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后國際國內形勢

作者:    發布時間:2014-09-01   
分享到 :

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人民迫切需要一個和平安定的環境,休養生息,重建家園。中國共產黨從人民的這一根本願望出發,主張團結一切愛國民主力量,把中國建設成為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富強的新國家。這是一個光明的前途。與此相反,國民黨統治集團則企圖依靠美國政府的支持,在中國繼續維持國民黨一黨專政的統治。這是一個使中國繼續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黑暗的前途。為了爭取中國走向光明的前途,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大人民同國民黨統治集團展開了復雜而激烈的斗爭。中國革命由此進入一個兩種命運、兩個前途決戰的新時期——全國解放戰爭時期。

戰后國際國內形勢,總的來說,對中國人民是有利的。

國際上,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一方面,德、意、日三個法西斯國家被打敗﹔英、法等國受到很大削弱。美國的經濟、軍事實力雖然有了很大增強,並成為世界頭號強國,但資本主義世界的總體力量有所下降。另一方面,社會主義的蘇聯進一步鞏固﹔東歐和亞洲的部分國家開始建立人民民主制度﹔亞洲和非洲興起波瀾壯闊的民族解放運動,舊的世界殖民主義體系日益瓦解﹔各資本主義國家的工人運動和人民斗爭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不斷向前發展。世界民主力量的這種發展,對各國反動勢力是一種有力的制約,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國內,經過抗戰,中國人民經受了極大的鍛煉,覺悟程度和組織程度空前提高。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力量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壯大,國民黨統治區的民主力量也有了很大的發展。中國共產黨提出的通過民主聯合政府的途徑,建立一個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和富強的新中國的主張,在全國得到廣泛的響應。中國民主同盟於1945年8月15日首先發出《在抗戰勝利聲中的緊急呼吁》,主張“民主統一,和平建國”,表示堅決反對一切反民主的和制造分裂引起內戰的行動。隨后,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和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由國民黨內的民主派和其他愛國分子組成)、中國民主建國會(由愛國的民族工商業者中的知名人士和一部分知識分子組成)、中國民主促進會(由抗戰時期留在上海的文化教育界人士組成)、民主科學座談會(由一些學術界人士發起,后改稱九三學社)、中國人民救國會(由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改稱)、中華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后改稱中國農工民主黨)等民主黨派和人民團體,也紛紛發出結束一黨專政、成立聯合政府、反對內戰獨裁的呼吁。全國各階層人民強烈要求實現獨立、和平、民主、統一、富強的共同意志,匯成了推動中國社會進步的潮流。

這時,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統治集團控制著全國政權,並擁有一支500多萬人的龐大軍隊。這支軍隊由於得到美國的援助並收繳了100多萬日軍的武裝,在武器、裝備方面得到很大的加強。通過接收,國民黨政府掌握的物資和外匯儲備的數量,超過以往任何時期。抗戰勝利前后國內外存在的蔣介石是“抗戰建國領袖”的輿論,使國民黨統治區和淪陷區相當一部分人對他抱有很大的幻想。這一切,使得國民黨統治集團認為有可能通過發動內戰來消滅中國共產黨及其所領導的人民軍隊。為此,國民黨統治集團壟斷受降權利,集中力量搶奪抗戰的勝利果實。一方面,它依靠美國將其遠在西南大后方的軍隊空運、海運到華南、華東、華北、東北地區,搶佔戰略要點和鐵路交通線﹔另一方面,它利用日、偽軍擔任守備,抵抗人民軍隊收復國土。國民黨政府甚至委任南京偽國民政府的行政院副院長周佛海,作為負責接收的上海市行動總指揮部的總指揮。大批偽軍成了國民黨的“地下軍”、“先遣軍”。國民黨政府還命令日、偽軍“負責”對人民軍隊作“有效之防衛”,甚至去“收復”被八路軍、新四軍解放的地區。但是,由於解放區人民革命力量的壯大,由於國際國內輿論強烈呼吁和平、反對戰爭,國民黨統治集團要立即發動內戰還有困難。因此,它在積極准備內戰的同時,又表示願意同中共進行和平談判,企圖誘使中共交出軍隊。對此,蔣介石后來曾說過,戰后,他的方針是,或者以和平談判方式迫使中國共產黨“放棄武裝,改走合法的道路”,或者通過“放手動員作戰”的辦法來消滅中國共產黨的武裝。他認為,“這兩條道路,任取其一,都足以解決中共問題”①。

上述情況表明,隨著抗日戰爭的勝利結束,世界戰略格局和中國國內的階級關系正在發生重大的變化。以美國支持的蔣介石集團為代表的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同以中國共產黨為代表的人民大眾之間的矛盾,正在取代日本帝國主義同中華民族之間的矛盾而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在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中,如何正確地解決這個主要矛盾,是新的歷史時期黨所面臨的首要問題。

 

①  蔣介石:《蘇俄在中國》,台灣中央文物供應社1981年版,第156頁。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著:《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下冊,中共黨史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