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近代反侵略戰爭和
民族解放戰爭的轉折點?

作者:    發布時間:2014-09-11   
分享到 :

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的斗爭到抗日戰爭時期發展到了一個轉折點。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雖然很快佔領了中國的東北,侵入了華北,但它的瘋狂侵略迅速促進了全國人民的覺醒,波瀾壯闊的抗日救亡運動一浪高過一浪,抗日斗爭此伏彼起,接連不斷。七七事變以后,更進一步掀起了全國規模的抗戰。由於全國人民奮起抵抗,日本帝國主義雖然能依靠強大的武力得逞於一時,但它的每一步侵略計劃都不能不遭到破產。七七事變爆發后,日本帝國主義企圖重溫甲午戰爭的美夢,狂妄地叫囂“三個月滅亡中國”,但中國人民的頑強抵抗,使它對華北、華東、華中大片土地的佔領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無力再繼續進行大規模的戰略性進攻,“速戰速決”的計劃完全落空。進入相持階段以后,中國人民以堅韌的毅力和必勝的信心,克服了重重困難,繼續堅持斗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及其他抗日武裝,在敵后建立起一塊塊抗日根據地,廣泛開展人民戰爭,把敵人的后方變成了前方,攪得敵人日夜不得安寧,使其鞏固佔領區的計劃成為泡影。國民政府在敵人的軍事打擊和政治誘降面前,雖然有所動搖,曾謀求妥協,但最終沒有屈服,領導正面戰場的廣大官兵繼續堅持了抵抗。這樣,就使敵人在中國戰場上越陷越深,戰爭形勢逐漸向有利於中國的方向轉化。正如日本著名歷史學家井上清所說:日本無論在侵華戰爭的哪一階段,“都未能達到目的,反而失敗了”。到1945年8月,中國人民終於和美、蘇、英等同盟國一道,徹底打敗了日本這個世界第二號法西斯強國,從而取得中國近代以來反侵略戰爭的第一次完全勝利,洗雪了中國連遭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恥辱,結束了中國在反侵略戰爭中屢戰屢敗的歷史。

抗日戰爭的勝利不僅是一場反侵略戰爭的勝利,還是一場民族解放戰爭的一個偉大勝利。在抗日戰爭以前,各個資本——帝國主義國家基本按照1922年華盛頓條約確定的體制,結成一體對中國實行聯合統治。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的斗爭,面對的一般不是某個帝國主義國家,而是整個帝國主義陣營,反對任何一個帝國主義國家的斗爭都會引起其他帝國主義的聯合反對。這種情況到抗日戰爭時期也不同了。九一八事變以后,日本帝國主義大舉侵略中國,企圖打破華盛頓條約體制,獨霸中國。這不僅嚴重威脅到中華民族的生存,也損害了美、英等國的在華利益。正是根據這種新的情況,中國人民正確分析國內外的形勢,抓住主要矛盾,聯合社會主義的蘇聯及美、英等反法西斯的資本——帝國主義國家,結成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首先打敗了對中國威脅最大的日本帝國主義。這樣,就不僅打破了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關鍵一環,而且削弱了其他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鍛煉和壯大了中國人民的力量,為最終推翻一切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打下了重要的基礎。抗日戰爭勝利以后,美國雖然想步日本的后塵獨霸中國,但形勢已今非昔比,它無法達到自己的目的。到1949年,中國人民就徹底獲得了民族解放斗爭的勝利,取得了國家的真正獨立和民族的完全解放。

 

選自《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1000個為什麼》

韓廣富 曹希嶺 主編

中共黨史出版社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