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匠精神做好黨史出版工作

——《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背后的出版故事

作者:    發布時間:2016-08-29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

8月24日,北京王府井圖書大廈,一位讀者正在閱讀《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本報見習記者 李薇攝

【執政關注】

日前,由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寫的《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以下簡稱《九十年》)一書,正式出版發行。這是繼《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第二卷之后,中央黨史研究室推出的又一部精品力作。

歷時近六年時間完成的《九十年》,共60多萬字,記述了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成立至2012年黨的十八大召開90多年的歷史,准確生動地展現了中國共產黨90多年的奮斗歷程、光榮傳統、優良作風、寶貴經驗和偉大成就。該書是迄今為止國內公開出版的權威讀物中,全面系統反映中國共產黨歷史時間跨度最長、內容最為系統完整的一部黨史基本著作。

日前,記者走進《九十年》的出版單位之一——中共黨史出版社,了解其背后的出版故事。

競標,得票數高的獲得編輯資格

按照黨中央的安排部署,2010年9月,中央黨史研究室抽調室內骨干研究人員組成編寫組,正式啟動《九十年》編寫工作。

“作為出版單位,中共黨史出版社從2011年開始介入,編輯工作是在2014年3月正式開始的。”中共黨史出版社社長汪曉軍介紹說,“為保証出版質量,社裡採取‘招標’的方式,用項目負責制來鼓勵大家的積極性。”

汪曉軍所說的“招標”,是指在中共黨史出版社內部各編輯部之間,由部門負責人各自牽頭成立項目組,在社務會上以票決方式進行競標,得票數高的組獲得編輯資格。

經過競爭,中共黨史出版社第一編輯部副主任黃艷所帶領的小組從兩個競標小組中勝出。黃艷與小組其他成員曾編輯《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以及《習仲勛文集》《習仲勛紀念文集》等著作,有著良好的編輯基礎。

汪曉軍說,完成好《九十年》的出版工作,要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樹立明確的讀者意識,激發讀者帶著感情學習和認識黨史。近年來,出版社緊緊圍繞確立職業方向、培育職業能力、提高出版水平等內容,大力提高員工的職業水平,為完成好《九十年》出版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九十年》主題鮮明、觀點正確﹔邏輯嚴明、結構合理﹔史論結合、夾敘夾議﹔圖文並茂、文風朴實,適合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和青少年閱讀,也為全黨正在開展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提供了基本的黨史教材。

“我們拿到書稿時,就明顯感覺到《九十年》強烈的讀者意識。”汪曉軍介紹,在編輯出版過程中,中央黨史研究室的領導自始至終都高度重視,曲青山主任多次對書稿的具體修改提出明確要求。2015年7月3日,曲青山主任還親自到出版社盯屏修改《九十年》插圖,從頭到尾,一絲不苟。

“這是我見過的黨史書籍中最‘活潑’的一本書。”汪曉軍發自肺腑地說,《九十年》出版后,他的出版界朋友紛紛打來電話,稱贊“這是讀圖時代黨史著作的經典”。

編輯要做得名副其實

“編輯組競標獲得編輯資格,從2014年4月介入,到2016年6月《九十年》最終出版發行,我們組的工作分為文字退改及核改、插圖、編輯等三個階段。”中共黨史出版社第一編輯部副主任黃艷說。

她介紹,在文字退改和核改階段,主要任務是對書稿中專家提出的修改意見進行落實﹔插圖階段,主要是將圖片插到書稿中的相應位置,對圖片增刪提出建議,對圖注進行規范統一。

在編輯階段,黃艷小組制定了一套編輯技術規范,統一全書不同專家學者的表達風格。在此過程中,黃艷小組並不是機械地對文字進行整合、堆碼,也不盲從專家學者的權威,而是求實、求是,認真再認真,工作中時時處處體現編輯的負責和智慧。

黃艷說,文件名稱錯誤以及表述有誤,是編輯過程中比較常見的錯誤。比如,書稿中將《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草案)》中的“草案”省去﹔將“高指標、瞎指揮、浮夸風和‘共產風’為主要標志的‘左’傾錯誤再度泛濫”前面的幾個標志錯排了順序等。

“還有就是數據不准確。”黃艷說,比如,書稿中有一段關於“2007年11月至2012年6月全國紀檢檢察機關共立案、結案等數據統計”,黃艷小組查閱有關文件及中央領導同志講話后,發現數據有出入。“經核實,原來作者在編寫書稿時,對數據採用傳統的四舍五入方式進行進位,比實際數字多了,與作者溝通后作了修改”。

大到對歷史事件的考証,小到對每一個數字、每一組數據的核實,認真、再認真,細致、再細致。2016年4月底,在《九十年》出版前兩個月,中共黨史出版社社長汪曉軍帶頭,出版社全體員工參加分編,不斷核實、修正書稿,精益求精直到最后送印,有效避免了差錯發生。

做好工作就是為黨史負責

“2011年6月至2016年6月,從修改本、統稿本到送審本、樣書的制作,共制作27次,1777冊。為完成好這次出版任務,我們做到檢查文件、排版、改校、轉換文件、稿本制作等各項工作環環相扣,人不離崗。”負責《九十年》圖片及制作工作的出版業務部主任賀冬英說。

賀冬英介紹,《九十年》全書採用80g象牙白純度紙,手感厚實柔滑﹔淡黃色封皮配以正紅色的毛氏字體標題,外觀朴素大氣。尤其引人注意的是,該書圖文並茂,使用的400余幅圖片,主要來自影像、文件、手稿、畫冊、報紙等,而每一幅圖片至少經過三遍以上的調整或修復。

“比如,掃描裝訂的報紙,圖片顯示整個版面是拱起的,這樣的圖片就要拉平。”她說,有些圖書的原始照片,時間長了容易發生失真、偏色,這就需要調色、補色﹔有的照片則需要認真核對史料,仔細進行詳細考証求真。

“圖片位置和大小由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親自把關。”賀冬英說,《九十年》是一部涉及政治與歷史的書籍,不同圖片的擺放位置、大小等,非常嚴謹和講究。同時要考慮圖片的質量,在擺放過程中還要看整個版面的構圖。

無論是周末還是節假日,每次接到制作任務,賀冬英所帶領的5人小組沒有絲毫怨言,遇到困難就克服,出現問題就解決。一分耕耘,一分收獲。“2015年5月,在完成《九十年》圖文合一后,我們心裡懸著的一塊石頭終於落了地。”

賀冬英說,2016年5月,在印前准備的圖片制版過程中,根據該書用紙,在電腦上模擬印制效果顏色對每一幅圖進行調色、補色,以保証照片色相一致。對每一張人物圖片進行修版,保証圖片盡可能清晰、色彩明亮。“特別是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圖片,對每一個細節包括圖片層次、質感等都進行檢查處理,以保証出版效果”。

6月,上機測試,保証印刷出來的產品符合質量標准要求﹔制定印刷標准,對圖書形態、封面內文用紙、裝訂方式、油墨等作出詳細要求和安排﹔接到出版通知,對內容進行最后修改定稿,付印出版……在忙碌、充實的工作中,賀冬英體會到了做好黨史出版工作的快樂,更體會到一種擔當。“圖片和文字都是黨史的一部分,做好工作就是為黨史負責、為讀者負責”。

(本報記者 王昊魁 本報見習記者 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