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飛虎隊”隊員的抗戰往事

作者:    發布時間:2014-09-09    來源:半月談
分享到 :

3月16日,龍啟明展示當年他和“飛虎隊”戰友在雲南昆明巫家壩機場的合影。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

91歲的龍啟明已不如9年前初見時那麼硬朗,步履已顯蹣跚,隻有談及往事時,那不同尋常的記憶還如半個多世紀前的經歷一樣清晰。

國恨家仇,投筆從戎

如果沒有戰爭,龍啟明不會成為飛行員。龍啟明出生在香港,父親龍朝杰是香港電訊司副司長、香港華員會會長。香港淪陷后,父親因拒絕為日本人工作而失去了豐厚的收入,讓龍啟明和哥哥一起到內地尋找生計,本來就讀於香港政府工學院機電工程專業的他由此人生被改變。因聽說廣西大學招收免費華僑生,龍啟明和兩位同學輾轉7天到達桂林,卻發現需要交納高昂的學費。

在街上,漫無目的閑逛的他們,偶然看到中國航空委員會招收留美空軍學員的通知,一試就被錄取了。由於戰事吃緊,這批學員以一腔熱血報國,僅在印度和美國接受了短期培訓,就於1943年3月回國投入戰斗。本來學習駕駛轟炸機的龍啟明再次命運轉折,被分到“駝峰航線”駕駛運輸機。

龍啟明說,父母於1944年從香港到內地途中不幸被日軍炸死,11歲的弟弟僥幸逃脫。在香港,龍啟明親眼見到日本兵在街上隨便殺人,抓男丁做苦力,設立慰安所,還沖進平民家裡搶東西。日本人在大街小巷都設立了崗哨,經過時必須90度鞠躬,否則就要被槍托打。日軍掠走大量糧食,造成香港嚴重飢荒,常常能見到街頭有人餓死。“國恨家仇,我非常渴望駕駛飛機直接打擊日本法西斯,但是命運就是這麼不由自主。”

“駝峰航線”是抗戰時期中國和盟軍一條主要的空中運輸通道,全長800多公裡,平均海拔在5500米上下,最高海拔7000米,沿途山峰起伏連綿,地勢猶如駱駝峰背。1942年5月至1945年9月,1000多架運輸機在此突破日軍封鎖,為中國戰場運送了80萬噸戰略物資和超過3萬人。在“駝峰航線”上,中美航空隊共損失563架飛機,其中美國空軍損失飛機468架,犧牲和失蹤飛行員及機組人員共1579名。

剛剛20歲的龍啟明就這樣開始了金戈鐵馬的空中戰斗生涯。國難當頭,他對自己所處的危險全然不顧,只是60多年后的今天回憶起往事,才想起那無數個驚魂時刻和生死一線。

“駝峰航線”上的命運

由於中緬公路被日軍切斷,“駝峰航線”承擔了一切戰略物資的運輸。龍啟明回憶說,當時基地100多架飛機,每天都要在昆明和印度之間往返一個來回,6小時內飛行700多公裡。“一起參訓的中國人有28名,抗戰勝利后隻剩下8人,好多朋友今天一起吃飯,明天就不見了。航線凶險,運輸機沒有護航,每天都可能是最后一天。”

由於日軍的襲擊,中美航空隊隻能改為夜間飛行,晚上從昆明起飛到印度,運送中國遠征軍士兵,半夜再返航帶回汽油等物資。然而,運輸機在這條航線上穿越青藏高原和雲貴高原時,由於高度不夠隻能在峽谷裡穿行,再加上這裡強烈的氣流變化,一旦發生意外,機組人員難以生還,而夜航又增大了危險的可能性。高山、日本零式戰斗機和可怕的天氣是飛行員們的三大敵人。“當時美國飛機的導航儀並不先進,我們主要靠地標導航,比如玉龍雪山、大理洱海等,天氣不好就看不到。”龍啟明說。

或許是命運的偏愛,龍啟明多次死裡逃生。“有一次在飛行中,我們剛收到基地關於日軍飛機前來攔截我們的信息,就看見前方出現幾個黑點。我知道一分鐘內日軍飛機就到眼前,趕緊翻身鑽進了雲層裡。”龍啟明平靜地說,在日軍一次轟炸機場行動中,他被迫一直在空中盤旋躲避,最終將燃油耗盡后迫降。在“駝峰航線”上飛行了2000多個小時后,1944年6月,龍啟明等6人被挑選進入陳納德將軍率領的美國第十四航空隊,正式成為“飛虎隊”一名轟炸機飛行員。

“飛虎隊”,即中國空軍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1941年7月來中國參與抗日,1943年改為第十四航空隊。至抗戰結束,第十四航空隊共擊落日軍飛機2600多架,擊沉或重創日軍軍艦44艘,擊斃日軍6萬多名。插翅飛虎隊徽和鯊魚頭形戰機也因此家喻戶曉。

龍啟明被派往印度加爾各答負責緬甸臘戍、密支那、仰光等區域的日軍目標的轟炸任務。當時,日本在太平洋地區戰事吃緊,大部分兵力被調配、集中在那裡,而原來被日軍佔領的東南亞地區部隊偏少。

但是,東南亞地區是日軍糧食等軍用物資的儲備地,龍啟明的任務就是要切斷日軍的“后援”。在轟炸緬甸一個日軍后勤倉庫時,他曾不顧不能低於1000公尺投彈的要求,低飛至300公尺,遭到日軍機槍猛烈掃射。“我想擊中更多目標,飛入轟炸區域內就打開電門,投了三枚,被日軍機槍擊中,又投了三枚,回來后才發現機尾有14個洞。”回憶起與轟炸機在一起的時刻,龍啟明顯得格外興奮。

讓歷史啟示未來

1945年9月,龍啟明退伍到中央航空公司,1949年奉命退到香港。當時他的月薪是2000美元,加上津貼月收入相當於30兩黃金的市價。如此豐厚的待遇,卻阻攔不了他那顆愛國赤誠之心,龍啟明於1949年參加“兩航起義”,駕駛飛機飛回祖國,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批飛行員,曾多次執行鄧小平、賀龍專機等公務飛行。

如今,盡管年事已高,龍啟明還是積極參加對外交流活動,義務為人們講解飛虎隊歷史。他說:“隻有記住歷史,才能維護和平。隻要我還能走還能說,我就要把那段歷史盡可能地告訴更多的人,這是我對死去的戰友的祭奠,也是對歷史的尊敬。”

命運總是難以解釋,有著不平凡人生、度過崢嶸歲月的龍啟明最終成為重慶一幢老式樓房內的耄耋老人,過著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生活。唯有房間內西洋風格的布置,和他那英文、重慶話、普通話夾雜的講述,讓人感受到獨特的經歷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莫扎特和巴赫的CD、英文民謠,以及書桌上英姿颯爽的黑白照片,無一不在默默講述著人生往事。“我那時18歲,年紀算是最小的,戰友們都叫我龍仔,現在他們大多都不在了。”龍啟明說。(記者 張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