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潤為:拿起辯証法反對歷史虛無主義

作者:劉潤為    發布時間:2016-01-11    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
分享到 :

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泛濫,已經對我國的經濟、政治和文化安全構成了現實威脅。反對歷史虛無主義,保衛中國歷史,尤其是保衛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免遭歪曲和篡改,已經成為堅持民族獨立、維護國家主權、實現民族復興的迫切要求。要把歷史虛無主義反得徹底,就要拿起辯証法的武器。

必須堅持反對唯心主義與反對機械決定論的統一。在歷史領域,機械決定論隻講客觀性不講主觀性,隻講必然性不講偶然性,隻講本質方面不講非本質方面,把復雜、曲折的歷史過程看作一條直線,把用唯物史觀研究歷史當作按圖索驥式的演繹推導。這種違背歷史研究規律的錯誤傾向,往往以唯物史觀的名義大行其道,因而讓后者的形象受到玷污和損害。其結果是讓唯心主義抓住“把柄”,鑽了空子,從而使歷史遭遇更加深廣的破壞。事實就是這樣,機械決定論看上去好像是和唯心主義對立的東西,其實他們是兄弟,總是要跑到前台來表現自己。隻有把清理機械決定論和清理唯心主義的工作全都進行到底,才能剝奪它們相互依賴的依據,堵塞它們得以招搖過市的空間。當然,這兩項工作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重點,當下的重點是清理唯心主義。

必須堅持自由與責任的統一。給人以思想自由和學術自由,既為社會發展的客觀趨勢所決定,也是繁榮史學研究的必然要求。但是,自由不是一廂情願的幻想,而是腳踏實地的社會實踐。既然是社會實踐,就離不開群體和社會;既然離不開群體和社會,就要對群體和社會承擔責任或義務,而不能想怎麼樣就怎麼樣。連法國資產階級的《人權宣言》都說:“自由就是指有權從事一切無害於他人的行為”。自我放縱不是自由,而是無政府主義的自專。惡搞歷史、抹黑歷史絕不是學術,而是對國家利益的嚴重傷害,對學術自由的粗暴踐踏。這好比過日子,你吃著自家的飯又砸著自家的鍋,哪裡還有全家人吃飯的自由?要對搞歷史虛無主義的人提出告誡:既然身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那麼無論你怎樣強調個人的思想自由,也不能逾越愛國主義的底線;無論你怎樣翻滾騰挪,也不能侵犯國家民族的利益。在這個地球上,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沒有絕對的自由。即使是在某些學者、作家視為自由天堂的美國,也絕不允許抹黑美國獨立的歷史,污辱華盛頓、林肯這樣的領袖人物。2012年,惡搞林肯的電影《亞伯拉罕·林肯:吸血鬼獵人》剛一出籠,即遭到美國民眾的“拍磚”。

必須堅持主體性與客體性的統一。無論是歷史研究還是文藝創作,都是復雜的精神勞動。沒有主體的主觀能動性,不可能產生任何成果。不過,問題還有另一面,即主體性不能離開客體性的依托,主觀意識不能背離歷史的真實。對於史家來說,越是尊重歷史的客體性,其主體性(見識、眼界、才情等)越能得到積極的激發和表現。司馬遷倘不尊重歷史真實,不可能有“無韻之離騷”的才氣揮洒。海登·懷特式的放縱語言,放縱歷史的“文學性”寫作,隻能導致史家才能的虛擲或禁錮。對於文藝家來說,堅持客體性,並不是要求作家像史家那樣去追求歷史事件、歷史情節的真實,而是要求必須尊重歷史本質的真實。

(作者是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