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長征中的政治宣傳

作者:謝東莉    發布時間:2016-08-3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分享到 :

紅軍編寫的革命歌謠

報道紅軍強渡大渡河的油印報

 

80多年前的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是舉世聞名的壯舉,而中國共產黨在長征途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則是這一壯舉得以完成的重要保障。在物資極其匱乏,斗爭形勢極為嚴峻的長征途中,紅軍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開展形式多樣的政治宣傳工作,寫下了中共思想政治工作史上最為光彩的篇章之一。

一、長征中紅軍開展政治宣傳工作的對象及其內容

紅軍的宣傳工作,由各級政治部負責。總政治部和方面軍政治部內設宣傳部,軍(軍團)和師政治部內設宣傳科,團政治處內設宣傳隊,軍(軍團)以上宣傳部內設報社,分工負責所屬部隊的宣傳工作。長征中的紅軍宣傳工作大致可分為對各族民眾的宣傳、對紅軍戰士的宣傳、對敵軍官兵的宣傳。

1、對各族民眾的宣傳

紅軍長征共經過了11個省,如江西、湖南、貴州遵義等地區,均以漢族居民為主。在這些地區,紅軍每到一處,即發出安民布告,撰寫張貼標語、散發傳單,召開群眾大會,用實際行動安定民心,團結民眾。比如,紅軍進佔遵義城后,召開了遵義市空前規模的群眾大會,會場設在第三中學的操場上。毛澤東與朱德先后登台宣講。毛澤東向大家講解了共產黨與紅軍的各項政策,說明了共產黨願意聯合國內各界人民,各方軍隊一致抗日。接著朱德介紹了紅軍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而“每個紅軍兵士都曉得三大紀律和八項注意”,是紅軍能夠贏得沿途民眾支持和幫助的重要原因之一。

紅軍長征經過的西南、西北的大部分地區,多為少數民族群眾聚居區,苗、侗、布依、仡佬、彝、藏、壯、回等少數民族眾多。這些地區地處祖國邊緣地帶,交通信息閉塞,經濟社會發展落后,並且由於歷史上中原統治者長期的民族壓迫與剝削,各少數民族對漢族,特別是對漢人軍隊誤解較深。因而,長征隊伍能否處理好與少數民族群眾的關系,以順利通過少數民族地區,也成為紅軍能否取得長征勝利的重要考驗之一。為喚醒各族民眾的覺悟,擴大中共和紅軍在人民群眾中的影響,紅軍高度重視對黨的少數民族政策的宣傳與執行。1934年12月24日,紅軍進入苗族聚居區,為了加強貫徹執行黨的民族政策,嚴格部隊紀律,總政治部主任李富春簽發了《關於我軍沿途注意與苗民關系加強紀律檢查的指示》。指出:“最近我軍經過之地,地瘠民貧,苗民甚多,各部隊更應向戰士詳細解釋,嚴格督促:(一)明確傳達與執行本部對苗民指示,不打苗民土豪,不殺苗民有信仰的甲長、鄉長。(二)山田牛少,居民視牛如命,絕不應殺牛。土豪牛要發給群眾,嚴厲處罰亂殺牛者。(三)加強紀律檢查隊、收容所工作,在宿營地分段檢查紀律,開展斗爭,立即克服一切侵害群眾、脫離群眾行為。”這些宣傳工作的進行,有效地提高了紅軍廣大指戰員執行黨的民族政策的覺悟。在他們模范言行的感召下,當初曾聽信謠言的群眾紛紛返回家中,幫助紅軍,支援紅軍,甚至參加紅軍,軍民之間建立了魚水深情,極大地方便了紅軍在貴州的轉戰。

對於少數民族宗教上層人士,紅軍制定對其爭取、團結的政策,建立廣泛的民族統一戰線,並以實際行動贏得他們的理解和支持。如紅軍長征行至四川時,1935年4月,紅三十軍政委李先念代表紅軍與藏族德格土司的代表夏克刀登簽署《互不侵犯協定》,其見証了黨的民族政策在少數民族地區的宣傳成效。同年5月,劉伯承與彝族首領小葉丹彝海結盟,在彝族群眾中產生了廣泛影響。在西康藏區,許多活佛喇嘛,以最虔誠的佛教禮儀,歡迎紅軍的到來。同年8月初,在羌族聚居區,在紅軍的宣傳下,世襲土司安登榜接受紅軍主張,成為羌族近代史上第一個率眾參加紅軍的少數民族上層領袖人物。

2、對紅軍戰士的宣傳

對紅軍戰士的宣傳,主要通過下達指示、出版報刊、開會宣講、戰斗及行軍的動員等方式進行。其主要任務是結合形勢,使廣大指戰員明確紅軍在不同階段的戰略方針和中心任務﹔鼓舞士氣,提高指戰員的軍事素質﹔給地方工作以指導,使廣大干部戰士明確在不同地區的不同工作方法,統一全軍思想。

首先,宣傳部門通過下達指示,把黨的戰略方針和中心任務及時傳達給廣大指戰員。如1934年12月18日,宣傳部門下發《中共中央政治局關於戰略方針之決定》,向紅軍戰士傳達黎平會議決議精神。1935年1月14日,總政治部發布關於地方工作的指示信。

其次,充分利用報刊及設立宣傳鼓動棚向廣大指戰員進行宣傳。長征途中,各方面軍及軍團都出版了油印報刊。如紅軍總政治部出版的《紅星》報、《前進報》,紅四方面軍出版的《紅色戰場》報,紅二、六軍團出版的《戰斗報》,紅一軍團出版的《戰士》報等,都發揮了重要宣傳作用。1935年2月10日,《紅星》報發表社論,號召廣大紅軍戰士“為創造雲貴川邊新蘇區而斗爭!”刊發《克服桐梓遵義的戰斗》《經過大渡河沿岸勝利的總結》等新聞報道,通過向廣大紅軍指戰員報道紅軍勝利的消息,提高他們的斗志,增強他們的信心。

時任中革軍委副主席周恩來的警衛員魏國祿回憶,長征途中,紅軍經常設立宣傳鼓動棚,專門用來做宣傳動員。如紅軍離開遵義向土城方向前進時,從宣傳鼓動棚裡就傳出“同志們,快步行,前進路上遇阻敵,今天行軍八十裡,毛主席親自來率領。紅軍戰士志氣大,一切困難都不怕,為了北上打日本,千難萬險踩腳下”的快板書聲。

另外,紅軍政工干部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利用行軍與作戰間隙,向紅軍戰士做宣傳鼓動。如肖鋒日記中記載,1935年1月1日,“一路上,我們干部們分別和戰士們邊走邊談,根據師首長報告精神,反復說明我們要繼續走,將來會有立腳的一天,要反對悲觀論調,打過烏江去”。

3、對敵軍官兵的宣傳

長征路上,面對敵軍優勢兵力的圍追堵截,通過宣傳,瓦解敵軍斗志,是紅軍擺脫和戰勝敵人的重要手段。紅軍利用國民黨中央軍與西南地方軍閥的矛盾,國民黨軍隊中官兵對立的矛盾,通過多種形式,積極開展宣傳攻勢,瓦解敵軍,服務於紅軍的戰略轉移。

如在貴州遵義縣鴨溪區金鐘鄉荷蓮村涼亭壁上書寫的《十告白軍》稱:“白軍弟兄,我是紅軍,我們彼此,都是干人。你不打我,我不打你,聯合起來,□個團體。團體□得緊又緊,打下貴雲川三省,三省到處起紅軍,三省干人都笑醒。三省干人千千萬,一打土豪二分田,三不交租四抗債,五抗苛捐六抗稅,七條人人要吃飯,八條個個要衣穿,九條工錢要增加,十條百貨要便宜。這個十條都做了,人人都說紅軍好。紅軍天下有威名,那個軍閥不打倒。親愛的白軍兄弟們,我們說了就要行。不靠他人靠自己,不靠菩薩靠凡人。世上何人最尊貴,頭等隻有工農兵。土豪劣紳小雜種,貪官污吏大臭虫。帝國主義一齊滾,國民黨請他進茅坑。隻有蘇維埃才能救中國,隻有共產黨能夠得太平。我們說的完了,請你老哥下決心!”

再如1935年1月1日,總政治部發出的《關於瓦解貴州白軍的指示》,分析了貴州白軍的特點,“組織成份上以貴州人佔多數,且包含苗、瑤等少數民族籍”,“大多數士兵吸鴉片”,“士兵生活極端惡化,並受著長官極殘酷的、封建的虐待與壓迫”,因而該指示對貴州士兵提出“不打抗日紅軍,嘩變拖槍當紅軍打日本!”“紅軍為解放貴州群眾而來,嘩變拖槍當紅軍來打土豪分田地,赤化貴州”等口號,並要求紅軍戰士身體力行,積極開展瓦解白軍的工作。同一天,總政治部還發出《給中央軍和黔軍弟兄們的信》,通過紅軍和國民黨軍、黔軍的對比,號召中央軍和黔軍弟兄“打倒薛岳、王家烈!不替薛岳、王家烈打仗,拖槍當紅軍去”。

二、長征中紅軍開展政治宣傳工作的形式、方法及其內容

1、布告標語

布告、標語是紅軍每到一處經常使用的宣傳形式。長征途中,紅軍頒發多個宣傳黨的革命主張的布告,如《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告民眾書》(1934.11)、《出路在哪裡?》(1934.11.7)、《中國共產黨十大綱領》(1935.1.15)、《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布告》(1935.1)、《總政治部關於地方工作的指示信》(1935.1.14)、《總政治部關於宣傳教育工作要點的指示》(1935.4.1)、《總政治部關於各部隊立即動員遍寫標語的命令》(1935.2.27)、《總政治部關於進入遵義城的通令》(1935.1.8)等。

長征途中,無論戰斗多麼頻繁、激烈,所處環境多麼艱苦,積極書寫標語口號都是紅軍官兵的自覺行為。這些宣傳標語和口號有的寫在民房的牆壁上,有的寫在木板上、石壁上、牆頭上等。書寫的材料有墨水、鍋灰水、石灰水、泥巴水等。宣傳內容豐富,黨的革命性質和綱領,紅軍宗旨和紀律,革命任務和前途,北上抗日主張等。據不完全統計,紅軍長征沿線的標語口號,至今完整保存下來的就有7000多條。以寫在貴州的紅軍標語為例,其宣傳的內容包括如下6大類。

一是關於中國共產黨、共青團和工農紅軍的。有標語口號寫道:“共產黨是無產階級的政黨!”“共產黨是中國革命唯一的領導者,擁護共產黨!”“擁護中國共產黨!擁護共產青年團!”“我們是無產階級的軍隊!”“紅軍是工農自己的武裝力量!”“紅軍是幫助干人的軍隊,當紅軍去!”“紅軍是工農的軍隊,工農群眾不要害怕,不要逃跑上山!”“紅軍不拿群眾一點東西!”“紅軍(是)公買公賣的!”“紅軍不拉夫!”

二是關於抗日的。有標語口號寫道:“紅軍是民眾抗日戰爭的主力軍!”“紅軍是抗日的武裝!”“擁護蘇維埃中央政府對日作戰!”“全國民眾總動員,為保衛中國而戰!”“反對帝國主義瓜分中國!”

三是關於打倒國民黨軍閥和貪官污吏的。有標語口號寫道:“打倒賣國賊漢奸的國民黨!”“蔣介石是賣國賊!““打倒國民黨政府!”“打倒剝削屠殺貴民的軍閥王家烈、猶國才!”“打倒屠殺貴州工農民眾的薛岳!”“打倒貪官污吏!”

四是關於發動群眾及打土豪、分田地,反對苛捐雜稅的。有標語口號寫道:“工人組織起來,增加工資,改良待遇!工人農民加入紅軍實行土地革命!”“農民組織赤色農會!”“工農暴動起來組織抗捐軍,實行不交捐不還債!”“誰是世界上的創造者,唯有我們勞苦工農!”“勇敢堅強的貧苦工農,當紅軍去!”“實行耕者有其田!”“農民暴動起來,武裝起來,實行打土豪分田地!”“沒收地主階級的田地財產,分配給貧苦農民,立即實行八小時工作制!”“取消一切苛捐雜稅!”“取消國民黨的一切苛捐雜稅、焚燒田契借約!”“取消百貨厘金!”

五是關於瓦解敵軍的。有標語口號寫道:“歡迎貴州白軍拖槍過來當紅軍!”“紅軍是幫助工人農民的,白軍是幫助土豪劣紳的,不當白軍,當紅軍去!”“白軍不打紅軍,北上抗日去!紅軍優待敵軍俘虜!”

六是關於民族平等的。有標語口號寫道:“政治上、經濟上苗人、侗人與漢人有同樣的權利!”“反對國民黨壓迫與屠殺苗、瑤等弱小民族!”“反對王家烈、猶國才對苗人的一切苛捐雜稅!”

2、歌曲歌謠

歌曲歌謠以明快的節奏,豐富的內涵,成為長征中紅軍鼓舞士氣的有效形式。如《反攻歌》:“戰士們,高舉鮮紅的旗幟,奮勇的前進,配合那全國的紅軍,要實現總的反攻,創造新的革命根據地,大家齊努力!”其反映了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后,紅軍被迫長征,但並未被失敗和困難嚇倒,並未對前途喪失信心,而是堅定信念,勇往直前。

《紅軍紀律歌》是紅軍長征中經常唱的歌曲,“英勇的紅軍指戰員們,百倍緊張起來啊!提高紅軍鐵的紀律,保証戰爭的勝利。軍紀黨紀,戰場紀律,平時好壞,關系戰時勝利,一樁一件,一時一刻,嚴格遵守莫忘記。上級命令,堅決執行,毫不動搖,毫不猶豫,不打折扣,不講價錢,徹底執行要努力。遵守時間,動作迅速,整齊清潔,愛護武器,提高禮節,積極努力,鬆懈散慢要反對。”其反映了紅軍鐵的紀律,以及鐵的紀律在保証紅軍勝利中所起的作用。

《再戰遵義歌》唱道:“遵義城邊的決戰,我們勝利了,打得煙鬼王家烈煙槍丟掉。遵義城邊的決戰,我們勝利了,打得軍閥吳奇偉兩腿飛跑。遵義城邊的決戰,我們勝利了,這是勝利的開始,不要驕傲。”其反映了遵義大捷后紅軍指戰員精神振奮的狀況。

3、演講集會

長征中紅軍利用一切集會,向廣大紅軍戰士和當地群眾宣傳黨的主張。中央紅軍進駐遵義城后,多次召集群眾,向群眾宣講革命道理。如在天主教堂召開“群眾代表大會”,紅軍總政治部代主任李富春在會上向群眾說明了共產黨和蘇維埃的主張,會上還向群眾散發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告民眾書》《出路在哪裡?》等文件。

4、報刊文章

紅軍總政治部不斷頒發宣傳文告和動員令,即使在最困難的時期,紅軍宣傳報刊依然出版發行。長征路上,“《紅星》報的工作人員,用兩條扁擔挑著四個鐵皮箱子,隨著中央軍委晝夜行軍。他們挑的鐵箱裡裝著辦報的全部設備:一台鐘靈牌油印機(為了輕裝,走到湖南時扔下,另外買了一個手滾油印機),幾盒油墨,幾筒蠟紙,幾塊鋼板,幾支鐵筆和一些毛邊紙。他們一到宿營地就支起鐵箱子做辦公桌,常常在國民黨飛機的轟炸下堅持寫稿編報”。烏江戰斗不久,《紅星》報發表廷梁的《偉大的開始,1935年的第一個戰斗》,報道了烏江戰斗的戰績和中革軍委獎勵烏江戰斗英雄的消息。

5、漫畫

紅軍長征中,作為宣傳畫的漫畫,多結合標語,圖文並茂,形象而通俗易懂,為識字不多的民眾喜聞樂見,宣傳效果明顯。如貴州遵義縣楓香壩存留一幅主題為宣傳紅軍運動戰的宣傳漫畫,畫中以紅軍戰士為背景,山頭高插“運動戰”的旗幟,旁書:“把紅軍運動戰的特長,最高度發揚起來!”同樣的宣傳畫在四川省九絲城鎮官田村也有發現。貴州遵義縣苟壩黃村有一幅中央紅軍繪制的宣傳畫,畫中書寫“打大勝仗,消滅國民黨頑敵,為創造新蘇區”,左側寫有“打倒王家烈”,倒地者為王家烈。雲南九龍鎮發現一幅中央紅軍長征時期的宣傳漫畫,畫中一隊農民武裝,高舉游擊隊的旗幟,押著一個土豪游鄉示眾。四川古藺縣觀文鎮有一幅擴軍宣傳緞畫“當紅軍去”。該畫畫在長方形的粉紅色緞面上,畫面上繪一“加入紅軍報名處”木牌,報名處前兩名紅軍戰士在歡迎群眾來參加紅軍,兩側書寫“勇敢的工農當紅軍去!”落款為“洪江6宣”。

6、文藝演出

如話劇、相聲、快板、花燈等。長征中,紅軍宣傳文藝戰士以通俗的戲劇舞台藝術形式進行宣傳,既活躍了軍民生活,又起到了宣傳紅軍主張、教育鼓舞民眾的作用。這些戲劇主要有《打倒王家烈》《紅軍來了》《干人的心》《夫妻爭當紅軍》《打倒國民黨》《反對賣國投降》《紅軍辦事處》《打土豪,鬧翻身》《打倒壓迫》《當紅軍去》《一隻破草鞋》等。其中《干人的心》劇情是:一家干人正在打粑粑,地主來了,干人把粑粑藏起來,地主沒查到,區長、保長來查,也沒搜到就走了。紅軍來了,地主、保長、區長跑了,干人拿出粑粑來敬紅軍,紅軍十分感動,吃了干人粑粑,給干人一塊銀元,干人也十分感動,參加了紅軍。美國記者、傳記作家埃德加•斯諾對紅軍長征中戲劇宣傳有很好的評價,他在《西行漫記》中寫道:“不是他們給世界提供什麼有藝術價值的東西,他們的設備這麼簡陋,可是卻能滿足真正的社會需要……沒有比紅軍劇社更有力的宣傳武器了,也沒有更巧妙的武器了。”

三、紅軍長征中政治宣傳工作的特點

1、形式多樣,不拘一格

長征中,紅軍每經過一個城鎮、村寨,都會利用標語,口號,傳單,報刊雜志,集會演講,歌曲歌謠,漫畫等宣傳革命真理,宣傳共產黨的政策主張。以標語為例,有墨寫的,有炭灰寫的,有寫在紙上張貼的,有寫在牆壁上的,有寫在門板上的,有刻寫在石頭上的,字體有楷體、草體,顏色有黑色、紅色等,字數有長有短。

2、通俗易懂,喜聞樂見

長征中的宣傳,無論是標語文告,還是文藝演出,都以通俗易懂,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呈現。如《給中央軍和黔軍弟兄們的信》,開篇直寫:“中央軍和黔軍弟兄們:狼心狗肺的軍閥薛岳、王家烈已經把你們的殘廢弟兄送到貴陽附近強迫開煤礦去了。”紅軍在黔北的標語:“紅軍到,干人笑,紳糧叫。白軍到,紳糧笑,干人叫。要使干人天天笑,白軍不到紅軍到。要使紳糧天天叫,白軍兄弟拖槍炮。拖了回頭跑,打倒軍閥妙!妙!妙!”這些標語文告,以富有貴州地域文化的詞語,以簡短易記、朗朗上口的句子,以鮮明的階級對比手法,表達了深刻的革命斗爭內容。

3、就地取材,貼近生活

以標語宣傳為例,貴州多墨寫標語,黔北民居多為木板結構,紅軍當年留下的許多標語都是在居民的板壁上。四川多石刻標語,當地多石山,紅軍駐留時間長,可以較從容地在石頭上刻寫標語。紅軍進駐黔北時,休養連的王泉媛和洪水等人領導紅軍之友社編劇上演小話劇《苛捐雜稅多如毛》,揭露貴州軍閥拉丁派款,剝削百姓,苛捐雜稅,多如牛毛。王泉媛扮演貴州省長王家烈,戴著禮帽、墨鏡,拖著文明棍,自演自唱,表演得活靈活現,打動了台下觀看的民眾,戲到高潮,群情激憤,觀眾和演員同聲高呼“打倒王家烈”,戲演完,再演說,一次就發動了500名青壯年參加紅軍。

4、領導重視,大家參與

紅軍首長帶頭開展宣傳鼓動工作,紅軍宣傳戰士隻要有條件就在沿途書寫或者印發宣傳標語和傳單,紅軍業余劇團在行軍間隙為戰士與民眾演劇、演說。1935年2月27日,總政治部發布《關於各部隊立即動員遍寫標語的命令》,要求“各部隊立即動員自己各部隊中凡能寫字的,用木炭,用毛筆,用大字,用小字,在屋壁上,在門板上”遍寫標語,而且規定“每人每天至少寫一條,從連隊到軍團的軍隊干部以身作則自己動手寫,寫滿整個宿營地”。長征途中,被稱為腦、腳、手“三個不停的人”的董必武,遇到一塊好的牆壁,就往往會打開墨盒,提起毛筆,在上面寫起標語來。

總之,長征途中,中國共產黨人與廣大紅軍戰士,以其堅定的信念、高昂的斗志、滿腔的熱情和無盡的聰明智慧,將革命思想和革命理論與中國民間話語表述相結合,譜寫了長征路上中國共產黨政治宣傳工作的壯美詩篇。有人說,紅軍長征以“真”開始,以“善”為歷程,以“美”為最終的追求,中國工農紅軍以其超越生命極限的精神為人類創造的長征文化,以其絢麗的光彩昭示著不朽的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