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建設專委會參加山東萊蕪市官廠村“孝愛養老”調研活動

作者:    發布時間:2016-01-21    來源:中國共產黨歷史網
分享到 :

本網消息:2014年12月22日至23日,應全國老齡辦智能化養老科技信息研究中心的邀請,中國中共黨史學會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研究專委會副會長、秘書長龐鬆,偕專委會理事單位中央黨校科社部社會發展理論教研室副主任向春玲教授、北京市委社會工委研究室向德行副主任一行來到山東省萊蕪市官廠村,就該村的社會治理、文化建設、養老服務、生態環境等工作進行了實地考察調研。

考察組觀看了官廠村孝愛文化長廊、老人食堂、老人休閑娛樂室,國學課堂、老年公寓、周邊漢河公園生態環境及老年鼓樂隊的長勺鼓樂表演等,聽取村委會介紹孝愛養老設施擴建規劃,並同全國老齡辦信息中心、萊蕪市老齡辦就推進農村養老服務工作進行了座談研討。與會者通過實地考察,充分肯定了官廠村加強鄉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注重傳統文化氛圍營造,大力弘揚孝愛文化,著力舉辦國學課堂和各項文娛活動,滿足老年人和村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成為其鄉村治理和養老服務工作最大的特色和亮點。

山東省萊蕪市高新區鵬泉街道辦事處官廠村是一個有著歷史文化內涵的城中大村,全村共730多戶,村民2000余人,村裡現有60歲以上老人260余人。2013年村委會籌措資金900余萬元,建成了可容納150余人的養老院——萊蕪市官廠耀陽托老所,包括長住養老、暫住養老、日間呵護等幾種養老類型,使全村老年人能在養老院集體生活學習,尊行孝愛文化,實現老年村民集體養老、管護頤養。

該村著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村裡的宣傳欄張貼著傳統儒家的名言名句,養老院的活動室、餐廳、過道等處都有儒家仁義禮智信、孝德文化觀念的展示。2013年,該村成立了“萊蕪市弘德傳統文化推廣中心”,創建了萊蕪市最具規模的國學課堂,約請專家定期免費向社會開講,以儒家孝道文化為重點,弘揚孝道、樹正氣,講公德 、講奉獻,努力促進身心和諧,家庭和諧,社會和諧﹔積極倡導尊老、敬老、助老的傳統美德,經常舉辦尊老、敬老的社會活動。目前,官廠村孝養老人、鄰裡和睦、尊老愛幼的現象蔚然成風。

官廠村注重群眾性的精神文化建設。該村是山東非物質文化遺產“長勺鼓樂”發源地。2014年,該村組建了官廠藝術團,以“弘揚孝德文化、發展文藝事業”為宗旨,藝術團成員積極創作以“孝”“德”為主題的文藝節目,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弘揚長勺鼓樂藝術,宣傳孝德觀念,開展了“歡樂進萬家——千場文藝走基層活動”,受到廣大群眾的熱烈歡迎。因該村鼓樂文化的發展及其影響力,萊蕪市被評為“山東省文化藝術之鄉”﹔所屬街道鵬泉街道被評為“山東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基於官廠村的上述特色,國家老齡辦智能化養老科技信息研究中心將該村養老項目評選為“全國孝愛文化養生養老科研示范基地”。為了積極應對老齡化高峰,發揮該村的文化資源優勢,進一步提升養老服務水平,官廠村委會計劃擴建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可容納1000人左右的托老所,並逐步建立信息化管理服務系統,利用互聯網形成信息化養老綜合管理服務系統,實現向周邊社區、向全社會老年人開放,實現養老機構與養老資源共享的社會性養老服務體系,將該村養老服務基地建設成為智能化孝愛頤養樂園。

座談會上聽取了萊蕪市老齡辦、官廠村的有關情況匯報,全國老齡辦副主任閆青春對官廠村作為全國孝愛文化養生養老示范基地提出了工作要求,全國老齡辦信息研究中心主任尹玉強進行示范基地授牌。

在座談會中,龐鬆副會長對官廠村的孝愛養老院的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化養老理念表示高度肯定,強調指出,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是當前養老的主要模式,但關鍵要提高養老服務的質量,滿足老年人不同層次的需求﹔在農村建設中,要落實好中央的綠色發展理念,留住青山綠水,保護好生態環境,真正建設好綠色農村﹔推進智能化養老,要注重養老院的科技信息建設與專業研發機構的合作,加強護理專業人員的培訓﹔同時在舉辦老年人培訓時,要根據老年人的特點,形式靈活多樣,激發老年人的參與熱情,真正做到有益身心健康。向春玲教授對如何建設好孝愛文化養老服務示范基地提出了工作建議,她指出,在經濟社會轉型過程中,要補齊社會建設這塊短板,推進養老服務產業化是其中的重要內容。建設好孝愛文化養老服務示范基地,要准確把握社會治理的理念,動員社會多方參與,發揮志願服務作用,建立激勵機制,同時要做好標准化,更好的起到示范帶動作用。向德行副主任指出,推進智能化養老服務,要抓住“智慧養老”的精髓,包括兩層含義,一是發揚光大傳統智慧,用孝愛文化推動身心和諧、家庭和諧,為社會和諧奠定基礎﹔其二是順應“智慧城市”建設要求,用信息化、網絡化的手段,更好的服務老年人,滿足其多方面需求。

這次考察調研活動,將專委會的即時跟進研究切入到黨領導社會建設的一個需要重視的領域:黨政主導,社會參與,全民關懷,積極應對我國社會的老齡化趨勢,結合新農村建設舊村改造,將養老服務基礎設施規劃進去,依靠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教育文化公益組織、基層自治等多元主體的力量,建立和逐步完善大眾化、社會化的養老服務體系。

(中國中共黨史學會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研究專委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