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紅十四軍不是“立三路線”的產物?

作者:    發布時間:2014-06-23   
分享到 :

1928年初,中共南通特委在南通、海門、如皋、泰興地區發動群眾,建立紅軍游擊隊,開展游擊戰爭。后來,這個地區的游擊隊武裝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四軍。由於“立三路線”冒險主義的指揮,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條件下組織暴動,遭到失敗,部隊於1930年10月解散。對紅十四軍這段短暫的歷史,中共黨史界有一些人認為,紅十四軍是“立三路線”的產物,因而最后也成了“立三路線”的犧牲品。其實,紅十四軍不是“立三路線”的產物,只是后期執行了“立三路線”。理由是:

(1)紅十四軍不是成立於“立三路線”統治時期,紅十四軍是在通(南通)、海(門)、如(皋)、泰(興)兩塊游擊區工農紅軍的基礎上建立的,而這兩支紅軍是六大的產物。1928年召開的六大,提出“最大限度地發展正式的工農革命軍——紅軍”、“徹底實行土地綱領”、“建立蘇維埃的政權機關”。1929年8月28日,“如泰工農紅軍”在如皋西鄉寶慶寺宣布成立。1930年2月6日,活躍在通海地區的紅軍游擊隊,也正式編隊成立了“中國紅軍江蘇第一隊”。通海、如泰這兩支紅軍后來就分別被紅十四軍編為一、二支隊。目前對紅十四的建軍時間雖然說法不一,但據已發現的歷史文獻資料看,1930年3月2日紅十四軍發布了“十大政綱”,1930年3月《中國蘇維埃》所刊“全國紅軍概況”中,已述及紅十四軍的情況。可見,紅十四軍至此已在1930年3月前建立,而那時“立三路線”尚未形成。

(2)1930年6月以前紅十四軍未受到“立三路線”影響。在省“二大”至紅十四軍建軍前,反映在中共江蘇省委和通海特委有關對紅軍工作的指示文件中,基本上找不出立三“左”傾思想的影響。1930年4月以后,紅十四軍受到立三“左”傾思想的一些影響,但由於廣大指戰員的抵制,沒有造成什麼危害。如活動在通海地區的紅十四軍一支隊,根據特委三號通告准備打金沙,立即受到負責軍事工作的黃火青同志的抵制。他指出:東五區紅軍多時有200多人,少時一百七八十人,都是手槍,要去奪取一團敵人防守的金沙是不可能的。因此,當時未打金沙,打了兩個小鎮子,取得了勝利。

(3)紅十四軍真正貫徹執行“立三路線”是在1930年6月以后。“立三路線”統治全黨以后,通過《新的革命高潮與一省或幾省的首先勝利》的決議案,集中而系統地提出了一套“左”的主張。在此影響下,中共江蘇省委也認為,“如泰不但革命高潮已經到來,暴動條件已經成熟,而且暴動的勝利已經在我們的眼前”。因而在8月組織了“八三”黃橋暴動。由於敵我力量懸殊,戰斗失利。活動在通海的紅十四軍二師當時隻有兩個營,在敵我力量對比十分不利的情況下,卻先后進攻金沙等據點,都遭到失敗。10月份,紅十四軍部隊不得不宣布解散。

選自《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1000個為什麼》

韓廣富 曹希嶺 主編

中共黨史出版社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