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進攻的展開

作者:    發布時間:2015-02-10   
分享到 :

人民解放軍各路大軍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在1947年7月至9月間相繼由內線轉向外線,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戰略進攻的主要方向是中原地區,尤其是中原南部的大別山地區。

中原地跨蘇、皖、豫、鄂、陝五省,南臨長江,北枕黃河和隴海路,東起運河,西迄伏牛山和漢水,人口4500余萬,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人民解放軍出擊中原,建立根據地,就可南扼長江,東懾南京,西逼武漢,直接威脅江南。為了便於統一領導和組織各方面力量經略中原,在晉冀魯豫野戰軍進行轉入戰略進攻的准備期間,中共中央於1947年5月16日決定組成以鄧小平為書記的新的中原中央局。

6月30日晚,劉鄧大軍四個縱隊12萬余人,於山東省的臨濮集至張秋鎮150公裡的地段上,一舉突破黃河天險,挺進魯西南,發起魯西南戰役。在約一個月的時間內,殲敵四個整編師師部、九個半旅共6萬余人,由此揭開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這一戰役,迫使國民黨從西北、山東和中原等地抽調七個整編師17個半旅向魯西南馳援,打亂了敵人的戰略部署,為挺進大別山開辟了道路,並有力地配合了西北和山東野戰軍粉碎敵人重點進攻的作戰。

魯西南戰役勝利后,劉鄧大軍不經休整,便迅速甩開將要向它合圍的幾路國民黨軍隊,在進入魯西南的華東野戰軍五個縱隊及新成立的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十一縱隊的掩護下,從8月7日起分三路向南疾進,提前開始了千裡躍進大別山的壯舉。劉鄧大軍以銳不可當之勢,先后跨越隴海路、黃泛區、沙河、渦河、洪河、汝河、淮河等重重障礙,經過20多天的艱苦跋涉和激烈戰斗,於8月末進入大別山區,完成了一次無后方依托,以長驅直進插入敵人戰略縱深為特點的特殊形式的進攻行動。隨后,劉鄧大軍克服極度疲勞、疾病流行、減員嚴重、缺乏糧彈衣著等嚴重困難,擺脫國民黨重兵的合擊,以主力乘虛出擊皖西、鄂東,先后在安徽六安東南的張家店戰役和湖北廣濟西北的高山鋪戰役中,取得殲敵一個整編師師部及三個半旅的勝利。在中原中央局的領導下,劉鄧大軍經過艱苦斗爭,到11月下旬,共殲敵3萬余人,並發動群眾建立33個縣的民主政權,初步完成了在大別山區的戰略展開。

8月22日晚,陳謝大軍在西北野戰軍的策應下,在晉南、豫北交界處南渡黃河,挺進豫西。渡河后,截斷橫貫中原的隴海路,東逼洛陽、鄭州,西叩潼關,接著又沿伏牛山兩側展開,並揮師南下,以一部向陝南進擊,主力向豫西沿平漢路兩側南擊。到11月底,共殲敵5萬余人,建立39個縣的民主政權,完成在豫陝鄂邊地區的戰略展開,有力地配合了劉鄧大軍和西北野戰軍的作戰。

9月9日,陳粟大軍在菏澤以東的沙土集全殲國民黨軍隊一個整編師。9月26日,陳粟大軍除留兩個縱隊在魯西南牽制敵軍外,主力分五路越過隴海路南下,進入豫皖蘇平原,實行分散作戰。接著又破擊隴海路蘭封至郝砦段和津浦路徐州至固鎮段,殲滅國民黨軍隊1萬余人,威懾徐州國民黨守軍。到11月中旬,建立起25個縣的民主政權,擴大了豫皖蘇解放區,並完成了在這一地區的戰略展開。

劉鄧、陳謝、陳粟三路大軍在中原地區展開,使這一地區成為人民解放軍奪取全國勝利的前進基地,引起國民黨統治集團的極大震驚。為了爭奪中原,阻止解放軍的攻勢,國民黨政府於11月下旬成立“國防部九江指揮部”,由國防部長白崇禧兼任主任,直接掌管豫、皖、鄂、湘、贛五省的軍政大權,調集33個旅,企圖以“總力戰”的戰略,對大別山地區的解放軍進行圍攻。劉鄧大軍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以三個縱隊由鄧小平率領,留在大別山區堅持斗爭﹔以一個縱隊由劉伯承率領,渡淮河北上,向淮西地區轉移﹔以剛由晉冀魯豫地區南調的兩個縱隊越平漢路西進,在桐柏、江漢地區展開,創建新解放區,調動敵人。與此同時,陳粟、陳謝兩路大軍發起對平漢、隴海兩路的破擊戰,吸引圍攻大別山的敵軍回援。12月30日,三路大軍各一部在河南確山地區勝利會師。從此,鄂豫皖、豫皖蘇、豫陝鄂、桐柏、江漢五塊新解放區溝通聯系,初步形成了擁有3000萬人口的新的中原解放區。

逐鹿中原的人民解放軍縱橫馳騁於江淮河漢之間,經過四個月的作戰,共殲滅國民黨軍隊19.5萬人,解放縣城近百座,吸引和調動南線敵軍全部兵力160多個旅中約90個旅於自己周圍,對於改變整個戰爭形勢,“起了決定性的戰略作用”。國民黨當局也不得不承認,由於中原戰場的失利,其“全盤戰略形勢,乃從此陷於被動”      

在劉鄧、陳粟、陳謝三路大軍挺進中原的同時,內線各戰場的人民解放軍也逐漸轉入反攻。為了策應陳謝集團南渡黃河,西北野戰軍於8月6日開始圍攻榆林,到11日撤出戰斗,調動了胡宗南部主力北援。8月20日,西北野戰軍乘南北敵軍尚未會合之際,在沙家店地區一舉殲滅自榆林南下的國民黨軍整編第三十六師主力,從根本上扭轉了西北戰局。沙家店戰役后,在陳謝集團出擊豫西,威脅西安,迫使胡宗南部主力南撤的有利情況下,西北野戰軍乘勝轉入內線反攻,發起黃龍、延(延長、延川)清(澗)戰役,解放延安東北的廣大地區,開辟黃龍山新解放區。

華東野戰軍西線兵團轉到外線后,國民黨軍隊糾集兵力分路向膠東半島大舉進攻,企圖迅速結束山東戰事,以便轉用兵力於其他戰場。華東野戰軍東線兵團為吸引國民黨軍隊,策應外線主力挺進中原,進行了膠東保衛戰,並於10月初轉入內線反攻。至12月,共殲敵6.3萬人,收復膠東大片地區,最終粉碎國民黨軍隊對山東的進攻,從根本上改變了山東戰場的形勢,有力地配合了西線兵團的作戰。

北線的東北民主聯軍為配合南線作戰,於9月14日發起秋季攻勢。先由南滿部隊對北寧路及其兩側地區發起進攻,殲滅守備薄弱之敵,誘使沈陽地區的國民黨軍隊主力南調。而后又以北滿部隊在中長路沈陽以北段發動攻勢,使敵首尾不能相顧。在為期近兩個月的秋季攻勢中,東北民主聯軍共殲滅國民黨軍隊約6.9萬人,迫使敵人退縮在錦州、沈陽、四平、長春、吉林等僅佔東北總面積14%的34座城市及其附近地區,陷入更加被動的局面。秋季攻勢還調動華北國民黨軍隊五個師增援東北,有力地配合了晉察冀野戰軍的作戰。

晉察冀野戰軍為打破敵我雙方在北平、天津、保定三角地帶的對峙狀態,積極捕捉戰機,於9月上旬發起大清河北戰役。此后,又利用國民黨軍隊抽兵增援東北的時機,抓住敵第三軍主力從石家庄孤軍北援的有利戰機,於10月19日至22日在清風店地區全殲該敵。清風店戰役的勝利,對扭轉晉察冀地區的戰局起了關鍵性的作用。接著,按照剛進到晉察冀地區的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的指示,晉察冀野戰軍和地方武裝又於11月6日至12日,乘勝一舉攻克國民黨軍隊堅固設防的華北重鎮石家庄,全殲守敵2萬余人。石家庄戰役是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后,對國民黨軍隊據守的較大城市的第一次成功的攻堅戰。這個戰役的勝利,使晉察冀和晉冀魯豫兩大解放區連成一片,同時也表明人民解放軍已具備奪取敵人堅固設防的較大城市的能力。攻克石家庄后,中共晉察冀中央局組織全面的城市接管工作,並取得了管理新解放城市的有益經驗。

各戰場人民解放軍在內線和外線的配合作戰,構成人民解放戰爭全國規模的戰略進攻的總形勢。在半年的作戰中,人民解放軍共殲敵75萬余人。到1947年底,戰爭已經主要的不是在解放區內進行,而是在國民黨統治區內進行了。國民黨軍隊被迫由戰略進攻轉變為全面防御,從而結束了長期以來人民軍隊在革命戰爭中所處的戰略防御地位。這一偉大勝利,標志著戰爭形勢的根本改變,標志著中國革命新高潮的到來,標志著中國革命戰爭已經達到一個新的歷史轉折點。毛澤東指出:“這是一個歷史的轉折點。這是蔣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這是一百多年以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這個事變一經發生,它就將必然地走向全國的勝利。”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著:《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下冊,中共黨史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