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鞋走出的長征

——“畫說長征”之一

原標題:草鞋走出的長征——“畫說長征”之一
作者:劉菁、高皓亮、賴星    發布時間:2016-09-20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

年過八旬的陳羅壽彎下腰,拉緊繃在草鞋耙上的四根麻繩,一根根金黃的稻草,插進麻繩搭成的經緯格局中。和泛黑的草鞋耙一樣刻著歲月痕跡的雙手,此時滿是靈氣,指尖纏繞,稻草翻飛,一雙草鞋已然成形。

陳羅壽一輩子生活在江西省於都縣,這裡正是82年前中央紅軍主力長征集結出發地。從他記事起,母親反復講述的故事就像一幅幅畫面始終印記在他的腦海裡:1934年重陽節前后,於都迎來了集結的大部隊。母親趕制了20多雙草鞋,一一送給即將長征的紅軍戰士。那之前,陳羅壽當紅軍的父親曾捎信回來,囑咐母親多打些草鞋。

“母親就是用這套草鞋耙給紅軍打草鞋的。母親說,父親參加紅軍前也用過它。”陳羅壽是遺腹子,父親在他出生前的一次戰斗中犧牲,草鞋耙算是父親留下的唯一遺物。

每次看著草鞋耙,陳羅壽感覺父親好像就在身邊。上世紀60年代起,陳羅壽在農作之余拿起草鞋耙,邊給家鄉的孩子們打草鞋邊講草鞋與長征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82年前。中央紅軍主力及中央、軍委機關8.6萬余人在於都縣集結出發,這給贛南小城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親人要出遠門,打雙草鞋送他們上路,是當年蘇區群眾最熱忱的方式。

1934年9月8日,新華社的前身紅中社主辦的《紅色中華》報刊發了一篇報道《募集廿萬雙草鞋慰勞紅軍》,號召蘇區群眾在10月10日前完成20萬雙草鞋,“不要使一個紅色戰士赤足作戰”。

這是長征出發集結地的又一幅歷史畫面:家家戶戶打草鞋,母親做給兒子、妻子做給丈夫、未婚妻做給情郎……更多的蘇區群眾背著打好的草鞋趕到於都河邊,把草鞋送給途經的戰士。十月的於都河畔,紅軍戰士就是穿著一雙雙蘇區群眾親手編織的草鞋,踏上戰略轉移的偉大征程。

草鞋涉水方便,爬山更能防滑。一些紅軍戰士長征中爬雪山過草地,穿的就是它。在那個血與火交織的歲月,草鞋成為連接故鄉和遠方的最強紐帶。

在於都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的展櫃裡,珍藏著一雙綁著繡球的草鞋。草鞋的主人叫謝志堅。82年前,紅軍戰士謝志堅要出發長征了,未婚妻春秀連夜給他打了一雙草鞋。長征路上,謝志堅一直舍不得穿,常常在行軍休息時拿出來看一看、摸一摸。經過金沙江時,草鞋穿上了一次﹔渡過大渡河時,謝志堅擔心隨時可能犧牲,他再一次穿上了這雙草鞋。

1951年,謝志堅回到家鄉於都尋找春秀姑娘,這才知道,紅軍走后不久,春秀就被敵人殺害了。后來,謝志堅在僅穿過兩次的草鞋上綁了一對毛線繡球,把它捐給了紀念館。

長征勝利80周年,於都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每天都要接待大批參觀者。怎麼讓年輕人了解長征,以什麼為載體講述長征?在斗笠、紅纓槍、草鞋等物件中,紀念館最終選擇了草鞋。在他們看來,草鞋有對初心的緬懷。

於是,紀念館的牆上現在多了這樣一幅畫面:80雙草鞋組成的一幅中國地圖。“二萬五千裡長征,是戰士們穿著草鞋走出來的。”紀念館副館長張小平說,“80雙草鞋代表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而中國地圖則寓意紅軍腳穿草鞋取得長征的偉大勝利,迎來了一個新中國。”

年邁手緩,過去陳羅壽兩三個小時就能打成一雙草鞋,如今需要大半天。初秋的陽光下,老人微顫著雙手,教遠方來的學生娃系上草鞋帶。

“不是名牌,卻能讓人永遠記得來時的路。”華中農業大學機械電子工程學院大二學生曹承鈺穿著老人剛打好的草鞋,穩穩地走了幾大步。