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的召開

作者:    發布時間:2014-08-14    來源:中國共產黨歷史網
分享到 :

抗戰勝利前夕,中共七大在延安隆重舉行。圖為七大會場。

1945年4月21日,黨的七大預備會議在延安舉行。毛澤東在會上闡明七大的工作方針是:團結一致,爭取勝利。他指出,大會的眼睛要向前看,而不是向后看。我們現在還沒有勝利,前面還有困難,必須謹慎謙虛,不要驕傲急躁,全黨要加強團結。

4月23日至6月11日,黨的七大在延安楊家嶺中央大禮堂隆重舉行。出席大會的正式代表共547人,候補代表208人,合計755人①,代表著全黨121萬名黨員。代表中,1921年至1927年入黨的黨員約佔28%,1928年至1936年入黨的黨員佔59%,1937年至1941年入黨的黨員佔13%。代表的平均年齡是36.5歲,最小的23歲,最大的69歲。女代表佔代表總人數的6.9%。

毛澤東在大會上致開幕詞和閉幕詞,並作《論聯合政府》的書面政治報告、關於形勢和思想政治問題的報告、關於討論政治報告的結論和關於選舉問題的講話。朱德作《論解放區戰場》的軍事報告和關於討論軍事問題的結論。劉少奇作《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和關於討論組織問題的結論。周恩來在會上作《論統一戰線》的發言。任弼時、陳雲、彭德懷、張聞天、陳毅、葉劍英、楊尚昆、劉伯承、彭真、聶榮臻、陸定一、烏蘭夫等20多人作了大會發言。這些報告和發言從各侖方面論述黨的政治路線、軍事路線、組織路線的基本精神,總結黨的歷史經驗,並對各條戰線的任務和政策提出了具體意見。大會經過深入討論。,一致通過了關於政治、軍事、組織方面的報告,通過了政治決議案、軍事決議案和新的黨章。

七大認為,經過長期戰爭的鍛煉,中國人民已經大大地提高了覺悟和團結的程度,而且有了強大的中國解放區和日益高漲的全國性的民主運動,又面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有利的國際形勢。因此,同中國近百年來歷次人民斗爭的失敗和挫折相比較,這一次不同了,已經存在著避免失敗和取得勝利的一切必要條件。中國人民克服一切困難,實現其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基本要求的時機,已經到來了。這是一個光明的前途。大會同時指出,在中國人民面前,還有很大的困難。這是因為抗戰以來國民黨與共產黨兩條不同抗戰路線,將造成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使抗日戰爭在有利的形勢下又潛藏著極大的危機。這是一切中國問題的關鍵所在。大會尖銳地指出:由於國民黨繼續實行法西斯獨裁統治,拒絕進行民主改革,由於它不是將重點放在反對日本侵略者方面,而是放在反人民方面,即使日本侵略者被打敗了,中國仍然可能發生內戰,將中國拖回到痛苦重重的、不獨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統一、不富強的老狀態去。這就是一個黑暗的前途。在中國面臨著兩個前途、兩種命運的情況下,中國共產黨的任務,就是要竭盡全力去爭取光明的前途,反對黑暗的前途。大會確信:“如果我們能夠團結全國人民,努力奮斗,並給以適當的指導,我們就能夠勝利。”②這也是七大的中心任務。

七大提出黨的政治路線是:“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②我們所要建立的新中國,既不應是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專政的國家,也不應是民族資產階級統治的舊民主主義的國家,也不能是社會主義國家,而應當是在工人階級領導下各革命階級民主聯盟的國家,即新民主主義的國家。大會強調指出,為了建立新中國,當前最重要、最迫切的任務,就是立即廢止國民黨一黨專政,建立民主聯合政府。國民黨的一黨專政,是國民黨內反人民集團的專政,它是中國民族團結的破壞者,是國民黨戰場抗日失敗的負責者,是動員和統一中國人民抗日力量的根本障礙物,又是內戰的禍胎。隻有廢除國民黨的一黨專政,才能成立民主的聯合政府,達到打敗侵略者、建立新中國的目的。民主聯合政府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政權上的最高形式,是全國人民的呼聲和要求。大會還擬定了在徹底打敗日本侵略者之前和之后建立民主聯合政府的兩個具體步驟。對新民主主義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的綱領和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則,大會也作了全面具體的說明。

關於新民主主義的一般綱領,七大強調要允許資本主義在新民主主義社會中得到比較大的發展。毛澤東指出:中國經濟落后,“拿資本主義的某種發展去代替外國帝國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的壓迫,不但是一個進步,而且是一個不可避免的過程。它不但有利於資產階級,同時也有利於無產階級,或者說更有利於無產階級”④。在新民主主義的社會制度下,在發展國家經濟、合作經濟的同時,讓那些不是操縱國民生計而是有利國民生計的私人資本主義有發展的便利,保障一切正當的私有財產,既符合馬克思主義所指明的社會發展規律,也有利於中國社會的發展,有利於將來的社會主義。七大關於發展資本主義的論述,是對新民主主義理論的重大發展。

七大在黨的文件上首次明確提出要以生產力標准來評判一個政黨的歷史作用。毛澤東在政治報告中指出:“中國一切政黨的政策及其實踐在中國人民中所表現的作用的好壞、大小,歸根到底,看它對於中國人民的生產力的發展是否有幫助及其幫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縛生產力的,還是解放生產力的。”⑤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打敗日本侵略者,建設新中國,實行土地制度改革以解放農民,繼續為中國的工業化和農業近代化而斗爭,允許資本主義在內的各種有利於中國社會進步的經濟成分存在,都是為了解放和發展中國的社會生產力,歸根到底,是為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七大深刻地揭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發展的規律,對黨領導中國革命的三項基本經驗,即武裝斗爭、統一戰線、黨的建設問題進行了系統的總結。

七大把黨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概括為三大作風,即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作風,自我批評的作風。這是共產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是使黨的路線、方針得以順利貫徹的根本保証。七大強調:“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點。”“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准”⑥,反對脫離群眾的命令主義、官僚主義等錯誤頃向。

七大系統地總結黨領導武裝斗爭特別是抗日戰爭的經驗,論述了解放區戰場創建、發展和壯大的歷程以及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分析了抗日戰爭中國民黨單純防御的軍事路線和共產黨的人民戰爭的軍事路線,並對人民戰爭的軍事路線和戰略戰術作了詳細的闡述。七大指出:人民的軍隊,人民的戰爭,人民戰爭的路線和戰略戰術,構成了中國人民武裝抗日的軍事路線,是解放區戰場在軍事上取得勝利的關鍵所在。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是人民的子弟兵,它來自人民,緊緊地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是一個總的建軍原則。七大提出,今后全國的軍事任務是:八路軍、新四軍與一切抗日友軍團結起來,打敗日本侵略者。

七大通過了新的黨章。新黨章充分體現了毛澤東建黨思想,以及中國共產黨在長期革命實踐中所形成的優良作風和革命風格,規定中國共產黨以毛澤東思想作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針,反對任何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的偏向。新黨章明確規定:努力地學習和領會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是每一個共產黨員的義務。在黨的工作中必須堅持群眾路線,這是黨的根本的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在黨內生活中必須堅持民主集中制,實行在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導下的民主。所有這些,使全黨能夠在革命面臨新的重大轉變的關鍵時刻,在思想理論、政治路線和組織制度上得到及時正確的指導,得到團結一致爭取勝利的強有力的保証。

七大充滿民主和團結的氣氛。在討論大會的報告和發言中,許多代表暢所欲言,或者具體地總結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在長期革命斗爭中積累起來的經驗教訓,或者對過去黨內所犯的錯誤,特別是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教條主義的錯誤,從團結的願望出發,深入開展批評。一些犯過錯誤的同志也進行了自我批評。大會對犯錯誤的同志進行了耐心的幫助和教育。毛澤東在大會的報告和講話中,對犯錯誤的同志採取實事求是的具體分析的態度,既看到他們犯錯誤的一面,又充分肯定他們為黨為革命作出貢獻的一面。

七大選舉產生了新的中央委員會。其中,中央委員44人,候補中央委員33人。大會選舉的中央領導集體,是經過充分醞釀產生的。在選舉中堅持了三個原則:(1)對過去犯過錯誤的同志,不要一掌推開,隻要承認錯誤,決心改正錯誤,還可以入選﹔(2)對於中國革命在長期分散的農村環境中形成的“山頭”,既要承認和照顧,又要縮小和消滅,要把各個地方、各個方面的黨的先進代表人物都組織進中央委員會﹔(3)不要求每一個中央委員都通曉各方面知識,但要求中央委員會通曉各方面知識,因而要把有不同方面知識和才能的同志選出赤。在選舉過程中,候選人名單先由各代表團小組提出,經過充分討論后,進行預選,再提出正式候選人名單,最后舉行無記名投票選舉。以這樣的民主方式進行選舉,在黨的代表大會歷史上是第一次。

1945年6月19日,黨的七屆一中全會召開第一次會議,選舉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陳雲、康生、高崗、彭真、董必武、林伯渠、張聞天、彭德懷為中央政治局委員﹔選舉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為中央書記處書記﹔選舉毛澤東為中央委員會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書記處主席﹔選舉任弼時為中共中央秘書長,李富春為副秘書長。七大產生的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央委員會,是一個具有很高威信的、能夠團結全黨的堅強的領導集體。

七大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極其重要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代表大會。它總結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20多年曲折發展的歷史經驗,制定了正確的路線、綱領和策略,克服了黨內的錯誤思想,使全黨特別是黨的高級干部對於中國民主革命的發展規律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從而使全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達到了空前的團結。這次大會作為“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而載入史冊。它為黨領導人民去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的基礎。

①七大開幕前夕,代表總數是752人。當時《解放日報》公開報道的數字是:正式代表544人、候補代表208人。經查証,正式代表應為545人,候補代表應為207人。大會開幕后,又增加正式代表2人,候補代表1人。所以,七大閉幕時《解放日報》的報道改為547位正式代表、208位候補代表。正式代表有發言權和表決權,候補代表隻有發言權。

②毛澤東:《論聯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2頁。

③毛澤東:《愚公移山》(1945年6月11日),《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01頁。

④毛澤東:《論聯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60頁。

⑤毛澤東:《論聯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79頁。

⑥毛澤東:《論聯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1096頁。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著:《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下冊,中共黨史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