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黨的統戰工作的環境變化與時代特征

作者:韓震    發布時間:2016-02-23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

統一戰線是我們黨在進行長期革命斗爭和建設工作中取得勝利的法寶,也是不斷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保持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的需要。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統戰工作會議上講話強調,要深入研究統戰工作面臨的形勢,扎扎實實做好統一戰線各方面工作,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為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廣泛的社會基礎和積極力量。

從問題導向的思維出發,我們思考統一戰線的工作必須基於工作環境的變化。實際上,30多年的改革開放,已經使中國社會發生了深刻的結構性變化,這些變化對我們黨的統戰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第一,中國社會的發展大大改變了過去中國城鄉二元差別的社會結構,城鎮化迅速推進,城市人口已經超過了農村人口。城鎮化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人口的高度聚集,過去農村分散的生產和生活都在變成城鎮中人們居住、工作和生活在空間上的日益集中,這就造成人們之間交往范圍和頻度大大地擴展,人們交往的強化又必然使人們的思想日益活躍。城鎮化不斷擴展著人們的視野,提升著人們的文化素養,人們的主體意識和個性追求越來越顯著。這必然擴展統戰對象的人群范圍,增加統戰工作的復雜性和工作強度。

第二,中國社會的發展使社會分工日益細化,新的領域和職業不斷涌現,新業態及其新的工作方式改變著原來人們對職業和工作的理解,這不僅使公民的職業分化日益繁雜——軟件編程員、電子商務、數據分析師、網站“小編”……如此等等,往往都是幾十年前聞所未聞的行業,而且使不同職業的人們之間的利益差異日益多樣化,不同人群的關注差異和視角差異日益微妙。在這種情況下,統戰工作更具復雜性和多樣性。

第三,中國社會的發展使人們的受教育程度大幅提高,截至2014年,中國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37.5%,知識分子人群有了結構性的迅速增加,有博士學位和高級職稱的教師、科學家、學者、藝術家越來越多。知識分子是社會中思想最活躍的人群,也是輿論議題設置的主體。知識分子數量的增加不僅是量上的變化,量的增加也帶來知識分子內部的分化和相互激發,每個人的獨立意識和自主意識因相互之間的群體影響而強化,並且越來越成為新常態。學科分化、研究領域的擴展、知識更新速度的加快以及學者或知識分子數量的增加,都是原來比較清晰的代表人物的圖景變得日益模糊,不僅不同的知識領域的話語權力不斷此消彼長,而且同一個領域的學術影響力也迅速轉移或交替。

第四,中國社會一個重要的發展標志就是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中國已經深深卷入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不僅成為第一大貨物貿易國,而且是出國留學人員輸出最多的國家,中國人到國外旅游休閑也已經成為“尋常”之事。在這種情況下,國際上的任何思潮和文化變化都會很快影響到國內,不僅有西方借助其強勢文化推廣的所謂價值觀和話語體系,而且原教旨主義、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思想也將不可避免地影響國內。這給統戰工作提出的新挑戰,從廣度和深度上來說,與過去相比都是不能同日而語的。

第五,中國社會的發展已經弱化了社會成員的地緣紐帶和單位功能,不僅使社會從熟人社會變成陌生人社會,而且使每個人的權利意識大幅提升。選擇職業和謀生手段的可能性和自由空間的擴大,使人們越來越獨立於自己的“工作單位”,過去分塊分條的統戰工作已經難以適應現在的社會現實。原來哪個單位出了問題,可以採取“誰的孩子誰抱回去”的方式﹔現在,不僅存在著“不知是誰的孩子”的現象,而且也出現了“自家的孩子也無法抱回”的現象。

第六,中國社會的發展包括網絡化和新媒體的崛起,中國的網民數量已經攀登上全球第一的高點。網絡化使各種信息在全球范圍內幾乎毫無障礙地瞬間流通,而且信息技術的自媒體化完全顛覆了過去報紙、電台、電視台的編輯權力,這讓輿論場發生革命性的變革,形形色色的“圈子”或“群”扮演著信息傳播和溝通的工作。人們不再像過去那樣,看同樣的報紙,聽同樣的廣播,看同樣的電視,現在人們的信息源的差異幾乎是難以描述的,這不僅增加了協商的廣度,而且也提高了達成共識的難度。

以上中國社會的巨大變化成為我們黨統戰工作的大背景,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在繼承過去統戰工作優良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統戰工作的方式,拓寬統戰工作的渠道,完善統戰工作的方法。我們的統戰工作必須適應社會的新變化,尋找達成共識的新資源,體現統戰工作的時代特征。

首先,統戰工作比過去更重要了,這不僅是因為作為統戰工作的對象的人群數量大大增加,而且在於統戰工作對象的類別也越來越繁多。越是社會分化,越是多樣化,就越需要統一戰線。統戰工作的前提就是人們的分化和差異,統戰工作的實質就是把“多”按照協調、協調、共存的方式達成共識或納入社會發展的共同進程之中。所謂統一戰線的目標,並不是要把差異變成一致、把“多”變成“一”,而是讓差異之間實現有協同前進的框架,有差異中的核心共識。

其次,統戰工作的作用更有價值了,這不僅是社會的分化和利益差異需要尋找達成共識的協商框架和共同利益基礎,而且也是動員全體中華兒女積極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進程的需要。社會發展必然是分工越來越細,但怎樣分化也不能損害社會整體的有機性﹔社會分工是為了提高效益和增加財富和文化的多樣性,這不是為了讓不同的部分相互對立,反而恰恰是為了社會的整體豐富性。文明進步必定是讓每個人都能夠越來越得到自由發展,但怎樣進步也不是讓所有人孤立自在﹔社會自由是為了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成為其他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這不是讓一部分人優越於其他人,反而是讓所有人都能夠按照天賦和個性活出自己的精彩。這就需要統一戰線,需要協商,需要協調一致的步調。就此而言,社會越是發展,文明越是進步,也就越是需要統一戰線。

最后,統戰工作必須有新的路徑和方式,才能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社會。譬如,在社會新階層新群體不斷增加的情況下,我們必須開拓擴展統戰工作的領域,實現統戰工作的新覆蓋和全覆蓋。又如,由於工作單位功能的弱化,我們就要增加在社會領域進行統戰工作的強度,而社會領域的公共領域的特征,需要我們以更加平等、更加包容的方式進入工作狀態。再如,由於知識分子群體的大幅增加,代表人物越來越易變換更替,我們就要從原來更多地做少數精英工作轉向更普遍地做群體性黨外知識分子的工作。還如,由於經濟全球化和國際化環境的變化,我們的統戰工作必須從原來更多強調“內外有別”轉向關注國內國外兩個大局,根據國際國內兩方面的需求,整體地、綜合地思考我們的統戰工作戰略和策略。另外,由於信息化、網絡化和新媒體的發展,公共領域有了新特征,出現了更多基於職業、興趣、價值觀的公共領域或“圈子”,這就需要我們做更加具有普遍性、更加深入細致的人的工作,做到統戰工作的網絡思維和系統性。

高校是黨外知識分子相對集中的地方,民主黨派組織較為健全、成員較多,隨著教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少數民族進入高等院校學習,又是處在國際交流的前沿,是各種思想和理論的集散地。因此,統戰工作成為學校黨委工作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站在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高度上理解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性。高校黨委要充分發揮各民主黨派、有關團體及黨外人士在參政議政、民主監督中的作用,加強和改善黨對民主黨派的政治領導,支持和幫助民主黨派加強自身建設,配合有關部門開展黨外干部的選拔、培養、舉薦工作,發揮黨外人士的智力優勢和社會影響力,支持他們開展社會服務活動,為高等學校建設高水平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提供廣泛動力支撐和智力支持。

(作者單位:教育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