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對抗日戰爭的領導者到底是誰存在著七種不同的說法?

作者:    發布時間:2015-01-05   
分享到 :

對於誰是抗日戰爭的領導者,史學界存在著七種不同的說法,以下就這七種觀點作一一說明。

其一,共產黨領導說。中共黨史、中國革命史學界絕大多數人持這種觀點。認為,抗日戰爭的領導者是中國共產黨。七七事變以后,中國共產黨就高擎民族解放斗爭的大旗,自覺地擔當起抗日戰爭的領導責任,率領全國人民同日本侵略者展開殊死的斗爭。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不僅表現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而且表現在共產黨員的先鋒和模范作用上。因此便得了中國共產黨是抗日戰爭的領導者這一結論。當然還存在其他觀點,但是各種觀點都是承認共產黨是抗日戰爭的領導者。

其二,國民黨領導說。持這種觀點的大部分是台灣學者。當然大陸個別學者也有持這種觀點的。他們認為,南京國民政府是中國當時唯一合法的政府,國民黨是當時唯一的執政黨。中國共產黨及所領導的抗日軍隊,在當時制定的一系列方針、作戰計劃、命令等須交國民政府批准同意后方能實施。

其三,國共兩黨共同領導說。這種觀點認為,在政治上,國共兩黨各自發表了自己的綱領,國民黨的抗戰建國綱領,共產黨的抗日救國綱領,其內容有共同之處。在軍事上,共產黨參加了國民黨召集的重要國防會議,南京國民政府的軍事和政治部門有中共領導人在其中工作,中共代表也參加了國民參政會,戰區司令長官也有中共黨員當副職等等﹔在組織上,國共兩黨各自保持了對自己軍隊和政權組織的領導作用,同時對那些與共同抗日有關的問題進行協商,以共同進行抗日戰爭。

其四,國共兩黨分別領導或分別領導合作進行說。持這一觀點的學者認為,抗戰時期,國共兩黨雖然實現了合作,但未建立統一的組織形式。各有各的轄區、政權和軍隊,各自支撐了不同的戰場,政權建設和民眾運動,經濟建設和戰爭物資供應,軍事力量的使用和發展都沒有真正統一的領導,而是各自在不同的理論指導下分別進行,雙方力量在不同方面和不同階段所起作用雖然有所不同,但未達到其中一方可以忽略不計程度。所以中國的抗戰實際上並不存在統一的領導,它是由國共兩黨分別領導進行的。

其五,領導權轉移或消長說。一些學者認為,在抗戰前期是國民黨居於領導地位,但由於其階級局限和政策錯誤,領導權逐漸向共產黨方面轉移,呈現出此消彼長的趨勢。抗日戰爭名義上是國民黨領導,實質上是國共兩黨分別領導,作為執政的國民黨掌握著大部分領導權,共產黨隻掌握有小部分抗日領導權,但是,共產黨的領導作用朝著從小到大的方向發展,國民黨的領導作用沿著由大到小的方向發展,呈現為一個此消彼長的動態發展過程。

其六,不籠統提誰領導誰而具體分析各方面作用說。這種觀點認為,抗日戰爭的情況是很復雜的。因而抗戰的領導權用籠統、簡單的字句表述不清楚,必須進行具體深入的分析,最好不要籠統地簡單地提抗日戰爭是誰領導,而是具體地闡述中共和國民黨在抗戰中的情況和作用。

其七,著重分析爭奪領導權的過程說。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中國共產黨實行了又團結又斗爭的方針。也就是在團結中有斗爭,在斗爭中求團結的方針。要把抗日戰爭進行到底,必須有全民族的團結,也就必須保持國共合作的局面,但在同大資產階級建立統一戰線時,如果放棄了獨立自主的原則,不進行必要的斗爭,共產黨就沒有立足之地,統一戰線就不能存在,抗日戰爭也就不能進行下去,如不講團結中斗爭,就不能使人看到在團結抗日中存在爭奪領導權的斗爭。要概括說明抗日領導權問題,就不能不看到無產階級同大資產階級、共產黨同國民黨爭奪領導權的過程。

上述各種觀點,雖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點,但是都有一定的道理,都是從不同角度來探討抗日戰爭的領導權問題的。

選自《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1000個為什麼》,韓廣富 曹希嶺 主編

中共黨史出版社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