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為科研服好務

——與科研部、中共黨史出版社有關同志的談話
(2014年8月22日)

作者:曲青山    發布時間:2014-09-26   
分享到 :

今天,把你們幾位同志找來,是想和你們座談討論一下科研工作中的幾個問題,主要是商量一下如何進一步辦好青年沙龍、《科研學術動態》和編輯出版好《青年學者論叢》,為全室和全國黨史部門科研人員做好服務。

昨天,我接到一位青年黨史工作者的來信,他看到我室《科研學術動態》上刊發的我在第三期青年沙龍上的講話《黨史研究是立室之本》之后,對“以黨史研究立室”、“以科研立身”的要求感觸很深,受到激勵。前不久,他撰寫的論文入選了全國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學術研討會。他在來信中向我們提出兩點建議:一是希望中央黨史研究室舉辦的青年沙龍能夠擴大范圍,給予基層青年黨史工作者參與的機會﹔二是希望中央黨史研究室能夠給基層青年黨史工作者提供學習培訓的機會。

最近,室內外同志普遍反映,室委會突出抓了科研工作,大家認為,十分及時、非常必要。對科研部編發的內部刊物《科研學術動態》給予了充分肯定。大家認為,《科研學術動態》對促進黨史研究很有幫助。可以說,在李忠杰同志的領導下,在科研部有關同志的努力下,《科研學術動態》成為科研部工作的一個亮點。在這裡,我對黃如軍、李穎、唐筱菊等同志給予表揚。寧宇同志帶領室團委舉辦青年沙龍,辦得很好,取得了一定成效,對室團委和寧宇同志也給予表揚。還有汪曉軍同志和中共黨史出版社也要給予表揚。中共黨史出版社出資出力編輯出版《青年學者論叢》,現在已經編輯出版了第二輯,為我室培養青年同志作出了貢獻。

其實,我說的你們所做的這三項工作都與這位青年黨史工作者的來信有關,就是要重視科研工作,重視對青年人的培養。我已將來信批轉給科研部領導和相關同志閱研,請他們研究提出意見,在明年的工作中予以安排和考慮,給予積極回應。下面,我就進一步辦好青年沙龍、《科研學術動態》,編輯出版好《青年學者論叢》,談點意見,供你們參考。

一、關於進一步辦好青年沙龍

在室團委組織下,前幾期青年沙龍效果不錯。下一步,我們要繼續積極探索完善這個好的載體,為全室和全國青年黨史工作者相互交流學習切磋、盡快提升科研能力搭建好平台。

第一,要確保成效。舉辦青年沙龍,要少而精,不要過多過濫,不要搞形式主義。活動前要有准備、要打好基礎,要精心設計主題、內容和討論的問題。講座要有質量,相互之間的討論要充分,要形成思想的碰撞和火花。通過認真准備,精心組織,使參與的青年同志從中切實受益。

第二,要有吸引力。舉辦方式可以靈活多樣,可以舉辦主題講座,也可以進行問題探討,還可以舉辦圓桌座談等等。隻有這樣,活動才能吸引人,才能讓參與的人感興趣,使他們願意參加、樂於參與。

第三,要上下互動。中央和各地黨史部門要相互啟發、相互幫助。中央要帶動地方,地方也要憑借某些科研領域的優勢來吸引中央。青年沙龍主要在我室舉辦,但可以給各省區市和副省級城市黨史部門青年黨史工作者參與的機會。通過上下互動把地方黨史部門的科研帶動起來。科研部地方處要履行好指導職能,因為地方也希望加強對他們業務工作的指導。我初步考慮,以后的青年沙龍還是由室團委舉辦,但可以把科研部加進來,以科研部地方處的名義邀請部分省區市及副省級城市黨史部門青年人參加。一次來的人數不要太多,可以邀請4-5人,要確定重點,有所選擇。同時,青年沙龍也可以走出去,到各地去舉辦。選擇某個有黨史工作獨特優勢,即有黨史資源和研究課題優勢的地方,由他們組織和籌備,我室的青年同志前去參加。

第四,要遵守規定。要從實際出發,活動規模不宜太大。要嚴格遵守中央八項規定和各單位有關財務規定,不要違紀和違規。

二、關於進一步辦好《科研學術動態》

《科研學術動態》編輯工作開局良好,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下一步,要繼續辦好《動態》,就必須精心謀劃,精心編輯。關於編輯的選題和內容,我提這樣一些建議,供你們參考。

(一)要編輯刊發中央黨史研究室室委會和各部門科研工作的重要工作部署。其中包括對全室科研工作、專項工作以及對人才隊伍建設方面的內容。(二)要編輯刊發黨史研究學術前沿動態和研究的難點疑點問題。你們第七期組織中央黨校羅平漢教授撰寫的《中共黨史需要深化研究的若干問題》一文就很好,大家看了很受啟發。黨史學界目前有什麼前沿問題、有爭論的問題,室裡的同志可能有些人清楚,有些人不清楚。你們收集、歸納、整理,提供給大家,這就直接為科研提供了服務。至少每年應發一期國內研究綜述、一期國外研究綜述。(三)要編輯刊發未來一段時間重大黨史事件、人物的紀念、研討等活動信息。黨史部門、全國社科界(社科院、黨校等)每年或下一個年度將圍繞什麼問題進行研討,比如要舉行什麼重大歷史事件的紀念活動、重要歷史人物的紀念活動,要召開什麼內容的學術研討會,是全國的,還是地方的等等,要將信息提前提供給大家。像明年的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后年的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等,要大家圍繞這些內容提前做准備。(四)要編輯刊發專家學者講研究黨史、做學問的體會和感受。要有計劃登載黨史大家、專家的經驗、做法和感受。比如我們《科研學術動態》轉載的對金沖及同志的訪談,雖然《光明日報》登了,但很多人沒注意看,而是通過我們的《動態》看到的,有的地方黨史部門還組織了學習。如果類似的文章你們組織得好,或者轉載得好,大家就會受教育。(五)要編輯刊發室裡舉辦的各種科研活動。比如室裡要舉辦什麼研討會、什麼講座,以及大家對這些活動開展情況的反饋,有什麼意見和建議等。(六)要編輯刊發室裡青年科研人員的科研心得體會。這個心得體會,可以是調研的心得體會,也可以是進行某個專題研究的心得和體會。(七)要編輯刊發黨史研究的最新材料和有影響的好文章。比如前段時間《光明日報》刊發了浙江嘉興社科聯關於黨的一大時全國黨員人數的最新研究成果,他們在以往幾種說法的基礎上,又提出了58人的說法。這樣的內容就可以及時轉載,讓大家有所了解。還有那些普遍反映寫得好的有影響的黨史文章,轉發后就會引起大家的關注,給大家學習提供方便。

《科研學術動態》雖然是個內部刊物,現在看來對搞好科研有引導作用、幫助作用、促進作用。我們提出“以黨史研究立室”、“以科研立身”,引起了全國黨史部門的共鳴,這是一件好事情。黨史研究事業是一茬一茬人、一代一代人接續奮斗,一步一步向前推進的。一代人要干一代人的事情,希望《科研學術動態》為我們現在這一代人重視和搞好黨史研究發揮作用,希望你們再接再厲。

三、關於進一步編輯出版好《青年學者論叢》

中共黨史出版社向室裡主動請纓,提出出版《青年學者論叢》,為我室培養科研人員特別是青年科研人員作出了貢獻。希望你們今后要一如既往地把《青年學者論叢》編輯出版好,並且將它作為中共黨史出版社的一個品牌,作為我室培養黨史人才的一個有力抓手。對如何進一步編輯出版好《青年學者論叢》,我提這樣幾點建議,供你們參考。

第一,進一步探索和改進《論叢》的內容和形式。實事求是地講,青年同志的專著,不論是碩士論文還是博士論文,要達到較高的學術水准,引起黨史學界的關注,還是比較難的。這期《論叢》,從科研學術高度衡量,還有一定差距。我們不能為了出書而出書,如果不堅持一定的學術水准,我們出版的書將不會有太多人看,隻能束之高閣,或作為自己贈送朋友的禮品,這樣意義就不大了。隻有提升書的質量,才能保証它的影響力和生命力。我想,《青年學者論叢》,今后還是以論文匯編為主。首先,文章要設定門檻。入選文章必須是已經在核心期刊上發表過的,當然,西部地區、民族地區可以降低點標准,降到公開出版刊物即可。確定這樣一個門檻,就能保証一定的質量和學術價值。其次,要注重分類。或者按時期分,或者按專題分,將同一類別的文章或同一時期的文章匯集起來,構成每期《論叢》的基本內容和主要內容。

第二,努力把編輯范圍擴大到全國黨史部門。可否初步考慮將范圍擴大到省區市和15個副省級城市黨史部門,以后有條件了再擴大到地市級黨史部門。這樣就可以對地方的黨史部門起一個帶動作用,同時,也給地方黨史部門青年科研人員一個機會。科研部地方處的同志要負責聯系,對入選條件要有一些要求,比如:一是在核心期刊發表(西部地區、民族地區適當放寬)﹔二是作者年齡在45歲以下﹔三是地區入選數量要有限制,各地區要大致平衡,青年科研力量比較強的省市,可以多一點。一個省區市如果一年入選一篇,全書就有30-40萬字,如果文章多,可以分上下兩冊,或上中下三冊。

第三,要做好裝幀設計和印制工作。要樹立精品意識,通過不懈的努力,在各個環節嚴格要求,把每一期《論叢》做成精品。在做好編輯的基礎上,精心做好裝幀設計和印制工作,嚴格保証圖書質量和品位,使《論叢》既是知識的載體,又是精美的藝術品,以過硬的質量贏得讀者的喜愛。

第四,要加強宣傳推廣。《論叢》出版后,要在全國黨史部門大力宣傳和推介,要大家給予支持和關注。還要通過圖書推介會、網絡、報刊等渠道開展宣傳,不斷擴大叢書影響力,使之逐漸成為中共黨史出版社的品牌項目。

總而言之,“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培養人才是一項長期的艱巨任務、是一個系統工程。我們要千方百計為黨史工作者尤其是青年黨史工作者搞好科研服好務。辦好青年沙龍,編好《科研學術動態》,編輯出版好《青年學者論叢》,就是我們的三個有力措施和抓手,希望大家充分認識到它的重要意義,一起努力把這些工作進一步做好。

(根據記錄整理,已經本人審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