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精神具有超越時空的永恆價值

作者:    發布時間:2016-08-24    來源:解放軍報
分享到 :

編者按

“雪山日夜被你照耀,草地時時為你燃燒,你是炎黃子孫的驕傲,你是華夏兒女的自豪。”中國工農紅軍兩萬五千裡長征,有著說不完的精彩故事,有著寫不完的絢麗華章,有著穿越時空氣貫長虹的英雄氣概和偉大精神。在長征勝利80周年到來之際,本刊專門開辟“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專論”欄目,約寫刊發相關文章,讓偉大的長征精神得以傳承,讓輝煌的歷史告訴未來。

長征被譽為20世紀“最令人神往、最能影響世界前途”的重大事件之一。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了革命的勝利,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跨越千山萬水,歷經千難萬險,付出巨大犧牲,實現了從長江南北各革命根據地向陝甘地區的戰略轉移。紅軍長征不僅創造了可歌可泣的戰爭奇跡,而且譜寫了豪情萬丈的精神史詩,鑄就了彪炳千秋的長征精神。這種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革命風范的生動反映,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精神的生動體現,也是人類共同的巨大精神財富,突破時空局限,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和傳承。

紅軍將士堅守信仰、忠貞不渝,永遠激勵著人們高擎理想信念的火炬奮勇向前

長征是人類為了追求理想而不懈奮斗的鮮活寫照。在艱苦卓絕的長征路上,信仰始終是不滅的燈塔。面對數十萬敵人的圍追堵截,紅軍將士懷著“革命理想高於天”的豪情壯志,憑著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事業和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必勝信念,用雙腳在綿亙兩萬裡的土地上,與敵人的飛機汽車競賽,先后與敵人進行了600余次重要戰役戰斗,但始終打不倒、壓不垮。面對極其罕見的惡劣環境,紅軍將士“風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飢志越堅”,以“萬水千山隻等閑”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先后跨越近百條江河,征服約40座高山險峰,穿越被稱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寧願戰死也不願掉隊,受盡磨難也不改革命初衷。面對黨內張國燾右傾分裂主義的嚴重錯誤,紅軍將士堅決維護黨中央的權威和黨中央的正確路線,毅然決然地同分裂主義作斗爭,實現了三大主力紅軍的勝利會師。創造奇跡的紅軍將士不是三頭六臂的超人,只是中華民族普普通通的兒女,但當他們集合在中國共產黨的旗幟下,為民族解放事業、為共產主義理想忘我奮斗的時候,就成了勇往直前、戰無不勝的英雄戰士,就有了戰勝一切困難和敵人的強大力量。

理想信念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支軍隊的精神支柱。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一代代人的接續奮斗,當今中國正在朝著世界舞台中心邁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但也要清醒看到,一些西方國家不願意看到社會主義中國發展壯大,加緊對我實施戰略圍堵和遏制,我國安全環境日趨嚴峻復雜。國內外敵對勢力還利用一些社會熱點和敏感問題,放大社會矛盾,妄圖對我實施“顏色革命”。我們黨正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一場決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前途命運的“新長征”。80年前,紅軍將士身處險境絕路卻能一往無前、突出重圍,靠的就是理想不移、信念堅定。80年后,面對“新長征”路上的種種艱難險阻,我們唯有繼續高揚理想信念的風帆,始終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自覺維護核心、看齊追隨,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才能不斷奪取新的偉大斗爭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紅軍將士為國為民、甘於犧牲,永遠激勵著人們把個人命運與國家前途緊密相連

長征是一部為了救國救民甘洒青春熱血的慷慨壯歌。長征途中,成千上萬的紅軍將士壯烈犧牲。中央紅軍出征時有8萬多人,抵達陝北時隻剩6000余人。但為了挽救國家和人民於水火之中,紅軍將士毫不退縮,前仆后繼,他們掩埋好同志的尸體,擦干眼淚,又繼續前進。1934年11月25日,湘江之戰打響。為確保軍委縱隊順利渡過湘江,擔任后衛掩護任務的紅5軍團34師和紅3軍團18團被敵人阻於湘江以東,戰至彈盡糧絕,大部壯烈犧牲。第34師師長陳樹湘腹部中彈,在昏迷中被俘。押送途中,他趁敵兵不備,猛然把自己的腸子掏出來,使勁絞斷,自盡身亡,年僅29歲。正是由於為了國家和人民不惜犧牲生命、付出一切,紅軍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支持。紅軍所到之處,沿途群眾爭先恐后地幫助紅軍籌款籌糧、傳遞消息、掩護傷員,支援紅軍作戰,人民的傾力支持成為長征勝利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當年紅軍將士用生命和熱血播下的種子已經開花結果,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正在一步一步成為現實。但我們也要認識到,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各種思想文化和價值觀念相互激蕩,特別是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對人們的思想觀念帶來巨大沖擊。西方一些國家還對我加緊實施“文化掘根”和“文化轉基因”,通過影視、音樂等多種渠道,企圖改變我國青年一代科學的價值觀念。一個沒有志氣和節操的人,不可能肩負時代重任﹔一個沒有血性和膽魄的民族,不可能創造美好未來。我們隻有傳承弘揚紅軍將士報國為民的情懷和犧牲奉獻的精神,自覺將個人命運與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聯系起來,珍惜國格、人格和軍人榮譽,維護祖國利益和民族尊嚴,立足本職,奮發有為,樂於犧牲,甘於奉獻,堅決同危害國家安全、影響社會穩定的一切陰謀活動作斗爭,才能肩負起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責任,有力捍衛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

紅軍將士英勇無畏、百折不撓,永遠激勵著人們戰勝艱難險阻,開創美好未來

“紅軍都是鋼鐵漢,千錘百煉不怕難。”長征歷時之長,行程之遠,敵我力量之懸殊,自然環境之惡劣,在人類戰爭史上都是極其罕見的。然而,紅軍將士憑著堅強的意志和頑強的毅力,經受住了惡劣環境和殘酷戰斗的考驗。爬雪山、過草地,是紅軍長征途中的標志性事件。紅軍先后翻越夾金山、夢筆山、打鼓山等20余座雪山,大多在海拔4000米以上,山上終年積雪,空氣稀薄,還時常有狂風暴雪、冰雹雪崩。雪山路上,每走幾步,就有戰士倒下。1935年8月,紅軍進入川西北水草地。草地縱橫數百裡,被稱為“死沼”“鬼谷”的泥潭和沼氣帶密布,稍有不慎人馬就會被吞沒、熏倒。而且,草地氣候變化無常,狂風暴雨隨時襲來,晝夜溫差達30多度。在這種極端惡劣的自然環境下,紅軍官兵始終保持著嚴明的革命紀律和樂觀的革命精神,同甘共苦,互幫互助,以巨大的精神力量戰勝了種種艱辛。正是這種“戰勝一切敵人而不被任何敵人所屈服,戰勝一切困難而不被一切困難所嚇倒”的鋼鐵意志,紅軍將士渡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把瀕臨絕境的中國革命引向了坦途。

美國著名作家索爾茲伯在《長征——聞所未聞的故事》中寫道:“閱讀長征的故事,將使人們再次認識到,人類的精神一旦喚起,其威力是無窮無盡的。”縱覽人類社會發展進程,盡管每一個國家、每一民族發展壯大的原因不盡相同,但是在困境中決不退縮、在逆境中絕不屈服,始終都是這些國家、民族傳承久遠而不衰、歷經滄桑而不敗的精神密碼。當前,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戰決勝階段,社會改革發展穩定面臨諸多挑戰,軍隊政治建軍、改革強軍、依法治軍任務異常艱巨繁重,前進的道路上還有許多新的“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許多新的“大渡河”“臘子口”需要征服。我們隻有始終保持革命前輩堅忍不拔、一往無前的氣概,挫折面前不氣餒,壓力面前不低頭,考驗面前挺得住,始終如一地朝著既定的目標前進,才能戰勝一切艱難險阻,開創美好未來。

紅軍將士勇於創造、善開新局,永遠激勵著人們在不斷突破自我中實現創新超越

長征是一條戰略轉移之路,更是一條自我突破、鳳凰涅槃之路。九一八事變后,面對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機,中國共產黨號召抗日救亡,主張對日作戰。而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當局堅持“攘外必先安內”政策,調集重兵“圍剿”各革命根據地,重點進攻中央革命根據地。由於黨內“左”傾教條主義的錯誤領導,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被迫踏上漫漫長征路。湘江戰役后,黨和紅軍深感“左”傾錯誤的危害,於1935年1月舉行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在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為開創中國革命新局面奠定了堅實基礎。這是我們黨獨立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政策問題,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此后,毛澤東等黨和紅軍領導人運用“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這一戰爭最高藝術,指揮紅軍進行大范圍的機動作戰,聲東擊西,避實擊虛,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跳出敵人的包圍圈,取得了戰略轉移的決定性勝利。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在長征途中創造性地解決了關乎黨和紅軍前途命運的全局性問題,即引領紅軍向哪裡去的方向問題,使黨和紅軍擺脫被動局面的軍事指揮問題,結束“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中央的統治問題,實現了中國革命由被動向主動的歷史轉折。

創造性地而不是教條地、實事求是地而不是脫離實際地解決問題,這是紅軍長征給后人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今天,我們正行進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征程上,這同樣是前人沒有走過的道路,充滿各種風險和挑戰。我們要強化開拓進取的銳氣,提高創新創造的本領,解放思想、勇於探索、敢為人先,在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中作出應有貢獻。創新能力是一支軍隊的核心競爭力,也是生成和提高戰斗力的加速器。面對強軍興軍的新形勢新任務,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繼承和發揚軍事創新這個優良傳統。隻有充分激發廣大官兵的創新創造活力,大力推進軍事戰略、軍事技術、作戰思想、作戰力量、組織體制和軍事管理等各方面創新,著力在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和先進概念上攻關突破,才能為實現強軍目標、建設世界一流軍隊提供不竭動力和強大支撐。

(執筆:李金海、王詩敏、胡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