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解放戰爭“打倒蔣介石”的決策

作者:    發布時間:2015-01-05   
分享到 :

國民黨單方面召開“國大”的行動,充分表明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統治集團決心把內戰進行到底,通向國內和平的道路被完全堵塞。同時,戰爭初期的實踐証明,人民解放軍隻要在長期戰爭中堅持正確的戰略方針和作戰方法,不斷殲滅國民黨軍隊的有生力量,就完全有把握贏得這場戰爭的最后勝利。

面對新的形勢,中國共產黨逐步作出以革命戰爭方式最后解決國內問題的抉擇。1946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致電各中央局、中央分局,指出:“蔣介石日暮途窮,欲以開‘國大’、打延安兩項辦法,打擊我黨,加強自己。其實,將適得其反。中國人民堅決反對蔣介石一手包辦的分裂的‘國民大會’,此會開幕之日,即蔣介石集團開始自取滅亡之時。”蔣介石“在其進攻能力快要枯竭之時,即使用突襲方法,佔領延安,亦無損於人民解放戰爭勝利的大局,挽救不了蔣介石滅亡的前途”。在這份電報中,中共中央第一次用“人民解放戰爭”這個概念,取代在此之前一直使用的“自衛戰爭”的概念,並把它同“建立民主的中國”和蔣介石“自取滅亡”聯系在一起。

11月21日,中共中央召開會議,周恩來報告國共談判和國民黨統治區的情況。他指出:談判一年多,黨的和平、民主、統一、獨立的主張贏得了人民的信任﹔蔣介石的獨裁內戰政策在人民中暴露了,把美國企圖獨霸中國的面目也弄清了﹔為了實現黨的和平、民主、統一、獨立方針,武裝斗爭是主要的。毛澤東分析了全國軍事形勢,指出:過去至今已殲滅國民黨軍隊38個旅。蔣介石的攻勢是可以戰勝的,經過半年到一年,消滅他七八十個旅,停止他的進攻,開始反攻,把他在美國援助下七八年積蓄的力量在一年內打破,達到兩黨力量平衡。達到了平衡就很容易超過。那時我們就可以打出去,首先是安徽、河南、湖北、甘肅,然后可以再向長江以南發展。毛澤東還指出:“現在是否要提出打倒蔣介石?我們做這個工作而不提這個口號,口號仍然是恢復一月十三日停戰協定生效時的雙方位置和實現政協決議。”會議根據毛澤東的提議,決定以“打倒蔣介石”來最終解決國內問題。由“自衛戰爭”到“解放戰爭”,由“制止內戰,恢復國內和平”到“打倒蔣介石”,這是中國革命發展進程中黨的戰略指導思想的一個根本性的轉變。

為了推進革命形勢,使之迅速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一個新的高潮,中共中央於1947年2月1日在延安召開政治局會議。會上,彭德懷報告軍事形勢,周恩來報告國民黨統治區人民運動的情況,毛澤東就迎接中國革命高潮問題作了重要講話。會議著重討論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起草的《迎接中國革命的新高潮》的黨內指示,認為解放區軍事斗爭的勝利和國民黨統治區人民運動的發展,預示著中國革命的新高潮必將到來。毛澤東在講話中指出,全國性的革命高潮,在中國近半個世紀中有過幾次:辛亥革命,北伐戰爭,抗日戰爭。這一次即將到來的新的革命高潮與前幾次有所不同,是中國共產黨單獨領導的。這幾次革命高潮,都具有反對帝國主義的民族革命性質。這一次,是反對美帝國主義。這次革命高潮的動力“是兩條戰線,就是解放區和蔣管區的人民運動,而以解放區為主。解放區的勝利越大,高潮就來得越快”。敵人是可以打敗的,但這並不是說我們面前沒有困難,有些地方可能還要失去。但是在失去一些地方之后,我們又會在別的地方獲得新的發展。黨和人民有一切把握取得最后勝利,這是毫無疑義的。

會議討論通過的《迎接中國革命的新高潮》的黨內指示,向全黨宣告:“目前各方面情況顯示,中國時局將要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這個新的階段,即是全國范圍的反帝反封建斗爭發展到新的人民大革命的階段。現在是它的前夜。我黨的任務是為爭取這一高潮的到來及其勝利而斗爭。”指示說明,由於美國和國民黨反動派採取變中國為美國殖民地的政策、發動內戰的政策和加強法西斯獨裁統治的政策,“迫使中國各階層人民處於團結自救的地位。這裡包括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開明紳士、其他愛國分子、少數民族和海外華僑在內。這是一個極其廣泛的全民族的統一戰線。它和抗日時期的統一戰線相比較,不但規模同樣廣大,而且有更加深刻的基礎。全黨同志必須為這個統一戰線的鞏固和發展而奮斗”。指示明確提出,爭取新的人民大革命高潮到來的關鍵,是繼續大量地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必須在今后幾個月內再殲蔣軍四十至五十個旅,這是決定一切的關鍵”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著:《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下冊,中共黨史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