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青山:中國社會發展大邏輯的深刻昭示

原標題:曲青山:近百年歷史對“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成功”的回答
作者:曲青山    發布時間:2016-06-17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到 :

任何歷史事件的發生都是一次性的,具有不可逆轉性。但是歷史現象具有相似性,對歷史認識的深化,需要通過歷史現象進行比較和對比。歷史規律具有客觀性,會不斷重復,但是規律既不能制造,也不能消滅,隻能遵從和利用。中國共產黨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密不可分,其內在的關系反映了中國近現代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體現了中國社會發展的大邏輯。一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也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歷史。95年來,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推動者、領導者、組織者和實施者,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大踏步地趕上了時代的潮流,譜寫了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輝煌篇章。

中國共產黨從一誕生起就肩負起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庄嚴使命

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以此為起點逐步改變了中國的歷史進程和歷史面貌。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成功?它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一路走到今天,其成功的秘密是什麼?概括地說,根本原因就是中國共產黨從一誕生起就肩負起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庄嚴使命。具體地說,就是肩負起了兩大歷史任務,即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在中國,誰能領導人民解決和完成這兩大歷史任務,歷史和人民就會選擇誰,這是一條被中國歷史反復証明了的鐵律。要深入認識這個鐵律,還是應該來看一看中國近現代歷史的演進情況。

中國是一個有著50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大國,曾長期走在世界前列,只是到了近代由於外國列強的入侵和封建統治者的腐朽,才漸漸落伍了。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的期間,中國社會的各個階級、各個階層、各種政治力量都曾登上歷史舞台,想挽救中國於危亡之中。這期間,中國的農民階級要救國,發動了太平天國起義,最后失敗了﹔中國的資產階級改良派要救國,進行了戊戌變法,最后也失敗了﹔中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派要救國,進行了辛亥革命,最后還是失敗了。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長達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在中國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制度,但是這個革命並沒有改變中國的社會性質。辛亥革命后,政黨政治在中國興盛起來,1912年全國曾出現過大大小小300多個政黨和政治團體,但最終大都曇花一現,很快在中國政治舞台上消失了。到1930年代抗戰前后,資產階級中間派再度活躍,紛紛組黨,在中國又形成了一個除國民黨和共產黨之外的第三大政治力量,它們希望走建立英美式資產階級共和國的“第三條道路”,由於國民黨蔣介石的專制統治,不允許它們合法存在,最終它們轉變態度,加入到了中國共產黨的陣營。而國共兩黨及其領導下的兩大軍事力量較量的最終結果,是國民黨和國民黨軍在大陸的徹底失敗。

中國近代歷史發展表明,中國的農民階級和資產階級改良派、革命派,都沒有能力承擔起領導中國革命的重任,不可能領導中國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20世紀20年代之前先后建立起來的不同性質的政黨、政團,都未能提出正確的綱領並發動人民群眾,以解決近代中國社會所面臨的迫切問題。隻有中國共產黨成立后才擔負起了這個艱巨的歷史任務,帶領人民進行了不懈的奮斗和探索。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不可逆轉地結束了近代以后中國內憂外患、積貧積弱的悲慘命運。

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主要完成和推進了“三件大事”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為民族、為人民做了許許多多的事情,概括起來講主要完成和推進了“三件大事”,而且這“三件大事”都與黨肩負的兩大歷史任務密切相關。我們可以把黨成立95年的歷史劃分為三個時期:第一個歷史時期即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共28年)﹔第二個歷史時期即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共29年)﹔第三個歷史時期即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從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來),這個新時期的歷史還沒有完結,還正在延續。中國共產黨所肩負的兩大歷史任務,就是通過這三個歷史時期來具體表現和展示的。這三個歷史時期用三個關鍵詞進行概括,就是革命、建設、改革。

這“三件大事”也就是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所做的大事,是黨在三個歷史時期分別做的,第一個歷史時期黨緊緊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第二個歷史時期黨緊緊依靠人民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並進行了建設社會主義的探索﹔第三個歷史時期黨緊緊依靠人民進行了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開創、堅持、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件大事還沒有做完,還正在向前推進。第一件大事是為了救國,第二件大事是為了興國,第三件大事是為了強國。第一件大事是后兩件大事發生的前提,第二件大事是第一件大事的必然走向,第三件大事是第二件大事繼續探索的偉大成果。這“三件大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前途命運,決定了中國歷史發展的根本方向。“三件大事”具有內在的必然聯系,體現了中國社會歷史發展演進的大邏輯,是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同人民群眾一道頑強拼搏、接續奮斗的結果,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

那麼,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庄嚴使命,肩負起兩大歷史任務,做成“三件大事”呢?這就涉及到中國共產黨是一個什麼樣的政黨的問題,就要講到黨的指導思想、性質、宗旨、優良傳統和作風。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馬克思列寧主義是怎樣找到的呢?是先進的中國人經過千辛萬苦找到的。我們知道,在近代中國社會中國人剛開始是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的,但是先生老是侵略學生,一次又一次,國家的情況一天比一天壞。第一次世界大戰震動了全世界。俄國人爆發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對此,毛澤東指出:“這時,也只是在這時,中國人從思想到生活,才出現了一個嶄新的時期。中國人找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個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國的面目就起了變化了。”中國共產黨成立時,在中國政治舞台上雖然還是一個很小的政黨,但它有馬克思主義這個最先進的思想武器,所提出的綱領和奮斗目標,代表著中國社會發展的正確方向,代表著中國工人階級和其他廣大勞動群眾的根本利益。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就是中國共產黨不同於其他政黨的根本所在。中國共產黨具有自己的優良傳統和作風,1945年黨的七大把黨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概括為“理論和實踐相聯系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作風”,“自我批評的作風”。這“三大作風”也是我們黨所特有的,是中國共產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以上這些都是中國共產黨立於不敗之地的秘笈,是黨能夠從近代中國眾多政黨中脫穎而出,並不斷發展壯大的內在原因。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重大決策和部署上來

習近平同志指出:“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 今天,中國共產黨已經發展壯大成為一個擁有8700多萬黨員的世界第一大黨,在世界人口第一大國中國長期執政,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基礎上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黨的十八大后,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目標用中國夢進行了高度概括和提煉,由此中國夢成為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形象生動表達。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歷史進程中的重要階段、重要目標,也是“關鍵的一步”。當前,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勝利,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重大決策和部署上來。具體來說,主要應把握以下幾點:

第一,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在當代中國,隻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沒有其他什麼主義能夠解決中國的發展前途和道路問題,這是我們的“定海神針”。

第二,必須統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的事業,必須把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全面協調加以推進。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明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改革發展的戰略方向、重要領域和主攻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指引。

第三,必須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這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個重大理論創新。當前,要解決我國面臨的發展動力不足的問題、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問題、環境制約的問題、開放程度不深的問題、公平正義的問題,必須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逢山開路,遇水架橋,著力破解這些難題。

(作者為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