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猴場會議上解除李德軍事指揮權?

原標題:解讀長征(20):為何猴場會議上解除李德軍事指揮權?
作者:姜廷玉    發布時間:2016-09-20    來源:央廣網
分享到 :

央廣網9月11日消息 1934年12月31日,軍委縱隊到達貴州瓮安縣猴場(今草塘)。12月31日晚至次日凌晨,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猴場召開會議。參加會議的有政治局委員博古、周恩來、毛澤東、朱德、張聞天、陳雲﹔政治局候補委員劉少奇、王稼祥、鄧發﹔李德和其他有關人員列席了會議。

會議由周恩來主持。會議重申黎平會議的決定,批評了博古、李德的堅持不過烏江在川黔邊地區建立革命根據地,要回頭和紅二、六軍團會合的主張。會議決定強渡烏江,提出渡過烏江后的行動方針,並做出《政治局關於渡江后新的行動方針的決定》。

《決定》指出:中央紅軍渡過烏江,到達遵義地區,將開始“徹底粉碎敵人五次‘圍剿’的最后階段”,此后中央紅軍的行動方針和中心任務是:“立刻准備在川黔邊廣大地區內轉入反攻。主要的是和蔣介石主力部隊”作戰,“首先消滅他的一部,來徹底粉碎五次‘圍剿’,建立川黔邊新蘇區根據地”。要先建立以遵義為中心的黔北根據地,然后向川南發展。基本口號是:“創造川黔邊新蘇區根據地”,“徹底粉碎敵人五次‘圍剿’”,“消滅蔣介石的主力部隊”。

《決定》還指出:隻有在艱苦的殘酷的勝利的戰斗中,才能創造出新的蘇區根據地。要反對一切逃跑的傾向與偷安休息的情緒。要爭取時間,使部隊得到短期的休息、整頓、補充,要充實戰斗連隊,加強連隊政治工作。要縮編部隊,並決定軍委縱隊繼續縮小。

《決定》規定:“關於作戰方針以及作戰時間與地點的選擇,軍委必須在政治局會議上報告。”“書記處、軍委要保持與紅二、六軍團與四方面軍的密切的通訊聯系,加強對於他們在政治上與軍事上的領導,使他們以積極的行動,來配合我們的反攻。”

猴場會議作出的《政治局關於渡江后新的行動方針的決定》。

 

按照中央政治局的決定,紅軍總政治部於1月3日發布了《政治訓令》。在與中央政治局的決定發布的同一天,紅軍總政治部還發布了《關於瓦解貴州白軍的指示》。

猴場會議是中央紅軍長征途中的又一次重要會議。它重申“建立川黔邊新蘇區根據地”,“首先向以遵義為中心的黔北地區,然后向川南發展,是目前最中心的任務”﹔必須爭取時間,使部隊得到休整和補充。並特別規定:關於作戰方針,以及作戰時間與地點的選擇,軍委必須在政治局會議上作報告,改變了李德取消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的集體領導,壓制軍委內部不同意見,以及個人包辦的狀況。

猴場會議實際上解除了李德對中國共產黨的軍事決定權和軍事指揮權,為爾后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和和革命戰爭的重大問題,順利召開遵義會議做了准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