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確定為五星紅旗?

作者:    發布時間:2015-07-10   
分享到 :

1949年7月14日至8月15日,《人民日報》、《解放日報》、《新華日報》刊登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征求國旗圖案的通知。引起國內及世界各地華人的極大興趣,人們紛紛響應。他們精心設計、繪制出一幅幅各具特色的圖案,並標上詳細說明,寄往北平(北京)。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新政協籌備會國旗審查小組,收到了2992幅國旗圖案,其中有23幅是從美洲寄來的。

評選委員會就國旗設計提出三點要求:第一,要有中國特征(如地理、民族、歷史、文化等)﹔第二,要有政權特征(以工人階級為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第三,要以庄嚴簡潔為主。經過初選,應征稿件的設計構思符合上述三點要求的,大約有四類:鐮錘交叉並加五角星﹔嘉禾齒輪並加五角星﹔以二色或三色橫條或豎條組成旗面,於左上角或中央置鐮錘或五角星或嘉禾齒輪﹔旗面為紅色或三分之二為紅色,三分之一為白、藍、黃各色,加紅色或黃色五角星。在評選中,著名戲劇家田漢拿起一幅五星紅旗圖案草稿說:“這個設計是不錯的。”多數人也覺得這個設計美觀大方,而且寓意也好。於是,評選委員會就從稿件中精選出38種國旗草圖,編成《國旗圖案參考資料》提交全國政協第一次全體會議討論。

9月25日,毛澤東召開國旗、國徽、國歌、紀年等協商座談會。會上,毛澤東拿著一幅五星紅旗的圖案說:這個圖案表現我國革命人民的大團結。現在要大團結,將來也要大團結。因此,現在也好,將來也好,又是團結,又是革命。代表們認真聽取了毛澤東的意見,並經過反復討論。9月26日,全國政協一屆全體會議國旗、國徽審查組,通過了第323號設計圖案(即國旗圖案參考資料中第32號草圖)為當選圖案。它的設計者叫曾聯鬆。

曾聯鬆在少年時代就酷愛書畫,寫得一手好字。他的圖案由一顆大星引導,四顆小星環繞周圍,像眾星拱北斗,大五角星象征中國共產黨,四顆小星象征廣大人民,人民緊緊地環繞在黨的周圍,團結戰斗,從勝利走向勝利。圖案色彩以紅色為主,似滿天紅霞,象征革命﹔五角星為黃色,這不僅與紅色相協調,像紅霞一片,金光燦燦,而且表達了中華兒女黃色人種的民族特征。五顆金星的結合圖形,大小呼應,疏密相間,形成了一個橢圓形,這同我國疆土的幾何圖形類似,既表現了中國地理特征,也顯得平穩和諧。

9月27日,周恩來代表會議主席團,提出國旗等四個決議草案,請出席政協一屆全體會議的代表進行表決。決議草案中,有關國旗的部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為五星紅旗,象征中國革命人民大團結。”出席會議的全體代表,一致通過了上述決議。

 選自《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1000個為什麼》,韓廣富 曹希嶺 主編

中共黨史出版社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