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必勝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重要講話
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以高度凝練的語言,深刻闡述了抗日戰爭在中國歷史發展進程中的影響,闡述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闡述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對人類和平事業的重大貢獻。他站在新的歷史高度,總結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歷史啟示的基礎上,提出了“人民必勝”這一為歷史反復証明的真理。
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毛澤東早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第二年即預見性地指出:“兵民是勝利之本。”在抗日戰爭即將勝利的時候,他在總結中國革命特別是抗日戰爭經驗的基礎上,明確提出“人民,隻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這一閃光馬克思主義理性光輝的科學論斷。抗日戰爭的勝利,歸根到底是人民戰爭的勝利,是人民的勝利。
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所進行的一系列抗爭,就是中國人民不斷覺醒的歷史過程,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不斷升華的歷史過程。中國人民的覺醒,在抗日戰爭時期達到全新的高度,並呈現所未有的新的氣象,最基本特征就是全民性,也就是為了挽救民族危亡,真正形成了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同仇敵愾、共赴國難的局面。甚至在十年內戰期間尖銳對立的國共兩黨,為了民族大義,也變成了共同對敵的友黨、友軍。“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華夏各民族兄弟,包括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僑胞,匯聚在中國共產黨首倡並推動的抗日民族統一的旗幟下,筑成了反抗日本侵略的堅固長城,最終打敗不可一世的日本法西斯,取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抗日戰爭的勝利,充分展示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誓死捍衛民族獨立和尊嚴堅不可摧的意志。在抗日戰爭中涌現出來的眾多彪炳史冊的英雄人物,如楊靖宇、趙尚志、左權、彭雪楓、佟麟閣、趙登禹、王銘章、張自忠、戴安瀾,“狼牙山五壯士”、“劉老庄連”、“八百壯士”,就是中國人民的杰出代表。正如毛澤東所說:“這個戰爭促進中國人民的覺悟和團結的程度,是近百年來中國人民的一切偉大的斗爭沒有一次比得上的。”抗日戰爭的勝利雄辯地說明,人民群眾是戰勝日本侵略者的根本決定力量。
人心的向背決定著一個政權的興衰,也決定著一個政黨的成敗。1944年6月,美國駐華外交官謝偉斯在給美國政府的報告中指出:“國民黨一心擔憂共產黨日益強大和潛在的威脅,擔心他們會贏得人民的普遍擁護,而國民黨由於自己的本質,是不可能爭取到這種擁護的。”中國共產黨不僅在敵后贏得了廣泛支持,在國民黨統治區也得到了廣泛認同。抗日戰爭勝利后,盡管國民黨政權的絕對實力要遠強於中國共產黨,且有美國的強力支持,然而僅僅四年時間,中國共產黨便以摧枯拉朽之勢,將國民黨趕出了大陸,將一個獨立、自由、統一、民主、和平的新中國呈現給世人,揭開了中國歷史發展的全新篇章,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基礎。
一切依靠人民,一切為了人民,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中國共產黨最大的政治優勢,是黨永立不敗的根本。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始終植根於人民群眾中間,堅持動員人民、依靠人民,提出和實施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和一整套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沒有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黨不可能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也不可能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同樣,如果沒有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黨也不可能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的成功。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才能使黨的執政地位獲得了廣泛、深厚、可靠、堅實的基礎,才能領導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者是中央黨史研究室宣教局征集二處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