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解放張家口對中國共產黨在抗戰勝利后戰略方針展開上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    發布時間:2015-01-05   
分享到 :

中共中央於1945年8月25日發表了《對目前時局宣言》,指出“我全民族面前的重大任務是:鞏固國內團結,保証國內和平,實現民主,改善民生,以便在和平民主團結的基礎上,實現全國的統一,建設獨立自由與富強的新中國”,表示中國共產黨願意與國民黨談判協商,力爭和平民主的前途。另一方面,中共中央確定了“向北發展,向南防御”,“控制熱察,發展東北”的戰略方針,以便收縮戰線,集中兵力,准備應付國民黨蔣介石可能發動的新的反革命內戰。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晉察冀軍區冀察部隊,於1945年8月23日從日寇手裡奪回了張家口,這是八路軍對日本侵略軍全面反攻的一個重大勝利。張家口的解放,對於中國共產黨在抗戰勝利后實行“向北發展,向南防御”,“控制熱察,發展東北”的戰略方針,具有重要意義。

當時,根據中共中央“發展東北”的指示,晉察冀和其他解放區都派出大量部隊和干部開赴東北。晉察冀軍區為部隊和干部進入東北,布置了兩條交通線,一條是經冀中、冀東到東北,一條則經張家口、古北口、承德到東北。張家口地區的軍民熱情地接待前往東北的部隊和干部,日夜趕制棉衣棉鞋,支援過往人員。

與此同時,中共晉察冀分局和晉察冀軍區,為貫徹中共中央新的戰略方針,還分析研究了軍區周圍的敵情,認為肅清平綏鐵路殘余日偽,痛擊頑軍的進犯,是軍事斗爭的首要環節,決定調主力到察哈爾省平綏線上,並作了新的部署。於是,晉察冀各路大軍勇猛出擊,捷報頻傳。冀察部隊的任務是肅清平綏路沿線的日偽軍,解放察南察北各縣,全部控制察哈爾省,鞏固張家口周圍地區。9月初,冀察部隊收復張家口以西之柴溝堡車站。9月8日,又解放了張家口東南平綏鐵路中段察哈爾重要城市——宣化。9月上旬,傅作義部開始向平綏路兩側進攻,於6日佔領興和縣城,並繼續向張家口進犯,10日,傅作義部已抵張家口外圍柴溝堡,嚴重威脅著張家口,冀察部隊忍無可忍,被迫自衛,勇猛反擊,殲滅頑敵一個團,乘勝收復興和。

為了加強領導,9月上旬,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聶榮臻、副司令員蕭克、副政治委員劉瀾濤和羅瑞卿等同志,由延安回到晉察冀。9月中旬,分局和軍區領導機關由淶源遷到張家口。晉察冀分局改為晉察冀中央局,聶榮臻同志任書記。不久,根據中共中央指示,晉察冀中央局和軍區組成了第一、第二野戰軍。第一野戰軍由聶榮臻司令員親自指揮,協同晉綏軍區部隊作戰,再次解放綏東綏南廣大地區。第二野戰軍由蕭克任司令員,在東線側擊和牽制向東北解放區進攻的國民黨軍。

經過反攻作戰,保衛了人民勝利果實。11月,察哈爾和熱河兩省相繼召開了人民代表大會,分別通過施政綱領,正式成立了察哈爾省政府和熱河省政府,張蘇同志當選為察哈爾省政府主席,李運昌同志當選為熱河省政府主席。這時,晉察冀解放區包括了察哈爾熱河兩省的全部、河北省的大部、遼寧山西綏遠三省各一部。人民革命力量迅猛發展,計有野戰軍21萬多人,地方軍10萬多人,基干民兵90多萬人。形成了以張家口為中心的晉、察、冀、熱、綏、遼縱橫千裡的戰略基地,成為中國共產黨向東北發展的前進陣地。

選自《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1000個為什麼》,韓廣富 曹希嶺 主編

中共黨史出版社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