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當共產黨軍隊打下張家口后蔣介石為什麼電令岡村寧茨“必須奪還已失陷的張家口”?

作者:    發布時間:2014-12-29   
分享到 :

張家口原為察哈爾省省會,位於平綏鐵路線上,它不僅是察哈爾省的政治中心和長城內外的貿易中心,而且在軍事上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抗日戰爭爆發不久,張家口就淪陷,而在張家口的周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武裝,堅持了艱苦的抗日游擊戰爭。隨著中國國內抗日反攻階段的到來和國際反法西斯力量的有利配合,日本政府被迫於1945年8月14日,分別照會美、英、中、蘇四國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15日,日本天皇以廣播“停戰詔書”形式宣布無條件投降。但是蔣介石命令解放區抗日軍隊“就原地待命”,“不准擅自行動”,命令日偽軍不得向八路軍、新四軍區投誠繳械,並負責就地“維持治安”,日軍在華的侵略軍並沒有放下武器,仍然盤踞在許多城鎮和交通要道,並出現了日、偽、蔣合流的嚴重局面。在這種情況下,中共中央指示全黨全軍,要堅定不移地、迅速地解除日偽軍的武裝,收復一切敵佔城鎮和交通要道。朱德總司令致電蔣介石,拒絕其反動命令,並電令岡村寧茨,要他指揮其在華部隊向我方投降。同時,朱德同志命令各解放區抗日軍隊堅決向敵人進攻,徹底消滅拒絕投降的日偽軍。

在張家口,日偽軍拒絕向八路軍投降。一方面蔣介石集團的力量還不可能迅速的開進相對偏遠的張家口接受日偽軍的投降,另一方面蘇聯軍隊和蒙古軍隊主要進入東北地區和察哈爾邊緣地區,在外部給予八路軍攻打張家口以很好的戰略環境。在中共中央的正確方針指導下,冀察軍區部隊向張家口地區猛烈進攻,到8月23日,冀察部隊佔領全城,解放了張家口。解放張家口對於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后的極其復雜的形勢下進行國內斗爭,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

在日本侵略者投降后,面對蔣介石集團瘋狂地搶奪抗戰勝利果實,陰謀發動內戰,中共中央確定了“向北發展,向南防御”、“發展東北,控制熱察”的戰略方針,以便收縮戰線,集中兵力,准備應付國民黨蔣介石可能發動的新的反革命內戰。張家口實際上已經成為“保障察哈爾全境、綏遠大部、山西北部及河北一部分”的基本戰略根據地的中心。根據中共中央發展東北的指示,晉察冀和其他解放區都派出大量部隊和干部開赴東北。晉察冀軍區為部隊和干部進入東北,布置了兩條交通線,其中一條則經張家口,過承德到東北,而張家口的解放為這條通道提供了安全保証。當地的軍民熱情接待前往東北的部隊和干部,日夜趕制棉衣棉鞋,支援過往的人員,為解放東北作出了很大貢獻。

張家口,是抗日戰爭后期和解放戰爭前期關系全局的一個戰略要地。1945年春,駐華美軍總司令魏德邁曾向蔣介石建議所謂“綏、察、熱防共隔離地帶”。所以在八路軍打下張家口后,蔣介石竟然電令岡村寧茨“必須奪還已失陷的張家口”。

選自《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1000個為什麼》,韓廣富 曹希嶺 主編

中共黨史出版社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