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不應忘記也無法割斷(鐘聲)
日本,隻有牢記歷史,真正對歷史負責,才有可能開創光明未來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70年前的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8月14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以內閣決議形式發表談話,借此闡釋日本的歷史觀和對未來的思考。人們注意到,盡管“安倍談話”包含了“侵略”“殖民統治”“反省”和“道歉”等關鍵詞,但其語境,特別是誠意同“村山談話”相去甚遠。
日本軍國主義當年發動侵略戰爭、實行殖民統治的罪行,早已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一系列具有國際法效力的宣言、公告和審判早已作出不容置疑的定論。日本這個曾經給中國人民和廣大亞洲國家人民帶來巨大災難的國家,反省和道歉是必須的。日本隻有直面侵略和殖民歷史,真誠反省和道歉,才有可能真正負起歷史責任,取信於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開辟新的未來。
20年前,時任日本首相村山富市頂著日本右翼勢力的反扑,發表談話,明確無誤地對日本的“殖民統治和侵略”表示“深刻的反省和由衷的歉意”。“村山談話”以直面歷史和對未來負責的態度,鞏固了日本獲得亞洲鄰國寬容、融入國際關系體系的基礎。歷屆日本政府(包括安倍第一次出任日本首相期間),均明確表示繼承“村山談話”。
然而,一段時間以來,日本國內出現了挑戰乃至背離“村山談話”的逆流。安倍第二次出任日本首相后,曾在多個場合宣稱將“不會原封不動地繼承‘村山談話’”,並提出“侵略的定義在國際上尚無定論”。今年2月,安倍為准備談話親自挑選日本經濟界人士、歷史學者和外務省退休高官等16名成員成立“專家座談會”。“專家座談會”先后7次召開會議,於8月6日向安倍提交報告書。長達38頁的報告書隻在一處加了腳注,即寫明部分委員對於使用“侵略”一詞存在不同意見。直至“安倍談話”出台的最后一刻,日本國內外輿論關注的焦點,仍然是談話中究竟會不會採用“侵略”“殖民統治”“反省”“道歉”等關鍵詞。
在宣布無條件投降70周年之際,日本承認侵略和殖民統治的歷史事實,並作出應有的反省和道歉,本應是不成其為問題的問題。然而,嚴峻的現實提醒人們,勝利成果需要不斷捍衛,挑戰人類公理和正義的狂妄之舉必須打壓。
針對日本國內出現的逆流,國際社會和日本國內的有識之士表達了強烈憤慨和嚴正立場,曾經飽受日本侵略、殖民統治之苦的亞洲國家和反法西斯盟國當頭棒喝。銘記歷史、守護和平的力量始終是有力的強音。
戰后70年的歷史一再表明,正義與邪惡的較量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失。時至今日,日本仍未能像德國一樣同不光彩的歷史徹底決裂。對於日本這樣一個國家,要聽其言,更要觀其行。真正的反省和道歉,理應是不折不扣的誠意,理應化作對戰后和平秩序的尊重和服從。去年,安倍政府以內閣決議形式解禁了集體自衛權,力推背離和平憲法的安保法案。所謂“積極和平主義”背后,不過是挑戰歷史、沖撞公理正義的盲動和狂妄。
“盡管如此,我們世世代代日本人,必須直面歷史。我們有責任謙卑地繼承過去,並傳遞到未來。”安倍談話貌似謙卑,但那句“我們的子孫一代和過往的戰爭沒有關系。我們不能讓他們背負謝罪的宿命”,卻又是對國家和后人十足的不負責任。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后人不僅要繼承前人所創造的成就,也應該擔負起前人罪行所帶來的歷史責任。歷史不應忘記也無法割斷。如果日本沒有直面侵略和殖民統治歷史的誠意,並真誠反省和道歉,就不可能取信於國際社會,更何談為世界和平作出貢獻。
日本,隻有牢記歷史,真正對歷史負責,才有可能開創光明未來。
《 人民日報 》( 2015年08月15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