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內戰爆發時的形勢和自衛戰爭的部署

作者:    發布時間:2014-12-29   
分享到 :

1946年6月26日,國民黨不顧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以圍攻鄂豫邊宣化店為中心的中原解放區為起點,相繼在晉南、蘇皖邊、魯西南、膠濟路及其兩側、冀東、綏東、察南、熱河、遼南等地,向解放區展開大規模的進攻。全面內戰爆發。國民黨用於進攻解放區的兵力總計為193個旅(師)160萬人,佔其全部正規軍86個整編師抗日戰爭勝利后,國民黨政府擬定了整編軍隊的計劃,准備分三期陸續將其86個軍縮編為整編師(每師轄2至3個旅),師縮編為旅(絕大部分旅轄2個團)。全面內戰爆發時,已完成隴海路以南部隊的整編。(軍)248個旅(師)兵力的80%。蔣介石聲稱,隻須三個月到六個月,他就可以取得勝利。國民黨軍參謀總長陳誠也吹噓:“也許三個月至多五個月便能解決”陳誠1946年10月17日對記者的談話,《中央日報》,1946年10月18日。中共軍隊。

全面內戰開始時,國民黨在軍隊數量、軍事裝備、后備資源及外來援助等方面,都明顯地超過中國共產黨。1946年7月,國民黨軍隊的總兵力約430萬人,其中正規軍約200萬人﹔人民解放軍的總兵力隻有127萬人,其中野戰軍61萬人。雙方總兵力的對比為3.4︰1。國民黨軍隊接收了侵華日軍的大部分裝備,又得到美國政府龐大的軍事援助,因而擁有裝備較好的陸、海、空軍﹔人民解放軍不僅沒有海軍和空軍,就是陸軍的裝備也很差,主要是繳自日、偽軍的武器,人力物力的補充基本依靠戰爭中的繳獲和解放區軍民的供給。國民黨政府統治著約佔全國76%的面積、3.39億人口的地區,控制著幾乎所有的大城市和絕大部分鐵路交通線,擁有全國大部分近代工業和人力、物力資源﹔解放區的土地面積隻約佔全國的24%,人口約1.36億,近代工業很少,基本上依靠傳統的農業經濟。國民黨得到美國的支持,而這個擁有強大的經濟、軍事實力並壟斷著原子武器的美國,似乎是不可戰勝的﹔中國共產黨在國際上則沒有得到任何公開的支持。因此,對處於劣勢的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革命力量能否打敗國民黨的進攻,黨內一部分人存在懷疑和顧慮。為了謀求國內和平,許多中間派別人士也認為中國共產黨應當進一步對國民黨採取退讓政策。

這時的國際形勢也發生重要的變化,美、英等國與蘇聯之間開始了“冷戰”。1946年2月9日,斯大林在莫斯科選民大會上發表演說,認為現代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必然會經歷危機和戰禍,要求蘇聯人民對此要有准備。2月22日,美國駐蘇聯大使館代辦喬治•凱南向美國政府發回長達8000字的電文,全面論証蘇聯具有對外擴張的野心,並提出一整套“遏制”蘇聯的政策。3月5日,英國前首相丘吉爾在美國的富爾頓城發表反蘇反共演說,宣稱東歐各國正處於共產主義的“鐵幕”之下,並受到蘇聯日益增強的高壓控制,主張英、美成立軍事同盟,反對所謂“鐵幕”后的國家。在亞洲和歐洲的一些地區,美、蘇軍隊之間也發生直接對峙,甚至出現劍拔弩張的局面。由此,有關“美蘇必戰”、“第三次世界大戰即將爆發”的輿論盛行一時。在這種情況下,蘇聯擔心中國革命會導致美國大量出兵干涉,並把它卷進去,由此引發新的世界大戰,因此對中國革命持消極態度。

在這種嚴峻的形勢面前,敢不敢以革命戰爭反對反革命戰爭,能不能打敗國民黨反動派,便成了中國共產黨必須迅速回答和解決的兩個帶根本性的問題。

在全面內戰爆發之際,中共中央清醒地估計國際國內形勢,及時地確定了用自衛戰爭粉碎國民黨軍隊的進攻,以期恢復國內和平的方針。1946年6月19日,中共中央致電各戰略區全面內戰爆發時,人民軍隊分為七個戰略區,分別是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晉綏軍區、晉察冀軍區、晉冀魯豫軍區、新四軍兼山東軍區、中原軍區、東北民主聯軍。負責人,指出:“觀察近日形勢,蔣介石准備大打,恐難挽回。大打后,估計六個月內外時間,如我軍大勝,必可議和﹔如勝負相當,亦可能議和﹔如蔣軍大勝,則不能議和。因此,我軍必須戰勝蔣軍進攻,爭取和平前途。”並強調:“我大打必須在蔣大打之后,以示舋由彼啟。”7月20日,中共中央發出《以自衛戰爭粉碎蔣介石的進攻》的黨內指示,進一步指出:“隻有在自衛戰爭中徹底粉碎蔣介石的進攻之后,中國人民才能恢復和平。”中共中央要求全黨必須認識:我們不但必須打敗蔣介石,而且能夠打敗蔣介石。我們所以必須打敗蔣介石,是因為蔣介石發動的戰爭,是在美帝國主義支持下反對中國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反革命戰爭,如果他消滅中國人民革命力量的反革命計劃得逞,那麼整個中國必然完全處在蔣介石集團獨裁統治之下,並且成為美國的附庸國,我們民族的前途就將被斷送。我們所以能夠打敗蔣介石,是因為蔣介石的軍事優勢和美國的援助只是暫時起作用的因素,而戰爭的正義性和非正義性,人心的向背,則是經常起作用的因素。在這方面,人民解放軍佔著明顯的優勢。蔣介石所發動的是反人民反革命性質的戰爭,必然會遭到包括國民黨統治區在內的全國人民的反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是愛國的正義的革命戰爭,必將獲得全國人民的擁護。這是敵必敗、我必勝的最基本的依據,“全黨對此應當有充分的信心”。

針對一些人對國際形勢產生悲觀估計和不敢用革命的手段反擊國內反動派進攻的傾向,還在全面內戰爆發的前夕,即1946年4月,毛澤東就寫了《關於目前國際形勢的幾點估計》一文。他認為:戰后新的世界戰爭的危險雖然存在,然而是可以克服的。在主要帝國主義國家美、英、法等國同蘇聯之間可能實行某種妥協,但這種妥協隻能是全世界一切民主力量向帝國主義作堅決有效的斗爭的結果,而且這種妥協並不要求資本主義世界各國人民隨之實行國內的妥協,反而要求他們按照不同的情況進行不同的斗爭。也就是說,中國人民堅決地以革命戰爭反對蔣介石的反革命戰爭,並不會因此而導致第三次世界大戰﹔恰恰相反,中國人民以自力更生的原則發展自己的力量,取得革命戰爭的勝利,將成為阻礙帝國主義發動新的世界戰爭的重要因素。

1946年8月,毛澤東在同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談話中,進一步發展了上述思想。他明確指出:“美國反蘇戰爭的口號,在目前的實際意義,是壓迫美國人民和向資本主義世界擴張它的侵略勢力”,因為它在沒有壓服本國人民和遼闊的中間地帶的國家之前,是談不到進攻蘇聯的。因此,“美國人民和一切受到美國侵略威脅的國家的人民,應當團結起來,反對美國反動派及其在各國的走狗的進攻。隻有這個斗爭勝利了,第三次世界大戰才可以避免,否則是不能避免的”。在這次談話中,毛澤東提出了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他說:“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看起來,反動派的樣子是可怕的,但是實際上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力量。從長遠的觀點看問題,真正強大的力量不是屬於反動派,而是屬於人民。”“蔣介石和他的支持者美國反動派也都是紙老虎。”就中國的戰爭來說,我們所依靠的不過是小米加步槍,但是歷史最后將証明,這小米加步槍比蔣介石的飛機加坦克還要強些。這原因就在於反動派代表反動,而我們代表進步。在這裡,毛澤東闡明了一個根本的戰略思想,這就是,革命人民在戰略上、在整體上必須藐視敵人,敢於同他們進行斗爭,敢於去奪取勝利。毛澤東對於國際國內形勢、對於反動派的本質、對於中國革命的前途所作的科學分析,從理論上武裝了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使他們極大地增強了同帝國主義支持的國民黨反動派作斗爭的勇氣和信心。

全面內戰爆發后的頭幾個月,中共中央所提的口號是“武裝自衛”。這個口號表明,這場戰爭是國民黨強加於中國人民的,中國共產黨被迫應戰,其目的仍然是為了制止戰爭,恢復和平。直至1946年10月19日,周恩來在上海舉行的魯迅逝世10周年紀念會上發表的演說中,仍然宣布:“隻要和平有望,仍不放棄和平的談判,即使被逼得進行全面自衛抵抗,也仍是為爭取獨立、和平、民主、統一。”

為了能夠以劣勢兵力挫敗國民黨軍隊的進攻,爭取自衛戰爭的勝利,實現國內和平,中共中央在軍事上、政治上、經濟上確定了一系列正確的、富有遠見的方針和政策。

在軍事方面,中共中央軍委要求人民解放軍實行“以殲滅敵軍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不以保守或奪取地方為主要目標”,“以集中兵力打運動戰為主,以分散兵力打游擊戰為輔”毛澤東:《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1946年9月16日),《毛澤東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99頁。的作戰方法。中共中央強調指出:在國民黨軍隊武器加強的條件下,人民解放軍在每一個戰役戰斗中,都必須“集中絕對優勢兵力,即集中六倍、五倍、四倍於敵,至少也是三倍於敵的兵力”,以各個殲敵,求得在總的敵強我弱的條件下,最有效地打擊敵人,逐漸削弱敵人的有生力量,不斷壯大自己的力量,使國民黨軍隊愈戰愈弱,人民武裝愈戰愈強,並取得最后勝利。

在政治方面,中共中央確定了放手發動群眾,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建立最廣泛的民族民主統一戰線,徹底孤立國民黨反動集團的原則。中共中央明確指出:在農村中,要緊緊依靠貧農、雇農,團結中農,堅決地解決土地問題﹔對一般富農、中小地主,應同漢奸、豪紳、惡霸加以區別,以減少敵對分子,使解放區得到鞏固。在城市中,要依靠工人階級,團結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和一切進步分子,並注意爭取中間分子,孤立反動派。在國民黨軍隊中,應爭取一切可能反對內戰的人,孤立好戰分子。

在經濟方面,中共中央指出:必須一切依靠自力更生,作持久打算。為了應付長期戰爭,解放區應有計劃地發展生產和整理財政,堅決實行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統一領導、分散經營、軍民兼顧、公私兼顧等方針。在財政供應上,既要滿足自衛戰爭的物質需要,又要使人民生活有所改善。同時,必須提倡節約,力戒浪費。

在上述正確方針和政策的指引下,解放區軍民奮起反擊國民黨的軍事進攻,在自衛作戰中不斷地贏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