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作者:    發布時間:2014-06-16    來源:中國共產黨歷史網
分享到 :

太平洋戰爭開始后,日本以其精銳力量與美、英等國進行海上作戰,並在戰爭初期取得很大的進展。到1942年4月,日軍已佔領菲律賓、泰國、馬來亞、緬甸等美、英屬地和印度尼西亞以及英佔中國香港地區,並把進攻矛頭指向印度和澳大利亞。

這一時期,中國的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所抗擊的日軍兵力,遠遠超過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投入的兵力總和。如果把在中國東北地區的關東軍統計在內,1941年12月,中國共抗擊日軍35個師團,計138萬人,佔日本陸軍總人數的65%。到1943年12月,由於南洋各國抗日戰爭的發展,日本在南洋的兵力由1941年12月的10個師團增加到23個師團。但中國仍抗擊著日軍39個師團,約128萬人,佔日軍師團總數的55%。中國的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相互依存策應,敵后戰場給正面戰場以極大的支持配合,對中國抗戰的勝利和戰后的政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941年12月,為配合在東南亞對美、英軍隊的攻勢,日軍第三次進攻長沙。中國軍隊阻擋住日軍的強攻,同時以主力向日軍側翼及后方交通線反攻,終於擊敗日軍的進攻,斃傷日軍5.69萬人,取得第三次長沙戰役的勝利。此時,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抗日武裝抗擊大量日軍,1941年、1942年兩年之內作戰4萬余次,斃傷俘日、偽軍達27萬余人。

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極大地鼓舞了世界各國人民,支援了美、英軍隊在太平洋戰場的作戰。1942年2月7日,美國總統羅斯福致電蔣介石,稱贊說:中國軍民不顧極端劣勢,抵抗裝備遠為優越的敵人,進行了將近五年的自衛,給了其他盟國的人民及戰斗人員一種鼓勵。美國軍事評論家威爾納曾說:日本的后方充滿了中國的游擊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沒有一個地方的游擊戰能夠擔當游擊戰在中國將要而且能夠擔負的戰略任務”①。中國為盟軍提供了大量的戰略物資和重要基地,直接支援與配合了其他盟國的反法西斯斗爭。從1942年4月起,中國先后為盟國提供昆明、成都、桂林、衡陽、衢州等地機場,以轟炸沿海日軍船隻和日本東京及其附近的戰略目標,並積極營救盟軍飛行員,直接支援了盟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對日作戰。中國還給美國提供了7.4785億美元的桐油、錫礦和鎢礦產品﹔給英國提供了1.148億英鎊的農、礦產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四軍為配合美軍在中國東南沿海登陸,進一步加強了在吳淞至寧波沿海及滬杭鐵路沿線地區的攻勢。

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形成后,美、英、蘇等國對中國抗戰的地位和作用更為重視。1942年10月9日,美、英兩國政府同時表示,願意廢除在中國的領事裁判權及其他有關特權。隨后,中美、中英分別舉行關於廢舊約訂新約的談判。1943年1月11日,中美、中英新約(即《中美關於取消美國在華治外法權及處理有關問題條約》、《中英關於取消英國在華治外法權及其有關特權條約》)分別在華盛頓和重慶簽署。美國、英國在華治外法權的廢除,是中國人民長期進行民族解放運動及要求廢除不平等條約的一個重大勝利,也是抗戰時期中外關系史上的重大事件。當然,中國在國際社會中要取得實際上的真正的平等地位,還要靠中國人民自己去努力爭取。但是,不平等條約的廢除,至少使中國在法理上獲得了獨立平等的地位,在精神上打碎了不平等條約加在中華民族身上的沉重枷鎖,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威望,鼓舞了中國軍民的抗戰斗志。1月25日,中共中央作出決定,慶祝中美、中英間廢除不平等條約。全國人民也紛紛集會,熱烈慶賀不平等條約的廢除。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著:《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下冊,中共黨史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