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朽,人民萬歲!英雄無論有名無名,他們的奉獻彪炳史冊,他們的功績與世長存,血與火的抗戰歷史告訴我們——

一個偉大的民族需要英雄來奠基

作者:陸學東    發布時間:2015-09-10    來源:解放軍報
分享到 :

 

挺起胸拿起槍,沖鋒前上。

日本帝國主義一定滅亡!

……

中華民族永存世界上。

1937年9月4日,“人民音樂家”冼星海跟隨上海話劇界戰時演劇二隊來到徐州,進行抗日文藝宣傳。徐州軍民熱血澎湃的抗日激情、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給予了他無限的創作靈感,這首全長約22秒的《徐州是英雄的故鄉》應運而生。

簡短的歌詞把我們帶回到了70多年前那個戰火硝煙的抗日戰場,激昂高亢的旋律,讓我們看到無數英雄兒女保家衛國的責任擔當。正是他們的奉獻和犧牲,擋住了日本帝國主義瘋狂的鐵蹄﹔正是他們的精神和意志,挺起了軍民不屈的民族脊梁。

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因為這個民族從不缺少英雄,翻開抗日英雄錄,一個個響亮的名字呈現眼前,他們當中既有趙尚志、左權、彭雪楓、張自忠、戴安瀾等抗日名將,也有“沂蒙母親”王換於、“八女投江”冷雲、鐵道游擊隊彭亮、東北大學學生苗可秀等平民英雄。這是一部氣勢磅礡的英雄史詩,是我們民族的精神根基,是我們今天開創新事業的力量源泉。

山河破碎,英雄憑血肉之軀鑄就鋼鐵長城

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盧溝橋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隨后,北平、上海、南京相繼淪陷。來勢洶洶的日本侵略者狂妄地叫囂道:“三個月解決支那事變。”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刻,英勇的中國軍人最先站了起來。在北平南苑,守軍與來犯的日軍展開了殊死搏斗,第29軍副軍長佟麟閣、第132師師長趙登禹先后殉國﹔在平型關,飢寒交迫的八路軍戰士伏擊了號稱“鋼軍”的板垣師團,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在淪陷的上海,謝晉元以一個營的兵力死守彈丸之地,在數萬日本陸、海、空軍的猛烈攻擊下,謝晉元和他率領的“八百壯士”奮勇殺敵。

戰場殺敵、做出犧牲的官兵是英雄,淪陷區堅持斗爭的敵后武裝、人民群眾同樣是英雄。不同於那些馳騁疆場的軍中英豪,這些英雄的功績往往深藏幕后,有的甚至因為各種原因未能留名史冊,但恰恰是這種英雄,將日寇徹底拖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

在魯中山區,我軍戰士所穿的布鞋十分緊缺,當地群眾晝夜趕制,及時供應部隊,鞋子裡還繡著各種小布條,上面既有對日寇暴行的控訴,也有對抗日將士的祝福﹔在北京密雲,一位名叫鄧玉芬的母親,把丈夫和5個孩子送上前線,他們全部戰死沙場﹔在原山東惠民地區,“模范媳婦”尹洪英送郎參軍,並把家中一切重擔全部扛下來,讓丈夫安心在前方殺敵立功﹔在泰國,時任泰國中華總商會主席的蟻光炎先生組織海外華僑抵制日貨,組織僑胞捐獻衣物,甚至隻用3天就把泰國的布匹都買光了。

“母親叫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場”,在半壁河山淪於日寇鐵蹄之際,正是一個個擁軍壯舉鑄就了保家衛國的鋼鐵長城,正是一位位平民英雄奏響了救亡圖存的恢宏樂章。英雄不朽,人民萬歲!英雄無論有名無名,他們的奉獻彪炳史冊,他們的功績與世長存。

國難當頭,英雄挺起了抗戰救亡的民族脊梁

英雄之所以為英雄,不僅在於他們用鮮血和犧牲換來了革命的勝利,更在於國難當頭時,那種視死如歸、頑強戰斗的英雄精神。

在最早淪陷的東北三省,楊靖宇領導的第1路軍各部指戰員們,在缺衣少食的條件下,與超過自己幾十倍的敵人頻繁作戰、堅持斗爭、苦苦周旋。因叛徒告密,楊靖宇不幸壯烈犧牲。喪心病狂的日軍剖開了他的尸體,發現他的胃裡盡是枯草、樹皮和棉絮,竟無一粒糧食!連參與圍剿的偽通化省警務廳長岸谷隆一郎也不得不承認:“雖為敵人,睹其壯烈亦為之感嘆,大大的英雄!”

英雄的犧牲是悲壯的,英雄的犧牲也是極富感染力的。1943年春,面對侵華日軍對江蘇北部淮海抗日根據地的“大掃蕩”,新四軍第3師第7旅第19團第4連82名官兵,在劉老庄戰斗中頑強阻擊日寇,因寡不敵眾全部壯烈犧牲,當地群眾當即挑選出82名優秀子弟,重建“劉老庄連”。

抗戰進入相持階段,日本侵略者加強對抗日軍民的思想攻勢,日本近衛內閣先后三次發表誘降蔣介石、企圖滅亡中國的聲明。一部分人動搖了,放下武器當起了亡國奴。汪精衛更是公開投降,建立起傀儡政權,組織起漢奸部隊協同日寇作戰。

在民族危難關頭,英雄主義、英雄精神就像一束束火炬,照亮了中華兒女抗戰到底的道路。在長江兩岸地區,新四軍將士馳騁於山林水鄉之間,與日本侵略者展開了艱苦卓絕的斗爭。短短2個多月的時間,新四軍六支隊謝繼書、謝繼祥、謝繼良三兄弟在與日寇作戰中先后壯烈犧牲。眼看自己3個兒子全部為國捐軀,英雄母親含淚忍痛地說:“我和兒媳要把四個孫子培養成人,讓他們長大后精忠報國!”

這是一部氣勢磅礡的英雄史詩,這種挺身而出、為國捐軀的犧牲精神,勇敢殺敵、奮不顧身的戰斗精神,無所畏懼、不屈不撓的英雄精神,有力地提高了全民族抗戰的覺悟,為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凝聚了偉大的精神力量。

新的征程,更需傳遞亙古不變的英雄信仰

一部中國抗戰史,就是這樣在中華兒女不斷前進、創新和犧牲精神的鼓舞下書寫而成,而體現這種精神的,就是那些跨越時空光芒四射的英雄星座。英雄需要后人銘記,更需要后人給予崇高的敬意。

最近一段時間,網上出現了與紀念抗戰英雄格格不入的事情,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打著“解讀歷史真相”的旗號,無所顧忌地向英雄身上潑臟水。他們絞盡腦汁地編造各種謠言段子消解英雄精神,以戲說、“披露真相”、“科學分析”扭曲英烈形象,試圖用歷史虛無主義徹底否定抗戰乃至各個時期的英模,讓這些為了國家和民族拋頭顱、洒熱血的革命先烈英名受損。

英雄報國不惜命,何曾慮及身后名。8年抗戰,中國軍民傷亡約3500萬,他們中既有左權、張自忠這樣赫赫有名的將帥,也有小兵張嘎、放牛娃王二小、歸國華僑李林這樣的平民英雄,更有無數或鏖戰沙場、或昂首刑場,卻從未苟且偷生的無名英雄。面對窮凶極惡的侵略者,英雄們“激昂大義,蹈死不顧”,又怎能容許跳梁小丑們刻意地抹黑和質疑?

人們不會忘記,“狼牙山五壯士”在反掃蕩中為掩護大部隊和老百姓轉移,把敵人引上狼牙山,他們在手榴彈、子彈打光消滅50多個敵人后,寧死不屈,縱身跳下了懸崖。人們也不會忘記,那位讓日寇膽戰心寒的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不幸在反掃蕩中壯烈殉國。

“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個有英雄卻不知敬重愛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藥的。”郁達夫在紀念魯迅先生大會上講過的話,至今仍然振聾發聵、讓人深省。一個偉大的民族需要英雄來奠基﹔同樣,英雄更需要國家和人民的祭奠來弘揚其不朽的主義和精神。

在“狼牙山五壯士連”,這支英雄生前所在的部隊,至今仍堅持著一項儀式:英雄呼點。當指導員依次點出五壯士的名字,全連戰士就以排山倒海的氣勢齊聲喊“到”。正是這種英雄主義、英雄精神,讓人民軍隊一次次挽狂瀾於既倒,歷盡苦難而輝煌。

在黑龍江林口縣,“八女投江”一幕的發生地,一座紀念館拔地而起,8位女戰士的塑像一字排開,“八女英魂,光照千秋”,英雄主義的情懷,就像天上的星座,映照著這片土地,引領著這裡的人民奮勇殺敵:林口縣176個行政村,全部都是老區村。

回顧歷史,英雄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脊梁﹔放眼未來,英雄是指引方向的精神信仰。英雄不朽,人民萬歲!面對大地蒼穹和紀念碑,我們需要這樣的尊敬、神聖和嚴肅,旗幟鮮明、理直氣壯地在這個價值多元的年代,傳遞亙古不變的英雄信仰。

(作者系清華大學副教授)

(《解放軍報》2015年09月10日 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