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
9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高度評價抗日戰爭勝利的偉大意義,深刻指出了歷史所啟示的“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的偉大真理。回顧中國人民經歷的長達14年艱苦卓絕的斗爭,為什麼我們能夠最終取得這場“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是關鍵。具體可以從四個方面來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發揮中流砥柱作用。
——前提條件: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中國共產黨能夠始終代表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順應形勢要求,站在時代前列,指引前進方向。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誕生起,就是按照馬克思列寧主義建黨原則建立的完全新型的工人階級政黨,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了她能夠在民族危亡的歷史關頭,把握和順應時代大勢,展現出高超的政治智慧、寬闊的世界眼光、先進的思想理念和偉大的政治擔當,緊緊把握時代大勢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走勢,始終堅持從全民族根本利益和抗日戰爭政治本質出發,牢牢佔據了時代制高點,以卓越的政治領導力,指引了中國抗戰的戰略方向,找到了中國抗戰的正確道路,凝聚了中國抗戰的巨大力量,贏得了廣泛尊重、支持與援助,成為中國抗戰勝利的中流砥柱,發揮關鍵作用。
——歷史條件:極端艱險環境下的成長經歷,使中國共產黨形成了較成熟的領導集體,積累了豐富的斗爭經驗和方法,從襁褓逐漸走向成年。到抗戰全面爆發,中國共產黨已經與反動勢力進行了長達16年的艱險斗爭,歷經大革命時期和土地革命時期,並完成了偉大的二萬五千裡長征。其中,古田會議上,重申了黨對紅軍實行絕對領導,規定了紅軍的性質、宗旨和任務等事關黨的事業興衰成敗的根本性問題。遵義會議上,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政策,開始確立實際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抗戰開始后,中國共產黨科學總結兩次國內革命戰爭的經驗教訓,獨立自主地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結合起來,把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與爭取抗日戰爭勝利的現實目標結合起來,逐步形成了指導抗戰的正確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
——精神條件:中國共產黨人舍生取義為抗戰勝利付出巨大犧牲,匯聚起強大抗戰精神,極大激勵和鼓舞了中國人民抗戰必勝信念和決心。在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民付出了巨大犧牲,樹立了英勇抗戰的楷模。八路軍的“狼牙山五壯士”、新四軍的“劉老庄連”,東北抗聯的“八女投江”等共產黨領導下的英雄群體,楊靖宇、趙尚志、左權、彭雪楓等為代表的眾多優秀共產黨人,為抗戰勝利流盡最后一滴血。白山黑水,長城內外,大江南北,珠江兩岸,中國共產黨人的血和人民流在一起,和人民勝利在一起,鑄就無數英雄史詩。中國共產黨人凝聚起的抗戰精神,是中共領導的抗日軍民團結奮進的強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指引中國抗戰勝利前進的一面旗幟。
——組織條件:經過抗戰實踐和延安整風,中國共產黨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成為真正團結、統一、有戰斗力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在思想建設上,最重要的是形成了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毛澤東指出:“按照實際情況決定工作方針,這是一切共產黨員所必須牢牢記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在組織建設上,最突出的是保持了黨的純潔性,提高了黨組織的戰斗力。在黨的作風建設上,最顯著的標志是三大優良作風的提煉。鄧小平曾指出:“我們黨很完整的作風,經過延安整風已經建立起來”。經過延安整風,中國共產黨在思想、組織、作風上的真正成熟,為爭取抗戰勝利提供了堅強組織保障。(作者為中央黨史研究室宣教局征集一處副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