡地區。師部住青石洞。補兵、調整組織、配備干部、修建住地、整修道路、自下而上地進行戰后總結,正當我們緊張地進行這些戰后各項工作時,六十七軍電話通知要我到軍部開會。我於8月7日下午趕到軍部住地隱洞,才知道志願軍鄧華代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來到軍部,准備明天在轎岩山現地聽取一線突擊師師長的匯報。當晚參加了軍部為歡迎鄧華代司令員舉行的晚會,這也是停戰后的第一次晚會。

晚會是在停戰后新蓋起來的一座“禮堂”(一所很大的房子)進行的。晚會上,鄧華司令員和大家一起跳起舞來。有扭秧歌的,有跳朝鮮舞的,盡情歡笑。在緊張繁忙的戰爭生活中被抑制在心頭的情感,這時一下子全部迸發出來了。

第二天,我們乘吉普車隨鄧華代司令員上轎岩山。在通向轎岩山的公路上,戰后的和平景象已展現在面前。公路上的炸彈坑被填平了,沿途的幾座木橋修復了,原來我前沿的防坦克壕平整了,志願軍戰士們在金城舊址正幫助朝鮮群眾蓋房子。停戰才10天,重建家園的工作就開始了。我們從敵人修的一條簡易坦克路上乘車到轎岩山頂。部隊正在整理繳獲的裝備和物資,排列很整齊的炮彈堆放在彈藥庫旁,一堆堆的廢棄物資正在裝車后運。從山頂極目四望,層層重疊山巒,盡收眼底。隨同鄧華代司令員上轎岩山的有二十兵團司令員楊勇,六十七軍軍長邱蔚、參謀長劉蘇,五十四軍軍長丁盛,一九九師師長羅肖文,二○一師師長齊威,還有我,以及志司、兵團、軍、師的一些機關干部。大家站在鄧華代司令員的周圍,師長們指著現地分別匯報有關師的決心、部署、什麼時間在什麼地點突破的、什麼時間向敵縱深穿插的、遇到了什麼情況以及繳獲、殲敵數、我傷亡等情況。鄧華代司令員一面聽、一面看,有時還詢問一些細節。當大家匯報完了之后,他沉默了好久,好像在思索什麼。他轉過身來,指著西南方向說:“你們看,那裡山低谷寬,道路縱橫,部隊機動比較方便,不但有金城至金化和金城至下榛峴兩條大公路,還有兩條橫向公路通向梨船洞方向。向縱深穿插沒有公路是不行的﹔那裡是敵金城防線的西翼側,還是美第八集團軍和南朝鮮第二軍團的接合部,這些都是選擇突擊方向的重要條件﹔從這裡突破,可以直插金城川以南,不需要強渡金城川這個天然障礙,這在地理條件上對我也是有利的。”他轉過身來,又指著東南方向說:“這裡是敵金城防線的東翼側,距金城至華川這個干線公路最近,可以迅速攻佔公路要點細峴洞,最便於截斷敵人退路的地方。當然這裡橫斷山脊較多,給穿插作戰會帶來一定困難。但是,隻要嚴密組織,措施得當,是可以克服的。如果我們把東集團、西集團這兩個方面的兵力、火力再加強些,從敵人整個陣地的東、西兩個翼側實施更有力的突擊,就容易截斷敵人的退路,可能殲滅敵人更多些,取得的勝利可能更大些。”大家都在認真地聽著,默默地思索著。他停了會,面向金城方向又對大家說:“中集團打的相當艱苦。特別一九九師從正面攻轎岩山,打得英勇頑強。可是如果當時把主要突擊方向不放在轎岩山正面,而是放在官岱裡,把對轎岩山的正面進攻作為輔助方向,二○○師對官垡裡的突擊就可與全線各師同時發起,不會推遲兩個半小時。這樣,對官岱裡的突破也會早得多,會更快地插向轎岩山的側后,打亂敵第六師的防御部署,會更多地殲滅一些敵人。”他看到一些參謀人員正在筆記他的談話,他笑了笑又說:“這是我個人的一點看法,你們不應當作為定論。隻能供你們參考。我的意思是,這個戰役在選擇主突方向上有些‘美中不足’。我這也是‘事后諸葛亮’,當然事后總結經驗教訓也是必要的。”接著他察看了殘存在山頭的敵人工事,在離開轎岩山之前,他邊走邊說:“這是一個大勝仗,一舉突破敵四個師堅固設防的陣地,大量殲滅了敵人,拉平了金城戰線,有力地配合了和談,促進了停戰協定的簽字。特別是如中央、軍委的賀電中所指出的,使我在突破敵堅固設防地帶中獲得極寶貴的經驗。我們一定要認真進行戰后總結。我們不僅從打得不好的仗中吸取教訓,更要從勝仗中找出不足之處。請你們千萬不要因為打了勝仗,而看不到缺點,不願從勝仗中找教訓。

“從勝仗中找不足”,大家默默地思索著。

(摘自: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中共黨史資料》,中共黨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