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朱德在第四次反“圍剿”中是前線
指揮作戰的最高領導人之一?

作者:    發布時間:2014-08-05   
分享到 :

紅軍第四次反“圍剿”勝利后,周恩來、朱德與紅一方面軍的部分領導合影

蔣介石對中央蘇區的第四次軍事“圍剿”是從1932年6月開始的。這次“圍剿”首先以圍攻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和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為重點,對中央革命根據地則先採取鉗制性攻擊。

同年7月,蔣介石集結了81個師共63萬兵力,發動了對鄂豫皖和湘鄂西的重點進攻。9月,在強敵圍攻下,紅三軍被迫退出湘鄂西根據地,向湘鄂川黔轉移。10月,紅四方面軍也由鄂豫皖根據地向陝南、川北地區轉移。接著,蔣介石調集50萬大軍,分左、中、右三路,對中央蘇區紅軍進行“圍剿”,使中央蘇區面臨著敵軍合力圍攻的嚴重局面。

可是,在這一時期,王明“左”傾教條主義的軍事思想在中央蘇區得到進一步推行。“左”傾教條主義者宣稱當時黨內的主要危險是“右傾機會主義”、“實際工作中的機會主義”、“富農路線”等等。於是在反“圍剿”的軍事方針問題上,在前線負責指揮作戰的周恩來、毛澤東、朱德、王稼祥與在瑞金的蘇區中央局代理書記項英等領導人之間發生嚴重的意見分歧。分歧的焦點就是:按照臨時中央的“左”的軍事方針行事,還是從實際出發,採取靈活機動的方針。

為了討論和確定第四次反“圍剿”所應採取的軍事方針,1932年10月上旬,在寧都舉行了中央蘇區中央局全體會議,會議錯誤地批評了毛澤東的主張,通過了“左”的軍事方針,開展了所謂“中央局從未有過的反傾向的斗爭”。會議以所謂“前方領導和指揮戰爭責任必須專一”為理由,排斥了毛澤東對紅軍的領導。事隔多年后,朱德還經常談起寧都會議這件往事。他曾多次說過:“寧都會議后,毛澤東同志離開軍職,我是舉手不贊成的。”

10月12日,中央軍委發出通令,調毛澤東回政府主持工作,致使毛澤東離開了紅軍的領導崗位。這樣,任中革軍委主席和紅軍總司令之職的朱德便與周恩來成為中央蘇區第四次反“圍剿”在前線指揮作戰的最高領導人。

選自《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1000個為什麼》

韓廣富 曹希嶺 主編

中共黨史出版社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