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紀念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成立八十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作者:曲青山    發布時間:2014-10-09    來源:甘肅日報
分享到 :

各位領導,同志們、朋友們:

此時此刻,我們每個人的心都是激動的、感奮的。因為80年前,在南梁,也就是在我們大家現在站立的這塊熱土上,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正式宣告成立了。這一重大的歷史事件,翻開了陝甘邊革命斗爭嶄新的一頁,也在我們黨的歷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今天,我們在這裡舉行座談會,隆重紀念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成立80周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借此機會,在這裡,我謹代表中央黨史研究室,向陝甘邊革命斗爭的開創者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表示深切的緬懷!向所有參加過陝甘邊革命斗爭的老戰士、老同志以及在這一革命斗爭中付出巨大犧牲、作出重大貢獻的老區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同時,我也向出席今天座談會的各位領導和同志們、朋友們以及參加學術研討會的各位專家、學者表示熱烈歡迎和誠摯問候!

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的成立是陝甘邊革命斗爭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一件大事。

以此為標志,陝甘邊的革命斗爭達到了一個新的高潮。從歷史和革命的角度看,它是陝甘邊革命斗爭從建立臨時政權轉向建立蘇維埃政府、從開辟流動游擊區域轉向建設鞏固的革命根據地的重要轉折點,也是陝甘邊人民用忠誠和鮮血為中國革命實現歷史轉變、走向勝利做出的一個突出的歷史性貢獻。

讓我們大家一起將思緒和視角,拉回和轉換到80年前,看一看當時陝甘邊革命斗爭是在什麼樣的環境和條件下開展和進行的。大革命失敗后,革命處於低潮,全國一片白色恐怖,但以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為代表的陝甘共產黨人並沒有被嚇倒,他們堅決貫徹黨的八七會議精神,勇敢地舉起了革命的旗幟,掀起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斗爭。在短短的3年時間裡,他們先后發動兵變、起義70多次。盡管這些斗爭都先后失敗了,但有力打擊了反動勢力,擴大了黨的影響,鼓舞了革命士氣,為新的革命高潮的到來積蓄了力量,創造了條件,奠定了基礎。正是在總結這些兵變、起義失敗教訓的基礎上,陝甘邊革命斗爭領導人在革命實踐中獲得了一個真知,並形成了一個共識:這就是一定要學習毛澤東同志工農武裝割據思想,走井岡山的革命道路,建立鞏固的革命根據地﹔這就是要將“建立陝甘工農兵代表會議——蘇維埃政府”作為游擊隊的根本任務。為了達到這樣的革命目標,為了創建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和建立蘇維埃政權,陝甘邊人民在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人的領導下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由於敵強我弱的形勢,也由於“左”、右傾錯誤的干擾和破壞,陝甘邊革命斗爭先是在正寧縣的寺村塬地區嘗試創建革命根據地,失敗后進入陝西耀縣,創建了以照金為中心的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后又轉入華池地區。1934年11月,以習仲勛同志為主席的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終於建立起來了。當時的那個熱鬧場景,我們可以從珍貴的歷史資料中得以想象和重現。從此,西北革命斗爭的新階段開始了,西北革命的新局面出現了,陝甘邊革命根據地,也以全新的姿態矗立在國民黨重兵把守的隴東,成為黨所領導的全國紅色革命根據地和紅色政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當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成立,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創建、鞏固和發展的時候,中國革命是一個什麼樣的形勢,處在一個什麼樣的歷史關頭呢?中國革命正處在一個低潮,黨和紅軍正處在從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到抗日戰爭重新奮起的重大歷史關頭。在這個特定的歷史環境下,陝甘邊革命斗爭的每一個勝利、每一次新局面的開創對中國革命、對中國共產黨就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對整個中國革命的前進和發展、前途和命運就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作用。到1935年春,由於形勢的發展和革命斗爭的需要,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和陝北革命根據地連成一片,統一為陝甘革命根據地,在黨史上也稱為西北革命根據地,這個根據地就成為土地革命戰爭后期全國“碩果僅存”的革命根據地,最終為黨中央和中央紅軍長征提供了落腳點,為八路軍奔赴抗日前線提供了出發點,日后又進一步發展成為黨中央領導中國革命的大本營。這個作用何其重大!這個意義何其深遠啊!

對這個歷史現象如何解釋、如何認識?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偶然的背后潛藏的是必然。成功的事業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艱辛的探索總孕育著砥礪前行的力量和勇氣。陝甘邊革命斗爭像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在全國各地領導的其他革命斗爭一樣,都以自己獨特的經歷和經驗,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財富,也給予我們今天多方面的歷史啟示。

陝甘邊革命斗爭給我們的啟示之一,就是要堅定理想信念。陝甘邊革命斗爭的實踐証明,堅守革命的理想信念,無限忠誠於黨和人民事業是開創革命新局面的精神支柱。面對著極為險惡的斗爭形勢,陝甘邊區的黨組織、紅軍和蘇維埃政府干部以及廣大人民群眾,懷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信念,堅信革命必然勝利,在戰場上沖鋒陷陣、英勇殺敵﹔在敵人的屠刀下慷慨就義、視死如歸﹔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樂觀向上、斗志昂揚。艱苦的環境和嚴酷的斗爭,使他們付出了巨大代價,僅南梁革命紀念館烈士紀念碑上鐫刻的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600多位,還有無數的革命先烈,青山埋骨,但沒有留下他們的姓名。他們真正做到了為共產主義和信仰而奮斗、而獻身。“英雄志向實偉大,勇氣流血最光榮”是陝甘邊革命者的豪邁誓言,也是他們革命精神的真實寫照。堅定的革命信仰鑄造了高尚的革命品質,即便是在黨內遭到不公正待遇,甚至因錯誤“肅反”而身陷囹圄的時候,陝甘邊革命者們依然忠於黨、忠於人民,始終對未來充滿信心。生死關頭,劉志丹就曾說過:“黑雲總遮不住太陽”,習仲勛也堅定地表示要“為黨盡忠”。而獲得解救后,雖未徹底平反,但他們立刻接受黨的召喚,無怨無悔地投入新的戰斗。一切偉大的事業都離不開篳路藍縷、手胼足胝的艱苦奮斗。然而,志無休者,雖難必易﹔行不止者,雖遠必臻。隻要堅定理想信念,堅守革命品質,就能夠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

陝甘邊革命斗爭給我們的啟示之二,就是要堅持實事求是。陝甘邊革命斗爭的實踐充分說明,堅持從實際出發,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是開創革命新局面的重要條件。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之所以能夠成立,陝甘邊革命根據地之所以能夠建立、鞏固和發展,根本原因是陝甘邊革命斗爭領導人將工農武裝割據思想與陝甘邊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在遠離黨中央以至失去聯系的情況下,妥善解決陝甘邊革命斗爭的重大問題,努力擺脫“左”右傾錯誤的干擾,制定正確的路線和策略,創造性地開展革命斗爭的結果。他們提出的“鑽梢山去”,強調梢山距敵人統治中心較遠,有利於革命力量的生長和存在,有利於根據地的開拓和發展的思想﹔他們探索形成在流動中求生存、求發展的根據地創建模式﹔他們構建的“狡兔三窟”式的多區域根據地戰略布局等,都是被實踐証明了的適合陝甘邊革命斗爭實際的思想、方針和政策,都是活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同志說:“對於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要能夠精通它、應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於應用。”堅持以實際問題、以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於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著眼於對實際問題的思考,著眼於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就是精通和善於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表現,就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

陝甘邊革命斗爭給我們的啟示之三,就是要發展壯大統一戰線。陝甘邊革命斗爭的實踐充分証明,建立最廣泛的統一戰線,不斷壯大革命力量是開創革命新局面的重要法寶。陝甘邊處於割據勢力的結合部,國民黨部隊、地方軍閥、民團組織、土匪及江湖幫會等各種勢力交織雜沓。面對復雜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矛盾,陝甘邊革命斗爭領導人採取階級分析、區別情況、靈活對待的方針,最大限度地壯大自己、孤立敵人,探索出一整套適合陝甘邊特點的統一戰線政策和策略。他們利用國民黨軍隊的腐敗和官兵矛盾,派遣大批共產黨員打入國民黨軍隊進行兵運工作,變敵人武裝為自己武裝,不斷發動兵變、兵暴,這是陝甘邊革命的一個突出特點。他們對地方軍閥採取區別對待的政策,能團結的則將其團結,能中立的則使其中立。他們對綠林武裝,對哥老會、紅槍會等江湖幫會組織採取爭取、教育、改造的方針,努力將其中的一部分改造成為紅軍游擊隊。在根據地和蘇維埃政權建設中,他們堅決反對和自覺克服“左”傾關門主義,團結和匯聚了一大批同情和支持革命的人士。習仲勛同志說:陝甘邊的斗爭史,就是統一戰線的又斗爭又聯合的歷史。把絕大多數人團結在黨的周圍,集百川之水,蓄萬眾之力,結成最廣泛的統一戰線,就擁有了奪取勝利的最深厚的基礎,就能夠不斷地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民心,最終贏得勝利、贏得未來。

陝甘邊革命斗爭給我們的啟示之四,就是要貫徹和執行群眾路線。陝甘邊革命斗爭的實踐証明,始終與人民群眾在一起,堅決、徹底地走群眾路線是開創革命新局面的根本保証。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這些陝甘邊革命斗爭領導人,都是從群眾中走出來的群眾領袖,他們了解群眾疾苦,始終把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革命的根本目的。他們充分相信群眾,緊緊依靠群眾,真心關心群眾,和群眾打成一片,生死與共、冷暖相依。人民群眾也真誠地把他們當成“自己人”。為了進一步密切黨群關系和軍民關系,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不僅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得到人民群眾衷心擁護和支持的政策和法令,而且也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維護群眾關系的嚴格規定和紀律。水乳交融、血肉相連、魚水相存的黨群、軍群、政群關系給初到陝北的毛澤東同志以深刻印象,他說:“我們剛剛到陝北,僅了解一些情況。但我看到人民群眾的政治覺悟很高,懂得許多革命道理。陝北紅軍的戰斗力很強,蘇維埃政權能夠鞏固地堅持下來,我相信創造這塊根據地的同志們是黨的好干部。”人民群眾是我們的力量之源,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隻有把根深深扎在人民群眾之中,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同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黨才能充滿活力,黨的隊伍才能充滿生機,黨的事業才能不斷向前發展。

陝甘邊革命斗爭給我們的啟示之五,就是要建立和鞏固革命政權。陝甘邊革命斗爭的實踐証明,建立紅色政權,推動革命形勢“波浪式向前發展”是開創革命新局面的內在要求。一切革命的根本問題是政權問題。列寧說:不弄清這個問題,便談不上自覺地參加革命,更不用說領導革命。陝甘邊革命斗爭領導人是自覺的革命者,也是革命斗爭的成熟領導者。在領導開辟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的斗爭中,他們就深刻認識到建立紅色政權的重要性,創造了先建立基層群眾團體和鄉、區、縣級紅色政權,后創建陝甘邊區革命委員會,最終正式成立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政權建設形式。在蘇維埃政權建立后,他們積極推進民主政治建設,保障最廣大人民群眾能夠享受參政、議政的權利﹔他們高度重視搞好經濟工作,努力改善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他們始終將建立清正廉潔的政府作為頭等大事,力戒腐敗和脫離群眾。當時陝甘邊蘇維埃政府的法令規定,貪污10塊大洋就要判處和執行死刑。為了建設好根據地,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還採取了許多具有創新性、前瞻性的措施,提出並實施了著名的“十大政策”,創設了一系列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經濟、文化制度,成為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在局部地區執政的一個示范、一面旗幟。局部執政的探索,奏響了我們黨執政的序曲,不僅奠定了黨從弱小走向強大、從邊區走向全國的政治基礎,而且為黨在全國范圍內執政積累了寶貴經驗。

從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成立至今,已經80年過去了,真是“彈指一揮間”。歷史早已翻開了新的一頁,但是,陝甘邊革命斗爭的豐功偉績將永載史冊,陝甘邊斗爭的革命精神將永放光芒。革命前輩遠行,崇高風范永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隻有正確地認識和把握歷史,才能看清前途,腳踏實地,堅定地走向未來。陝甘邊革命斗爭是一部生動的教科書,是一服有益的營養劑,值得我們追思緬懷,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從中得到智慧,從中得到教益,從中受到啟迪,從中獲得力量,堅定不移地把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開創的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把他們孜孜以求的美好社會理想逐漸變為現實,把他們不懈奮斗的崇高精神進一步發揚光大。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開拓進取,扎實工作,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注:2014年9月28日甘肅省舉行紀念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成立八十周年座談會,本文系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在座談會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