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偉大勝利 緬懷偉大犧牲

作者:劉茂杰    發布時間:2015-09-07    來源:解放軍報
分享到 :

左權(右二)犧牲前在前線。

就在幾天前的“勝利日”,我們成功舉辦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閱兵。

鐵流滾滾,將士昂揚,威武雄壯的閱兵方陣已經步履鏗鏘地走過了天安門,奔赴各自的戰場。在這些閱兵方陣中,走在最前面、最先接受致敬的是抗戰老兵方陣。當年,年輕的他們毅然奔赴戰場﹔如今,我們把最崇高的敬意獻給已然滿頭華發的他們!我們以這樣的方式啟示世人:紀念偉大的勝利,不應忘掉偉大的犧牲!

80多年前,腥風血雨中,面對那場國力、軍力和民心士氣均相差懸殊的戰爭,中國共產黨以偉大犧牲砥柱中流、凝聚人心、換取勝利,挺起了中華民族一個多世紀以來未曾挺起的脊梁,淬煉出嶄新的民族品格,奠定了泱泱中國在世界的大國地位。

為了民族大義,共產黨的隊伍含淚換上“青天白日”帽徽﹔面對“千古奇冤”,共產黨強忍悲憤以抗日為先

當“兄弟阋於牆,外御其辱”的古訓流傳至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大廈將傾的中國,蔣介石把它改做“攘外必先安內”。而面對蔣介石不肯放下的屠刀,當時還苦苦跋涉在長征路上的共產黨卻一再讓步,把“抗日反蔣”改為“逼蔣抗日”,再改為“聯蔣抗日”。

1936年12月,前往西安督戰“剿匪”的蔣介石被扣押。一片喊殺聲中,共產黨力勸和平解決——隻要蔣介石答應抗日,不管他手上沾了多少共產黨人的鮮血,放!

1937年8、9月間,很多眼見親人與戰友慘遭國民黨殺戮的紅軍戰士,含淚換上了國民黨的軍裝。不止是換裝。蔣介石一再壓縮編制,在陝甘寧邊區的紅軍主力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3個方面軍改成了3個師,紅軍許多高級將領隻能被降級使用,平均降三級以上。為民族大義而忍辱負重,中國共產黨最終以巨大的讓步和犧牲締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抗戰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后,國民黨內部妥協退讓傾向日趨嚴重,掀起多次反共高潮。1939年12月,閻錫山策劃發動“十二月事變”(又稱晉西事變),進攻共產黨領導的山西八路軍和新軍,向並肩作戰的戰友磨刀霍霍。1940年下半年,國民黨頑固派將反共重心由華北轉向華中,1941年1月發動“皖南事變”,新四軍損失慘重。1943年,蔣介石從抗日前線抽調3個師、動用50萬兵力打算“閃擊”延安……

為了避免抗日統一戰線破裂,面對國民黨頑固派的倒行逆施,共產黨人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同各愛國黨派團體和廣大人民一起維護了團結抗戰的大局。

8年抗戰,沒有共產黨人的巨大犧牲,無法改變當時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勇於犧牲的共產黨,成為狂風中的旗幟、激流中的砥柱。

抗戰期間,共產黨將領沖鋒在前,八路軍犧牲團以上干部688人,新四軍犧牲團以上干部317人

血火歲月,從莽莽大興安到巍巍太行山,從浸滿血淚的黑土地到硝煙彌漫的冀魯豫,共產黨將領堅持沖鋒在前,帶頭犧牲,用自己的靈魂與血性,支撐起中華民族的脊梁。

1940年10月, 東北抗聯第1路軍第3方面軍指揮陳翰章,帶領一支40多人的小部隊,轉戰黑龍江寧安南湖頭一帶,與數千日偽軍進行周旋,陷入缺彈缺糧的境地。12月的一天,部隊遭到敵人突襲,陳翰章當即指揮戰士同敵人展開激戰,連續打退敵人多次進攻。彈盡糧絕之際,敵人喊話勸降。

“死也不當亡國奴!”陳翰章一邊高聲回答,一邊繼續抵抗。不幸中彈后被俘,敵人拔出匕首,在他臉上又刺又劃。血流如注,他毫不屈服,更加憤怒地痛斥責罵。敵人凶殘地割下了他的舌頭。他怒目瞠視,又被活生生地剜去了雙眼……犧牲時,陳翰章年僅27歲。

抗戰烽火正酣,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曾給母親寫了一封家書。信中寫道:“日寇不僅要亡我之國,並要滅我之種……我全軍將士,都有一個決心,為了民族國家的利益,過去沒有一個銅板,現在仍然是沒有一個銅板,准備將來也不要一個銅板,過去吃過草,准備還吃草。”

“不要一個銅板”,即便“吃草”也要干革命、殺敵寇!共產黨人“願拼熱血衛吾華”,不惜以身殉國家,豎起了一座不朽的民族豐碑。

1941年11月,近4000名日偽軍偷襲蘇南黨政機關駐地溧陽縣塘馬村。新四軍第6師參謀長兼16旅旅長羅忠毅、政委廖海濤沖上前線指揮部隊,與近十倍於己的來犯之敵展開殊死搏斗。

當子彈漸漸打光,羅忠毅對大家說:“我們要用刺刀、拳頭、槍托子打擊敵人!”說完,他端起機槍帶頭沖向敵陣,壯烈犧牲。塘馬之戰,旅長羅忠毅、政委廖海濤雙雙殉國,48團2營營長黃蘭弟、4連連長雷來速、5連連長陳必利、6連連長趙匡山等270多名指戰員光榮犧牲……

抗戰期間,據不完全統計,八路軍犧牲團以上干部688人,新四軍犧牲團以上干部317人,兩者相加計犧牲團以上干部1005人。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共產黨的隊伍決不投降、血戰到底,譜寫了氣壯山河的犧牲之歌

1941年1月,日軍集結重兵對魯西抗日根據地進行掃蕩。魯西軍區教導第三旅特三營率九連、十連奉命在山東莘縣蘇村阻擊日軍。

日軍坦克橫沖直撞,彈雨密集,營長鐘銘新被飛來的彈片打傷腹部。他捂著流出的腸子繼續指揮,結果再次負傷,直至犧牲。十連指導員嚴海元,端著機槍爬上房頂,對著蜂擁而至的日軍一陣猛烈掃射,不幸中彈犧牲,從房頂跌下來時懷中還緊緊抱著機槍。九連二排長劉勇身負重傷,索性將一束手榴彈掖在腰間,待敵人的坦克駛到身邊時,用力拉響了手榴彈……

最后關頭,教導員邱良左作了戰斗動員:“同志們,考驗我們的時候到了!上好刺刀,准備白刃戰斗!”身負重傷的小號手平躺在房頂上,用盡平生氣力吹響了向敵進軍的絕響……這一仗,特三營以血肉之軀,阻擊了十倍於己的日軍,僅8人生還。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四年抗戰,共產黨的隊伍前赴后繼、英勇戰斗,決不投降、血戰到底,奏響了氣壯山河的軍魂之歌。

1945年7月16日,盤踞三埠的日軍兵分三路,直扑開平赤坎鎮,國民黨軍隊聞風而逃。共產黨領導的民間武裝司徒氏四鄉自衛隊堅守南樓、北樓,抗擊沿潭江進犯之敵。由於敵眾我寡,自衛隊突圍后,留下7名隊員……戰至最后,他們把槍支砸毀,在牆上揮筆留名“照、旋、遇、昌、耀、濃、炳”,又聯名寫下遺書:“我等保守騰蛟,敵人屢勸我投降,我們雖不甚讀書詩,但對於盡忠為國為鄉幾字,亦可明了……”

《八路軍出師抗日誓詞》有這樣一句話:“為了民族,為了國家,為了同胞,為了子孫,我們隻有抗戰到底!”抗戰8年,共產黨軍隊對日作戰12.5萬次,傷亡、失蹤58.4萬人,殲滅日偽軍171.4萬。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一部氣勢恢宏的抗戰史,既是共產黨人由弱到強的成長史,也是共產黨人救亡圖存的抗爭史,更是共產黨人血戰到底的英雄史。中國共產黨人以“為有犧牲多壯志”的犧牲精神,以“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歷史擔當,喚醒了沉睡百年的雄獅,打敗了不可一世的強敵。在血與火的洗禮中,古老的中國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烽火遠去,硝煙散盡,當年一路流血、一路犧牲的共產黨和人民軍隊來到和平年代。生死威脅遠去,血火熬煎遠去,醉享太平的危險卻扑面而來。當年扛得住子彈洞穿、經得起刀劈火烤的骨頭,當年風雷撼不動、泰山壓不垮的身軀,當年拖不垮、打不爛的犧牲品格,今天要在全新的考場書寫不愧於先烈的考卷。

當年,帶領人民浴血奮戰、建立新中國需要“犧牲”﹔今天,帶領人民富國強軍、踏上復興征程需要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的“犧牲”——這一偉大品格的喪失,將意味著萬劫不復的危險﹔這一偉大品格的傳承,將讓我們黨永遠得到人民的擁護,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作者系軍事科學院軍隊政治工作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