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和社會生活的深刻變化

作者:    發布時間:2016-03-07    來源:中國共產黨歷史網
分享到 :

經過新民主主義的社會改革和全面恢復國民經濟,整個國家和社會面貌都發生了很大變化。三年來,中國社會的發展蘊含著一個深刻的主題,就是在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對近代中國留下的政治遺產、經濟遺產和文化遺產進行了既慎重又比較徹底的清理和改造,取得了祛除腐敗政治,改組國民經濟,安定社會秩序,形成全民族共識,增強社會凝聚力,保衛國家安全,樹立嶄新國家形象的巨大成功。

政治上,建立了以工人階級(通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確立了政府機關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並且從中央到地方一直到基層社會,穩固地建立起一律實行民主集中制原則、自上而下政令統一、能夠有效地發揮統治職能的一整套政權系統。三年間,人民民主專政得到鞏固和加強,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成功地維護了國家的獨立、安全和民族尊嚴,挫敗了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的孤立和封鎖政策。有條不紊地完成了以土地改革為中心的民主改革和社會改造,政治局面和社會秩序空前穩定,人民的革命熱情和生產積極性空前高漲。民主建政的開展,使中國人民開始在廣大的范圍內接受民主政治的訓練,逐步學會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這一系列重要成果,徹底結束了中國近代以來國家四分五裂、人民一盤散沙的局面,促進了國家的統一和各民族人民的團結。

經濟上,沒收官僚資本企業,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從根本上掃除了長期束縛生產力發展的嚴重障礙,使社會生產力獲得前所未有的大解放。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的建立,使國家掌握了現代經濟成分中最重要的基礎部分,為恢復和發展整個國民經濟奠定了重要的物質技術基礎。合理調整工商業,鼓勵和扶持了有利於國計民生的私人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並將其中一部分逐步納入國家能夠指導和控制的國家資本主義軌道。統一全國財經管理,統制對外貿易,取消外國在華經濟特權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國家對經濟運行和經濟資源的控制力得到有效加強。土地改革完成后,億萬農民發揚個體經濟的積極性和互助合作的積極性,為農業的恢復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各種經濟成分在國營經濟領導下分工合作、共同發展,既保持了社會經濟的靈活性和多樣性,又加強了經濟運行中的計劃性,促使遭到戰爭嚴重破壞的國民經濟迅速得到恢復和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社會關系方面也發生深刻的變化。三年間,從廢除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腐朽生產關系,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到初步建立人民民主的政治、法律等上層建筑,開始從根本上改變舊中國極不合理的社會結構。過去佔人口極少數的地主階級和官僚資產階級所壟斷的社會政治權力及其所擁有的巨大社會財富,轉到了佔人口絕大多數的普通工農大眾和各階層人民的手中,開辟了人民翻身解放、當家作主的新時代。民主改革和社會改造運動,卓有成效地掃除了舊時代派別林立的政治組織,包括帝國主義勢力、封建宗法勢力、敵視人民政權的反動宗教勢力,以及反動會道門、行幫等黑社會勢力的各種政治組織。這是解放生產力、推動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方面。

實行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逐步消除了國民黨統治時期國內各民族間的歷史隔閡,緩和了少數民族內部的階級對立與矛盾,反對妨礙民族團結的大漢族主義、狹隘民族主義,反對破壞祖國統一的民族分裂勢力,形成各民族平等友愛,團結合作,共同建設偉大祖國的新局面。隨著國民經濟的恢復和國家財政力量的加強,國內各民族之間、地區之間經濟文化發展極不平衡的狀況有了初步改觀。

經濟復興,政治昌明,社會安定,為人們思想覺悟的提高和精神生活方式的改變創造了前提。按照發展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的總體方向,黨領導全國人民努力消除封建的買辦的思想影響以及帝國主義文化侵略的惡果,有步驟地改革舊有文化教育事業,樹立起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佔主導地位的新的文化意識形態。三年間,經過恢復生產、民主改革和抗美援朝運動,社會各階層人民在全國范圍內和在全體規模上受到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脫離了過去所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的影響,逐漸改造從舊社會帶來的舊思想、舊觀念、舊習慣,思想觀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樹立積極向上的革命人生觀,培養文明進步的社會公德,崇尚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明確為人民服務的方向,逐漸成為各界人民的思想主流,形成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共同建設新中國的統一意志。這些深刻變化,構成了從舊中國到新中國的偉大社會變遷的一個重要側面。

在新中國成立頭三年的制度變革、經濟改組和社會改造中,始終貫穿著中國共產黨作為工人階級執政黨的領導核心作用。黨在紛繁復雜的斗爭中,堅持貫徹實施新民主主義建國綱領,既從總體上把握恢復和發展生產這一中心任務,又有步驟地實行民主改革和社會改造,繼續完成清除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殘余的任務。在鞏固人民政權,清掃前進道路,作好一切必要准備的同時,黨在革命轉變問題上採取實事求是、穩步前進的方針,牢牢把握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這個中心環節,動員一切力量促進國民經濟的全面恢復和發展,推動民主建政和社會文化的改革與建設,從而為整個國家和社會從新民主主義轉變到社會主義奠定了基礎,准備了條件。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著:《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1949-1978),中共黨史出版社2011年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