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

作者:    發布時間:2014-06-23    來源:中國共產黨歷史網
分享到 :

在抗戰最困難的時期,為了做好迎接新的大發展局面到來的准備,中共中央要求各地大力加強黨的建設,採取了一些新的措施。

1941年7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過《關於增強黨性的決定》,指出:要把中國共產黨進一步建設成為廣大群眾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布爾什維克化的黨,以擔負起偉大而艱難的革命事業。這就要求全體黨員和黨的各個組成部分都在統一意志、統一行動和統一紀律下面,團結起來,成為有組織的整體﹔要求全體黨員,尤其是黨員干部,更加增強自己的黨性鍛煉,把個人利益服從於黨的利益,把個別黨的組成部分的利益服從於全黨的利益,使全黨團結得像一個人一樣。決定指出黨內存在的各種違反黨性的錯誤傾向,如個人主義、無組織狀態、分散主義等,並提出了克服這些錯誤傾向的辦法。自此以后,增強黨性鍛煉成為黨的建設的重要內容。

為了適應殘酷的戰爭環境,解決抗日根據地黨政軍民關系中某些不協調的現象,加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1942年9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關於統一抗日根據地黨的領導及調整各組織間關系的決定》。決定指出:“根據地領導的統一與一元化,應當表現在每個根據地有一個統一的領導一切的黨的委員會。”這裡所說的統一領導,是指黨從政治上對政權、軍隊、民眾團體等一切其他組織的領導,是指大政方針的領導,而不是領導一切具體事務,更不是包辦代替一切工作。決定規定:中央代表機關(中央局、分局)及各級黨委(區黨委、地委)為各地區的最高領導機關,統一對各地區黨政軍民工作的領導﹔中央代表機關及區黨委、地委的決議、決定和指示,同級政府的黨團,軍隊的軍政委員會、政治部和民眾團體的黨團及黨員,均須無條件執行﹔各級黨委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下級服從上級,全黨服從中央。

根據這個決定的精神,中共中央先后建立和健全了在各地區的中央代表機構。陝甘寧邊區中央局與西北工作委員會合並,成立中共中央西北局,高崗為書記﹔晉冀豫地區成立太行分局,鄧小平為書記﹔晉西北地區成立晉綏分局,關向應為書記﹔充實北方局和山東分局,分別以楊尚昆和朱瑞為書記﹔健全晉察冀分局,聶榮臻為書記。各中央局(分局)都直屬中共中央。黨的一元化領導的實行,增加了黨的團結,統一了抗日根據地各部門的工作步調,保証了黨的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從而有力地推動了對敵斗爭的發展及根據地的鞏固和建設。

為了調整及精簡中央領導機構,加強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中共中央於1943年3月16日和20日在延安舉行政治局會議。任弼時在會上報告中央機構調整與精簡草案。會議決定: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書記處主席﹔毛澤東、劉少奇、任弼時組成中央書記處,根據中央政治局決定的方針處理日常工作,中央書記處討論問題,主席有最后決定權﹔劉少奇參加中共中央軍委並任軍委副主席。同時,設立中央宣傳委員會,由毛澤東、王稼祥、凱豐、博古組成,毛澤東兼書記,王稼祥任副書記﹔設立中央組織委員會,由劉少奇、王稼祥、康生、陳雲、洛甫、鄧發、楊尚昆、任弼時組成,劉少奇兼書記。上述委員會作為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書記處的助理機關。為統一對各地區領導,會議決定華北黨政軍民工作統歸王稼祥負責管理,華中黨政軍民工作統歸劉少奇負責管理,陝甘寧、晉西北黨政軍民工作統歸任弼時負責管理,大后方工作統歸陳雲負責管理,敵佔區工作統歸楊尚昆負責管理。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著:《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下冊,中共黨史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