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歷史唯物主義 批判歷史虛無主義思潮

作者:龔雲    發布時間:2015-08-27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分享到 :

內容摘要:歷史唯物主義是人類歷史觀的偉大變革,但不會是結束變革的變革。歷史唯物主義是一個發展的、開放的體系,不是一種僵化的、封閉的學說。這決定了,我們隻有學習和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堅持和發展歷史唯物主義,才能從認識上有效遏制歷史虛無主義。

關鍵詞:歷史唯物主義;革命;階級斗爭;歷史虛無主義;堅持;分析;研究;學說;發展;馬克思主義

 

歷史唯物主義是人類歷史觀的偉大變革,但不會是結束變革的變革。歷史唯物主義是一個發展的、開放的體系,不是一種僵化的、封閉的學說。這決定了,我們隻有學習和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堅持和發展歷史唯物主義,才能從認識上有效遏制歷史虛無主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旗幟鮮明地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同時指出,要高度重視學習和運用歷史唯物主義,隻有堅持歷史唯物主義,我們才能不斷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斷開辟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當前,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批判、遏制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重要思想武器,就是在歷史研究中堅持歷史唯物主義。

堅持歷史唯物主義正確立場

堅持歷史唯物主義,批判歷史虛無主義思潮,首先要堅持人民立場,批判歷史虛無主義替剝削階級辯護的立場。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歷史活動是群眾的活動,隨著歷史活動的深入,必將是群眾隊伍的擴大。”“以往的理論從來忽視居民群眾的活動,隻有歷史唯物主義才第一次使我們能以自然科學的精確性去研究群眾生活的社會條件以及這些條件的變更。”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杰弗裡·巴勒克拉夫評價說:“馬克思主義促進了對人民群眾歷史作用的研究,尤其是他們在社會和政治動蕩時期的作用。”但歷史唯物主義肯定人民群眾創造歷史,並不否認杰出人物的作用。因為,“歷史必然性的思想也絲毫不損害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全部歷史正是由那些無疑是活動家的個人的行動構成的。”歷史唯物主義又確認,英雄、杰出人物,隻有當他們能在不同程度上正確理解社會發展條件、理解應當如何改變這些條件時,才能在社會生活中起重大的積極作用。

歷史虛無主義者表面以“客觀公正”相標榜,宣稱要擺脫歷史研究的意識形態屬性,實際上為近代歷史上的統治者進行辯護。他們就像列寧指出的,“歷史必然性的思想也絲毫不損害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全部歷史正是由那些無疑是活動家的個人的行動構成的。”歷史虛無主義者為了自己的名利需要,或迎合市場的需求,或與所謂國際接軌,任意歪曲歷史、戲說歷史,將歷史變成商業化的消費品,隨意歪曲歷史、偽造歷史、解釋歷史。他們就像恩格斯批判的那樣:“資產階級把一切都變成商品,對歷史學也是如此。資產階級的本性,它生存的條件,就是要偽造一切商品,因而也要偽造歷史。偽造得最符合資產階級利益的歷史著作,所獲得的報酬也最多。”

客觀來講,堅持歷史唯物主義人民立場,一點也不影響歷史研究的客觀性、科學性。“科學越是毫無顧忌和大公無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願望。”“唯物主義者貫徹自己的客觀主義,比客觀主義者更徹底、更深刻、更全面。他不僅指出過程的必然性,並且闡明究竟是什麼樣的社會經濟形態提供這一過程的內容,究竟是什麼樣的階級決定這種必然性。”相反,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由於站錯了立場,所以使歷史科學成為一種兒戲,成為“偽科學”。

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

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當前主要是在歷史研究中堅持歷史唯物主義關於革命的基本觀點,堅持階級斗爭學說,批判歷史虛無主義思潮貶損革命和階級斗爭的錯誤觀點。

第一,關於革命的基本觀點。

否定革命是歷史虛無主義的慣用手法和重要表現,他們攻擊革命使人發狂,把革命看作是情緒化的產物、一種破壞力量。歷史唯物主義關於革命的基本觀點主要包括:(1)革命是一種歷史發展的必然現象,不是人的主觀意志的產物。恩格斯早就指出:“把革命的發生歸咎於少數煽動者的惡意那種迷信的時代,早已過去了。現在每個人都知道,任何地方發生革命動蕩,其背后必然有某種社會要求,而腐朽的制度阻礙這種要求得到滿足。”(2)革命是歷史發展的火車頭。“正是舊的復雜的社會機體中階級對抗的這種迅速而劇烈的發展,使革命成為社會進步和政治進步的強大推動力。”因而,革命既是破壞,也是建設。正如毛澤東所說:“我們不但善於破壞一個舊世界,我們還將善於建設一個新世界。”(3)革命的方式包括暴力革命和非暴力的和平過渡。暴力並不是絕對的壞事,暴力在歷史中還起著另一種作用:革命的作用。用馬克思的話說,暴力是“每一個孕育著新社會的舊社會的助產婆﹔它是社會運動借以為自己開辟道路並摧毀僵化的垂死的政治形式的工具”。特定的革命採取哪種方式,不以革命者的意志為轉移。它取決於社會政治文化傳統、革命主客觀條件的成熟程度和革命與反革命的力量對比等諸多因素,其中政治力量的對比是決定性的因素。從人類歷史發展的實踐來看,暴力革命是一種主要的變革方式。(4)革命的主體是人民群眾。革命是一種大規模的群眾性運動,不是少數人的政治密謀,更不是政治恐怖。革命把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同革命的目標緊緊聯系在一起,具有極大的感召力。革命者用暴力摧毀了陳腐的政治權力,造成了使新的經濟狀況能夠存在和發展的政治狀態,這就必然會帶來人們思想上的極大解放,帶來人們在道德上和精神上的巨大躍進,把人們引向新的精神境界。

上述分析表明,堅持歷史唯物主義關於革命的基本觀點,就可以有力駁斥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對中國近代革命、特別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污蔑。革命是中國近代史的主題,是近代中國的首要任務。美國著名中國學專家費正清在《觀察中國》一書中指出:“帝國主義的侵略使中國人民蒙受了恥辱,正是這種恥辱喚起了中國的民族主義並激發了二十世紀中國革命”,“革命是近代中國的基調,美國人要想了解這一點,必須首先要懂得中國的歷史。”

第二,階級斗爭學說。

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極力貶損、否定階級斗爭學說。階級斗爭學說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重要內容。歷史唯物主義關於階級斗爭學說的基本觀點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首先,原始社會解體以來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當文明一開始的時候,生產就開始建立在級別、等級和階級的對抗上,最后建立在積累的勞動和直接的勞動的對抗上。沒有對抗就沒有進步。這是文明直到今天所遵循的規律。到目前為止,生產力就是由於這種階級對抗的規律而發展起來的。”

其次,階級斗爭是歷史發展的直接動力。“我們一貫強調階級斗爭,認為它是歷史的直接動力,特別是一貫強調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的階級斗爭,認為它是現代社會變革的巨大杠杆﹔所以我們決不能和那些想把這個階級斗爭從運動中勾銷的人們一道走。”

再次,階級斗爭必然導致無產階級專政。“(1)階級的存在僅僅同生產發展的一定歷史階段相聯系﹔(2)階級斗爭必然導致無產階級專政﹔(3)這個專政不過是達到消滅一切階級和進入無階級社會的過渡。”

歷史唯物主義關於階級斗爭的學說,對於認識階級社會現象具有重大意義。正如列寧所指出的,“馬克思主義提供了一條指導性的線索,使我們能在這種看來扑朔迷離、一團混亂的狀態中發現規律性。這條線索就是階級斗爭的理論。隻有研究某一社會或某幾個社會的全體成員的意向的總和,才能科學地確定這些意向的結果。其所以有各種矛盾的意向,是因為每個社會所分成的各階級的地位和生活條件不同。”

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科學方法

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科學方法,特別是要堅持階級分析法、歷史分析法和辯証分析法。

其一是階級分析法。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類是劃分為階級的。“個人隸屬於一定階級這一現象,在那個除了反對統治階級以外不需要維護任何特殊的階級利益的階級形成之前,是不可能消滅的。”因此,辨清階級利益是階級分析的核心所在。“馬克思主義者對這些問題的提法應該完全不同。他們必須到生產關系中間去探求社會現象的根源,必須把這些現象歸結為一定階級的利益。”在這個意義上,階級分析法是分析階級社會現象的有效鑰匙。沒有這個方法,就會得出一些膚淺、錯誤的結論。歷史虛無主義思潮以統治階級自己的言辭乃至日記作為評價依據,得出一些停留在表象的言論。歷史唯物主義階級分析法要求在評價歷史人物時,不能僅看言辭,更要看行動。“要弄清政黨斗爭中的情況,就不要相信言辭,而要研究各政黨的真實歷史,主要不是研究各政黨關於自己所說的話,而是研究它們的行動,研究它們是怎樣解決各種政治問題的,是怎樣處理與社會各階級即與地主、資本家、農民和工人等等的切身利益有關的事情的。”

其二是歷史分析法。歷史唯物主義要求研究歷史時,把研究對象置於一定的歷史關聯環節中考察,用具體的歷史的方法對研究對象做出評價。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應該放在其所處時代和社會的歷史條件下去分析,不能離開對歷史條件、歷史過程的全面認識和對歷史規律的科學把握,不能忽略歷史必然性和歷史偶然性的關系。列寧提出:“馬克思主義要求我們一定要歷史地來考察斗爭形式的問題。脫離歷史的具體環境來談這個問題,就是不懂得辯証唯物主義的起碼常識。”“不詳細考察某個運動在它的某一發展階段的具體環境,要想對一定的斗爭手段問題作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就等於完全拋棄了馬克思主義的立腳點。”他進而強調,“在社會科學問題上有一種最可靠的方法,它是真正養成正確分析這個問題的本領而不致淹沒在一大堆細節或大量爭執意見之中所必需的,對於用科學眼光分析這個問題來說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不要忘記基本的歷史聯系,考察每個問題都要看某種現象在歷史上怎樣產生、在發展中經過了哪些主要階段,並根據它的這種發展去考察這一事物現在是怎樣的。”因此,沒有觀察社會現象的歷史觀點,歷史科學就會無法存在和發展,因為隻有這樣的觀點才能使歷史科學不致變成偶然現象的糊涂賬,不致變成一堆荒謬絕倫的錯誤。列寧指出:“在分析任何一個社會問題時,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絕對要求,就是要把問題提到一定的歷史范圍之內。”因而,隻有歷史地去看待歷史,才能正確認識歷史,真正探究歷史發展的規律指導現實,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為現實服務。

其三是辯証分析法。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從零亂的現象中發現事物內部存在的必然聯系,從客觀事物存在和發展的規律出發,在實踐中按照客觀規律辦事。歷史唯物主義辯証分析法要求對歷史現象:(1)採取一分為二的方法,反對那種“要麼全面肯定,要麼全面否定”的形而上學方法。馬克思指出,“辯証法在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對現存事物的必然滅亡的理解﹔辯証法對每一種既成的形式都是從不斷的運動中,因而也是從它的暫時性方面去理解﹔辯証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2)抓住歷史的本質、主流、主線,把握研究對象的內在本質,辨清內容與形式。“正如在日常生活中應當把一個人對自己的想法和品評同他的實際人品和實際行動區別開來一樣,在歷史的斗爭中更應該把各個黨派的言辭和幻想同它們的本來面目和實際利益區別開來,把它們對自己的看法同它們的真實本質區別開來。”(3)堅持聯系的全面的觀點,科學地搜集全部事實,確定事實之間的聯系和相互依附性。歷史學是建立在客觀歷史事實的實証研究基礎上的。馬克思就提出,“研究必須充分地佔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種發展形式,探尋這些形式的內在聯系。隻有這項工作完成以后,現實的運動才能適當地敘述出來。”

但遺憾的是,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恰恰背離了歷史唯物主義辯証分析方法的要求。毛澤東曾說:“他們對於現狀,對於歷史,對於外國事物,沒有歷史唯物主義的批判精神,所謂壞就是絕對的壞,一切皆壞﹔所謂好就是絕對的好,一切皆好。”他們對統治階級採取了全盤肯定的態度,對代表人民利益和社會發展趨勢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採取了形式主義的否定方法。列寧早就指出:“馬克思主義教導我們,要從發展中觀察一切現象,不要隻滿足於作表面的描述,不要相信漂亮的招牌,要分析各個政黨的經濟基礎和階級基礎,要研究預先決定這些政黨的政治活動的意義和結果的客觀政治環境。”

發展歷史唯物主義

為了有力地批判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把歷史的內容還給歷史,在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的同時,我們也需要結合當代實際與時俱進地發展歷史唯物主義。

歷史唯物主義揭示了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但對一般規律的理解和對歷史發展總趨勢的預見不能代替對具體歷史過程的認識和把握。唯物史觀的誕生決不是認識歷史的任務的完成,而是新的重新研究的開始,決不能將唯物史觀當作現成的公式或教條套用。恩格斯在致保爾·恩斯特的信中指出,“如果不把唯物主義方法當做研究歷史的指南,而把它當做現成的公式,按照它來剪裁各種歷史事實,那它就會轉變為自己的對立物。”

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的特點。唯物史觀需要隨著歷史的發展演變而發展。發展歷史唯物主義是在堅持基本原理基礎上的發展,任何推倒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的所謂重建、重構,不是發展,而是修正,是對歷史唯物主義的虛無。

歷史唯物主義是人類歷史觀的偉大變革,但不會是結束變革的變革。歷史唯物主義是一個發展的、開放的體系,不是一種僵化的、封閉的學說。這決定了,我們隻有學習和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堅持和發展歷史唯物主義,才能從認識上有效遏制歷史虛無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