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中共中央后方委員會成立於棗林溝會議之前根據不足?

作者:    發布時間:2015-04-01   
分享到 :

    1947年上半年,國民黨撕毀和平協議,發動內戰,開始進攻陝甘寧邊區。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撤離延安轉戰陝北途中,在棗林溝會議上決定將中央機關分為前委和工委兩部分,后中共中央又成立中央后方委員會,簡稱中央后委。

    但在一些文章中卻有中央后委成立於“棗林溝會議之前”的提法。其理由是:“撤離延安后,中直、軍直各機關和老弱婦孺均轉移至晉西北臨縣、興縣地區。3月24日中共中央命令周恩來同志到山西臨縣三交鎮安排后方工作。3月25日、26日中共中央又為中直、軍直安全轉移問題作了兩次電報指示,提出派恩來同志即來晉綏幫助賀、葉、楊處理這一轉移工作。”因而可以看出,“由葉劍英、楊尚昆同志負責的后委應在棗林溝會議之前成立並開展工作”。

    按照以上推論,似乎在“三月二十四日,中共中央命令周恩來同志到山西臨縣三交鎮安排后方工作”之時,或者比這更早,后委就成立了。然而那時候連中共中央留不留在陝北、中央領導同志全留還是部分留、誰留誰走這樣一些重大問題都還沒有解決,是不可能先成立一個中央后委的。3月28日中共中央在王家坪、任家山決定留陝北不走,書記處成員毛、朱、劉、周、任都要求留在陝北前線。周恩來起程去晉綏以后,毛澤東同志等人仍繼續討論,在棗林溝,終於作出了決定:“組織工委”,劉、朱“去臨縣與董、葉會合”﹔“嗣后即由毛、周、任三人主持中央”。中共中央工委當時的目的地是晉西北的臨縣,工委到達后,在晉西北的中直、軍直各機關的工作,自然應由工委統一指揮。因此,毛澤東、任弼時在催請周恩來早日回河西時特別囑咐:“河東事由劉、朱、董、葉處理”。可見,3月底,直到4月9日中央后委還沒有成立。直到4月9日中央向各戰略區發出的重要通知中,宣布了中共中央“繼續留在陝甘寧邊區”和“組織中央工作委員會”等三項決定,仍未見提及成立中共中央后委之事。

    4月10日,周恩來由山西回到陝北,同毛澤東、任弼時等會合。11日,根據周恩來的匯報,中共中央再次研究了先后轉移到山西柳林、臨縣和興縣地區的中央、軍直各機關的去向,決定“在晉西北的中央機構分三部分”。按照這個決定,李濤率一部分來陝北工作﹔中央工委由劉少奇、朱德、董必武、康生、彭真組成,不久離開晉西北轉往晉察冀解放區﹔以葉劍英為書記,楊尚昆為后方支隊司令組成中央后委,繼續在晉西北領導后方工作。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中央后委是在周恩來由晉西北返回陝北,中共中央決定在晉西北的中央機構分成三個部分時,才正式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