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歌曲不容戲謔

作者:鄭海鷗 丁樂    發布時間:2015-11-0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分享到 :

  “我必須回去,從敵人的刺刀叢裡回去。把我那打勝仗的刀槍,放在我生長的地方……” “有一個故事,我們都在說,雪峰山上英雄多,拋生死為家國……”

  抗戰主題的最強音從來沒有被歷史的塵埃湮沒。然而,隨著近期網絡上瘋狂版《黃河大合唱》、掉隊版《喀秋莎》的頻頻出現,經典成了神曲,抗戰成了搞笑,這種無底線的消費也引發了文藝工作者的諸多擔憂。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歷史不容兒戲,嚴肅對待才是最大的尊重。”針對經典抗戰歌曲被惡搞演繹、歪曲篡改的現象,歌唱家楊洪基痛心疾首,“抗戰歌曲本身就有著獨特韻律,凝聚著歷史的沉重感,任何惡搞與篡改都是不尊重藝術、不忠實於歷史的表現。文藝工作者作為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和先行者,必須嚴謹求實,維護抗戰歌曲的經典性,正確引導大眾價值觀。”

  歌唱家張天甫表示,如今一些文藝工作者缺乏對歷史的了解,在演繹抗戰歌曲時,有的人重技巧輕感情、重方法輕內涵,經典的抗戰歌曲甚至成了無魂的軀殼。“年輕的文藝工作者應當從提高自己的歷史修養開始,從磨練演唱的基本功開始,演唱時才能形神兼備,實現革命精神的薪火相傳。”

  然而,傳唱多年的抗戰題材歌曲如何才能吸引更多的年輕人?“我有一次演唱完《芷蘭花》后,台下幾個小觀眾立刻就學會了,並表示真好聽。”張天甫說,很多時候,這些好聽的歌曲缺乏“到達”年輕觀眾的渠道,因此,對新時代聽眾和觀眾的培養,還需要打通這個渠道。

  據悉,今年國家大劇院將舉行32場次紀念抗戰勝利的主題音樂會,目前已有約2萬人次觀看﹔中央電視台和地方衛視多個頻道開設了“抗戰勝利歌曲展播”,受到觀眾歡迎。張天甫說:“我們需要為抗戰歌曲搭建更多這樣的平台,讓普通百姓看得見、觸得到,從而‘銘記歷史、珍愛和平’。”

  “為了抓住青年聽眾的心,我們今年推出了《正義之聲——100首優秀抗戰歌曲集》,通過匯編足夠吸引人的精品,來培養聽眾的審美習慣。”中國唱片總公司總經理高琦說。他還表示,現在年輕人都習慣於網絡生活,互聯網新媒體也應成為抗戰歌曲和民族精神傳播的重要途徑。


  《 人民日報 》( 2015年11月05日 1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