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國夢的理論創新意義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夢的重要論述
2012年11月29日,黨的十八大閉幕不久,習近平總書記率領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書記處的同志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發表重要講話,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大命題。隨后,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這一命題進行深入闡述。中國夢一經提出,就釋放出強大的號召力,產生了極大的感染力。老百姓熱議,社會輿論聚焦,國際社會關注。中國夢之所以產生如此熱烈和如此巨大的反響,是因為“思想的閃電”射中和擊入了“人民的園地”,黨的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產生了精神變物質的強大威力。中國夢的提出,具有黨的理論創新的重大意義。
一、命題、范疇、概念的同一:中國夢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形象表達、生動表述
一個科學理論體系的建構,是由一系列相關命題、范疇、概念所組成的,它們有內涵、外延的規定,相互之間具有依存和邏輯的辯証關系。一個創新的理論成果,也必須在前人已經取得理論成果的基礎上,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中國夢,之所以成為黨的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是因為,中國夢是一個新命題、新范疇、新概念。這個新命題、新范疇、新概念對我們黨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對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對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目標,進行了老百姓喜愛、聽得懂、記得牢、通俗易懂、形象生動的表達和表述。不僅如此,它還對我們黨提出的這一系列主要任務和奮斗目標進行了統攝和提升,進行高度概括、高度提煉、高度整合,將其聚焦、歸結、疊加、落實到三個字的關鍵詞上,這就成為黨的理論創新最新成果的最大亮點、最大聚焦點。
從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方面講,中國夢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時代特色、大眾特色。說它具有中國特色,是因為它如同我們用“小康社會”、“大同世界”來描述現代化的階段性目標和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一樣,蘊含了中國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元素。說它具有時代特色,是因為它符合當代世界的潮流。“夢”是當今世界的一個時髦用語和流行詞,許多國家都以各自的夢來確定奮斗目標提振人心。中國夢無疑是世界各國夢想中具有自己特定內涵和極強吸引力的一個。說它具有大眾特色,是因為它的形式和內容都十分群眾化。它不僅在表達方式上群眾愛聽,而且在它的表述內容上更與中國社會的每一個人息息相關。因此,中國夢的提出,成為時代的最強音,成為中國人民進軍的戰鼓、前進的號角。它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注入了新內涵,增添了新內容,是黨的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的一個重要標識和標志。它充分體現了我們黨的高度歷史擔當和使命追求,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對全體人民的庄嚴承諾,是黨和國家面向未來的政治宣言。它已經成為也必將進一步成為引領中國走向未來的鮮明指引和激勵中華兒女團結奮進、開辟未來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幟。
二、歷史、現實、未來的貫通:中國夢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夙願和最偉大夢想
夢想體現的是一種理想,反映的是一種追求。隻有創造過輝煌的民族,才懂得復興的意義﹔隻有經歷過苦難的民族,才對復興有深切的渴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中國夢凝結著無數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和幾代中國人的夙願,承載著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向往和期盼,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昭示著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提出中國夢這一重大命題時,引用了“雄關漫道真如鐵”、“人間正道是滄桑”、“長風破浪會有時”三句詩,對中華民族的昨天、今天、明天所經歷的尋夢、追夢、圓夢奮斗歷程和現實狀況進行了生動的敘述。這就給我們認識和了解中國夢提供了深邃的歷史眼光。歷史、現實、未來是相通的,歷史可以映照現實、折射未來,看歷史就會看清現在、看到前途。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為人類文明作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近代以來,由於種種原因,我們落伍了。中華民族歷經磨難,受盡屈辱,一度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但是,中國人民從不屈服,不斷奮起抗爭,上下求索,奮發努力,前仆后繼,不怕犧牲,終於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掌握了自己的命運,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之后,我們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又不斷總結歷史教訓,毅然決然地實行改革開放,終於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現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回顧歷史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自鴉片戰爭以來170多年中國歷史發展的一條主線,是中國共產黨90多年革命建設改革歷史的主題和主流。中國夢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提出來的,它進一步揭示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宣示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指明了當代中國的發展方向。
三、國家、民族、個人的融合: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夢
中國夢內涵豐富,意蘊深遠,凸顯了以人為本、家國天下的情懷。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中國夢的本質和基本內涵就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國夢是國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他的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闡釋了中國夢的本質規定和豐富內涵,闡釋了國家、民族、個人三者在實現中國夢中相互依賴依存的辯証統一關系。“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國家、民族、個人的命運歷來是緊密相連的。隻有把國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為一體,把國家利益、民族利益和個人利益緊緊聯系在一起,才能形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最大共識,匯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礡力量。
中國人民是偉大的人民,中國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熱愛生命、熱愛生活。他們向往和追求的是什麼呢?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特別指出,我們的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這裡講的都是人民群眾一個個具體的、實實在在的夢。中國夢是追求幸福的夢。在當今改革開放放飛夢想的時代,有夢想、有機會、有奮斗,一切都有可能,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能創造出來。
人民群眾是中國夢的主體,是中國夢的創造者、追求者、享有者。中國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群眾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群眾造福和帶來利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宏大的事業、艱巨的任務,不是哪一個人、哪一部分人的夢想,而是中華民族和全體中國人民共同的追求﹔中國夢的實現,不是成就哪一個人、哪一部分人,而將造福中華民族和全體中國人民。因此,中國夢的深厚源泉在於人民,中國夢的根本歸宿也在於人民。中國夢的提出,從以人為本、以民為本的角度看,更是體現和展示了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閃爍著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光芒。
四、道路、精神、力量的契合:實現中國夢要堅持和遵循“三個必須”
實現中國夢的道路在何方?精神支撐是什麼?力量源泉在哪裡?這是必須明確和解決的重大根本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必須凝聚中國力量。這三個“必須”,把道路、精神、力量契合到一起,成為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要執好政的基本遵循。
中國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中國夢的政治前提和條件、方向和路徑選擇。歷史事實表明,道路決定命運。沒有正確的道路,再美好的願景、再偉大的夢想,都不能實現。中國的歷史文化、歷史命運、歷史條件決定了中國人民必須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實現自己的夢想。我們選擇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來之不易,正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那樣:“它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無數事實証明,封閉僵化的老路是一條死路,改旗易幟的邪路是一條絕路,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則是一條新路,代表了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在今后的征程上,我們要大膽探索,不斷實踐,繼續奮力開拓和走好這條路。
中國精神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實現中國夢的精神激勵和思想文化保障。歷史事實表明,偉大的夢想,需要偉大的精神作支撐,需要精神動力作保障。民無魂不立,國無魂不強。實現中國夢,要求我們不僅在物質上要強大起來,而且在精神上也要強大起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就是中華民族的振興之魂,就是我們國家的強國之魂。愛國主義始終是把中華民族堅強團結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創新始終是鞭策我們在改革開放中與時俱進的精神力量。過去,我們的國家和民族,靠頑強拼搏和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從積貧積弱一步步走到今天的發展繁榮。在今后的征程上,我們要奮力前行,開創新的局面,必須繼續大力弘揚中國精神,振奮起全民族的“精氣神”來。
中國力量就是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是實現中國夢的不竭動力和力量源泉。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和改革開放事業的實踐主體,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是黨克服各種困難、戰勝風險挑戰的決定性因素。中國夢是中國人民的夢,每一個中國人都具有追求夢想的權利。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那樣:“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人民大眾的力量是無限的。隻要我們緊密團結,萬眾一心,為實現共同夢想而奮斗,實現夢想的力量就無比強大,我們每個人為實現自己夢想的努力就擁有廣闊的空間。過去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齊心協力,奮發努力,創造了奇跡,鑄就了輝煌。在今后的征程上,我們要一如既往,繼續團結一心、凝聚力量,隻要我們這樣做了,13億多中國人就能用智慧和力量匯集起不可戰勝的磅礡力量。同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全民族的共同夢想,我們還要團結港澳台同胞、海外華僑華人,手拉手,肩並肩,攜手同心,一起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一同共圓中國夢。
五、中國、鄰國、世界的連接:中國夢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
中國夢給鄰國、給世界會帶來什麼?如何看待中國夢與世界其他各國人民夢想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在國際交往的多種場合多次宣示:中國夢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與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相通。中國夢是奉獻世界的夢。在東南亞、在中亞、在俄羅斯、在非洲、在拉美、在歐洲、在美國,他一再重申這一重要理念。2013年10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把中國夢同周邊各國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願望、同地區發展前景對接起來,讓命運共同體意識在周邊國家落地生根。”在接受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媒體聯合採訪時,他說:“中國夢同東盟各國尋求國家發展振興、人民富裕幸福的追求和夢想息息相通。”在坦桑尼亞尼雷爾國際會議中心演講時,他說:“十三億多中國人民正致力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十億多非洲人民正致力於實現聯合自強、發展振興的非洲夢。中非人民要加強團結合作、加強相互支持和幫助,努力實現我們各自的夢想。我們還要同國際社會一道,推動實現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世界夢,為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在接受拉美三國媒體聯合採訪時,他又指出:“中國願同拉美和加勒比各國緊密團結、相互支持、真誠合作,在通往發展繁榮的美好夢想的道路上攜手共進。”他在美國訪問同美國總統奧巴馬共同會見記者時強調,中國夢與包括美國夢在內的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相通。
中國夢是追求和平的夢。沒有和平,中國和世界不可能順利發展。實現中國夢給世界帶來的是機遇不是威脅,是和平不是動蕩,是進步不是倒退。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需要中國。中國將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不移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中國的發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壯大,是傳遞友誼的正能量。
中國夢不僅造福中國人民,而且造福世界各國人民。中國夢與中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是相連的,也是與各國人民追求和平與發展的美好夢想相通的。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辦好中國的事情,實現國家的發展和穩定,本身就是對世界的巨大貢獻。同時,中國堅持合作共贏,與中國交往的各國都會從中受益。而隨著國力的不斷增強,中國將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承擔更多國際責任和義務,為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中國夢的提出,對國際社會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增強了對世界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樹立了中國在國際上負責任大國的良好形象,開辟和走出了一條后起大國和平發展的新路。
(本文作者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